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小时候的本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将会在内在形成能量上的黑洞。”
共创活好的环境
『niwo』
“我的父母不够尊重我的感受和想法”;“我的朋友对我的态度总是若即若离”;“我的伴侣不愿意花足够的时间与我相处”......
你身边是否也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他们似乎总是对周遭的关系感到不满、感到不足。他们总是希望别人可以对他们再好一些,给他们更多的肯定,更多的爱、注意力或者空间。这样的索取似乎永无止境,甚至有时会伴随控制、暴力、自闭等极端情况的出现。
这些,其实都是情绪化内在小孩空虚感、匮乏感的表现。
在阿玛斯 (H.A.Almaas)所著的《钻石途径》第一册(Diamond Heart Series I)中,有个章节为“黑洞理论”(The Theory of Holes)。在这个精湛的章节里,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观点,有助于了解情绪化小孩的心智状态。
他描述了当一个人小时候的本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将会如何在内在形成能量上的黑洞。这些内在黑洞的形成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有些甚至可能来前世,然而,孩童时期是我们可以清楚检视这些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黑洞是一份内在的空虚感,它与我们个体存在的某些层面因为缺乏滋养而无法健全发展有关。”
为了试图填补这些黑洞,我们无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消耗了许多时间和能量,我们大部分的行为,就是想要让他人来填补我们的黑洞。举例来说,我们曾遇到一位学员本杰明,在休息时间总是觉得必须要和其他人谈天,甚至用手机打电话给在家里的朋友。虽然我们建议学员给自己一些时间保持静默,但对他而言,安静地和自已待在一起真的很困难。当课程逐步进行到更深入的阶段,他开始认知到,他这样的行为和自己小时候没有任何可以说话的对象有关。
另一个学员玛丽,则是在每一次的团体分享时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她没有察觉自己对于注意力和认同有着永不满足的需求;但是当我们深人解她的故事,她开始看到原来自己在小时候从来没有得到关注,而这样的渴望正驱策着她现在的生活。
也许有很多原因导致这些黑洞的存在,而且其中有许多是神秘而无法解释的;但是它们和个人基本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支持去探索自己的人,内在就会产生缺乏支持的黑洞;那些没有得到认同的人,就会有缺乏认同的黑洞;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就会有缺乏价值感的黑洞,因此我们渴求他人的肯定来填补这个黑洞。
我们也可能携带着渴望得到温暖和碰触的黑洞,然后就变得依赖他人来给予我们温暖和碰触;或许我们可能带着缺乏信任的黑洞,所以总是觉得如果敞开自己以及表现出敏感脆弱的一面,将会被他人伤害、操控或利用,这个黑洞创造出一种共依存的状态,就是在渴望亲密的同时,也会无意识地把他人推开。
这些内在黑洞会创造出深度的焦虑,使得我们的生命产生一股无意识不停地想要去填满它的冲动。不论是渴望某个人或某个情境能够填满它,还是因为黑洞而试图避开某些人、事、物,每一个黑洞都以某种方式依赖着外在世界。
内在的黑洞会直接影响我们在生活中会吸引什么类型的人,或者制造出怎样的情境。我们内在会有种驱迫力,让自己去创造出触动内在黑洞的情境,因为这通常是让我们觉知到它们的存在的唯一方法。通过这个方式我们才能有所学习,并且重新发展过去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挑战才能成长。
不同形态的内在黑洞
1. 觉得自己是人家不要的、遗弃的。
2. 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特别的或是受到尊重的。
3. 不信任自己的感觉
4. 缺乏自发性的动机。
5. 对生存的深度恐惧。
6. 对碰触和亲密的强烈需求
7. 缺乏学习的动力。
8. 努力想得到爱和注意力。
9. 完美主义及自我批评。
