导读
指数是要素市场的晴雨表,《数据要素流通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集》重构场景驱动下的数据价值。

数据要素的流通使用是数字革命区别于工业革命的特征之一。从宏观层面来看,数据要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GDP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根据《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数据要素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在2021年分别为14.7%和0.83%。
从中观层面来看,数据要素显著提升行业产值,部分行业弹性可达3%。数据要素对各个行业的产值均能产生正向促进效应。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数据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在2021年达到了3.044,即当所有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数据要素投入每增加1%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出增加3%。
从微观层面来看,数据要素可明显增强企业绩效,总资产净利润率(ROA)远超行业均值。数据要素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表现在生产优化、运营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创新以及业态转变等多个方面。根据《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的测算,对数据要素应用程度较高的企业,总资产净利润率约为3.60%,远超上市公司近30年约2.27%的平均水平。
作为数字经济全新的、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贯穿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全部流程,与其他生产要素不断组合迭代,加速交叉融合,引发生产要素多领域、多维度、系统性、革命性群体突破。
然而,孤岛的数据价值非常有限,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前提是数据流通。数据“碎片化”和“条块分割”制约了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政府、企业各单位间存在信息隔离,数据的所有主体“各自为政”,难以和其他数据所有主体互联互通,数据常常以“数据孤岛”的形式被存储在多个独立的、不兼容的主体中。此外,数据要素具有极易复制、非排他性、难追溯、交易环境复杂等特点,面临着隐私泄露和安全风险的挑战。建立数据交易市场,促进数据高效流通,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解决方案。
“无场景,不交易”,脱离了具体应用场景,数据价值就无从谈起,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流通。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通过征集、调研、资料梳理和专家评审,遴选出28个数据要素流通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涵盖工业、金融、医疗、农业、交通、电力、智慧城市和营销八大领域,形成《数据要素流通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集》,为更多企业数据流通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报告要点
01
数据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国家战略资源和全球竞争的关键资源,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流通使用是数字革命的独特特征。
02
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是其价值释放的前提,而数据资源的“碎片化”和相互隔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建立数据市场,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国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实践探索,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市场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
03
本案例集基于编写组和参编企业的深入调研和材料梳理,汇集了以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企业为主的28个数据要素流通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编纂成册,每个案例都遵循“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经济、社会效益及创新点”和“推广价值”等四方面起草。
04
这些企业的行业特征、数据特点、数据产品体系和数据应用模式各有不同,特别是覆盖了当前数据要素的主要应用场景,涉及工业、金融、交通、医疗、电力、农业、智慧城市和营销八大领域。这些来自行业的第一手的经验将为更多企业提供宝贵的参考,充分呈现场景驱动下的数据价值,共同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加快繁荣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内容如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