10. 觉得被吞没、控制。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内在黑洞,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自己的生活缺乏觉知或理解,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外在的事物必须要有所改变才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这是情绪化小孩主要的信念之一。当我们完全认同了情绪化小孩时,由于内在的空虚,我们所感受到的自己是如此的匮乏,这样的幻境让我们以为生命、世界或他人必须要来填补这些黑洞,所以,人们应该试着对我们好一点,给我们多一些肯定,多一些爱、注意力和空间等。
或者,我们会使用一些暂时让自己好过的东西来填补这些空洞,例如酒精、金钱或娱乐。我们无法想象,除了用外在的事物去填补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够停止它们所引起的不舒服、痛苦、焦虑和恐惧。
但是,用外在事物来填补这些黑洞的努力,终究是徒劳无功的,反而会创造出更深的挫败。真正有效的是开始去了解我们的内在黑洞——它们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可以怎样来满它们。因此,我们必须来看看什么是所谓的“本质需求”(essential need )。
“当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本质需求。如果这些本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持续地生活在,因需求被剥夺而导致匮乏的状态中。这样的匮乏是一种内在能量上的黑洞,渴望着被填满。”
我们在工作坊里会开玩笑说:如果你想了解受伤的内在小孩有多匮乏,就想象你的下丘脑有个张大的嘴巴一直在说着“喂我”。很自然的,每个人因为有着不同的本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形成个人独特的匮乏情节。虽然匮乏的程度和类型各有不同,但是事实上,我们都以某种方式一起经历着具有普遍性的匮乏。
而且,很重要的是了解到,无论我们的父母亲是多么的完美,我们仍然会经历被剥夺的创伤。如果没有回过头来感受并疗愈这些创伤,我们将永远无法真正地长大成熟。再者,因为被剥夺而形成的内在匮乏,导致我们会无意识地把过去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投射在爱人、亲密的朋友、工作伙伴或孩子身上一一事实上,我们会将它们投射在任何和我们互动的人身上。而且,越是亲密的联结,投射的情况也就越深入。
当认知到我们是如何机械化地试图用外在的事物来填补内在的黑洞时,我们也就开始了对于内在黑洞的疗愈过程。借由观照和了解的过程,让流动开来的能量可以破除这些自动化的行为,只是纯粹地待在当时被触动的空虚感受中。与这份感受待在一起意味着:就是感觉着它,允许它的存在,而不试着要去矫正或改变什么。换句话说,就是简单地感受着空虚感在身体中的感受,同时观照着伴随出现于脑海中的声音,去创造更宽广的内在空间,去包容、接纳它......
*本文节选自克里希那南达&阿曼娜《走出恐惧》,漓江出版社,ISBN:978-7-5407-5077-0。原文有删减。
作者介绍
克里希那南达 (Krishnananda) 是一位美国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于加州大学受训为专业心理治疗师。
阿曼娜(Amana)丹麦人,以专业心理治疗及身体治疗背景,整合直觉及静心向度,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
如果想要更深刻的看见和感受,不要错过作者夫妇在中国举办的工作坊。
作为领域内的先驱人物,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老师在世界各地带领工作坊及训练课程,他们在2023年12月在中国与niwo成长学院共同打造走出恐惧系列工作坊,包含“拥抱内在小孩”、“探寻本真自我”和“活出爱与完整”等深度主题,帮助大家一起探寻和疗愈负面感受的源头。 
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一步一步地,用非常细腻的描述方法,为我们揭开内在小孩的面纱,从恐惧、羞愧、惊吓,到被遗弃和被剥夺等让我们缺乏安全感的根源开始说起,为我们每个人的恐惧找到了对号入座的情境。同时,老师将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带领我们逐步处理羞愧、内疚和低价值感,帮助我们连接真实自我,重建内心秩序。
有关课程更多详情,欢迎咨询课程顾问Ann(电话/微信:151-2005-3091)。
niwo,共创活好的环境
www.niwolife.com
为防止走失
请点亮在看
星标我们
别吝啬转发
留言最欢迎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