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的区别中,诗里的意思往往是比较直接地被作者表现出来,而词的意思却是常常幽微地隐藏其中,难于从表面辨认,就像叶嘉莹先生在《兴于微言》这本小书中讲到的:许多词里有十分委婉曲折的深意,要结合着历史的背景,结合着作者个人的身世性格来挖掘、体会词中更深一层的意思。
在中国词学演进的历史上,苏东坡被称为豪放派的先行人物,因为他写有“大江东去”这类的作品。可是,东坡有一些小词也常常包含一些幽微隐约之深意,只是有时候读者不能够完全体会其中的意思,他很有名的《水龙吟》就是其中的一首。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叶嘉莹先生深入讲解苏东坡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文稿。叶先生以直悟配合详析,带领我们深入体会苏轼写给章质夫这一首词之中深隐幽微的用意。
词意抉隐
探求苏东坡小词之微意
叶嘉莹 口述 李云 整理 
本文原刊于《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
叶嘉莹先生
我在给小学的小朋友讲诗时,曾说诗是“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你心里面的思想、意念,你把它写出来就是诗了。那么,词是指什么呢?词就是Word,它是Song Word,是配合流行歌曲歌唱的歌词。
《水龙吟》不是诗的题目,而是个乐曲的牌调,《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给这个曲子填写的歌词。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 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 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
这是一首应和之作,“和”字当作动词的时候念和hè,应和、唱和。我们的诗词都要押韵,只要同在一个韵部,比如说同在“一东”这个韵部里面,你用“东”,他用“风”,都在一个韵部,就叫应和之作。现在他在标题中说次韵,就是按照原作者押韵的次序来和的。或者也可以叫作步韵,你走一步我也走一步,你用什么字当作韵字,我也用什么字当作韵字。在中国诗词方面,不管你读的是诗还是词,一定要把这首诗或者这首词的声调,把它的高低抑扬的变化读出来,这是第一个要求。
这首词的题目是“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杨花就是柳絮。我们说“杨柳”“杨柳”,其实严格地说起来枝子向上的是杨,枝子垂下来的是柳,我们通称为杨柳。
杨柳在春天也开花,但是只有柳树的花不停留在枝上。它未开之前是一个绿色的小小的蕊,只要一开,柳绵、柳絮就被风吹走了。这是一种很特殊的花,有它特别的一种美感。
《红楼梦》中人物组织了很多诗社,还有柳絮词的诗社,林黛玉写过一首词,其中有一句:“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
恭王府是我的母校辅仁大学女校的旧址,以前我们在恭王府上课,教室的门打开,院子里有很多垂杨柳,春天来了,柳絮在院子里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球,滚着滚着就滚到我们教室的讲台前面来了。我们讲台前都是滚动的柳絮,这是柳絮,也就是杨花的特色,一开就飘落了。
东坡的这首词,即便只把它当作咏物词来看也是极好。“似花还似非花”,一句话就把杨花的特色说出来了。它是杨柳的花,可是它从来没有鲜红艳紫地烂漫在枝头,它只要一开马上就飞走了,所以它“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桃花、梅花有人爱惜。可是,杨柳的花一开就被风吹走了,也无人惜从教坠,任凭它飘落。
那么,飘落了以后,坠落了以后,杨花的生活是什么样呢?“抛家傍路”,柳花一开就被风吹落了,随风飘舞,离开了它的那棵树。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第一个思字念平声sī,是动词,第二个思字念仄声sì,是名词。“思量”,我们想一想,作为柳絮它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它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无情有思”,柳絮看似无情,它一开就飘落了,可是难道柳絮的内心就没有一点感想吗?所以“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如果柳絮有情,如果柳絮有知,它该是什么样的感情?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萦”就是萦绕,那个柳花就像我在恭王府上课时看到的,小小的碎的杨花滚来滚去,滚成一团球。
“萦损柔肠”,如果我们把柳花的这种旋转飞舞看作一个人内心的感情,可以对照秦少游的一句词,“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我的心里千回百转的感情你看不见,但我有一个形象给你,我的回肠就像是在黄金炉里面的小篆香,小篆香是细细的盘成篆字的香,它是在黄金炉内的,但它现在已经被烧得寸寸成灰,李商隐也说过“一寸相思一寸灰”。柳花、柳絮也有千回百转的柔肠,而且柳絮是随风一直在转,所以它“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那么柳絮难道有眼睛?柳絮没有眼睛,柳絮是从柳树上飘下来的。柳树上面有柳叶,诗人们往往说柳叶为青眼。我们中国“青”字的意思很广泛,黑色的叫青,蓝色的叫青,绿色的也叫青。“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意思是那柳树上的青眼好像在春天的暖风之中慵困的样子。
“欲开还闭”,意思是说柳树的叶子是刚刚长出来的,还很细小的。“梦随风万里”,如果柳絮有梦的话,它就随风飘舞到万里之外。“寻郎去处”,如果柳絮有知,它要随风飘万里,寻那个它所爱的人。“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我在梦里梦见那个我所爱的人,可是我的梦被啼鸟给叫醒了,是“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是上半首咏物,描写了柳絮也就是杨花的形态,下半首东坡写了对杨花的感情。
“不恨此花飞尽”,我所悲哀的不只是柳絮的花飞尽了,我所恨的是“恨西园、落红难缀”,在西园里面所有的连那最美丽的花、最香艳的红花也都落尽了。为什么?今天这柳絮都飞落了,明天早晨一阵雨过后,你找一找昨天那些一团团成队成球的柳絮在哪里呢?柳絮已经不见了,都被雨给冲走了。这就是“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只看到水池里面有一池的浮萍。“碎”形容浮萍之多之小,是满池的细小的凌乱的浮萍。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如果说我们春天的景色有三分是圆满的春色,当柳絮飞尽的时候,那三分的春色还剩多少?“二分尘土”,有一大半零落成尘,陆放翁说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了二分到尘土中。“一分流水”,还有一部分落花就落在水里面了,所以李后主说“流水落花春去也”。结尾“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不再是那一点一点的杨花。那一点一点的是什么?“是离人泪”,都是离别人的眼泪。
东坡的这首杨花词写得不错,曾被王国维所赞美。他说东坡的《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他写得这么好,好像是原唱,章质夫的词本来是原唱,可是看起来像和韵,按照人家的音韵拼凑进去。我们也看一下章质夫的《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大家看一看这首词,作品的高下立刻就看出来了。这词不给你追寻的深意,它说燕子飞得很忙,黄莺已经不大叫了,花都落了,所以堤岸上的柳花就飘坠了。柳花轻轻地飞,慢慢地舞动,点缀在绿色的树林之间,“全无才思”。苏东坡把柳絮看成这么多情,这么有才思,章质夫说它“全无才思”。
章质夫只是以柳絮写一个闺房女子的相思之情,没有深刻的意思。而要知道,苏东坡这首词不只是从表面看咏柳絮咏得好,更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今天的讲题之所在——小词的“词意抉隐”。“抉”就是把它挖掘出来,把它展示出来,找出来它里边隐藏的深意。那么,它里面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深意呢?
我们现在要看苏东坡的一篇书简,就是他写给章质夫的一封信:
《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以不示人也。
章质夫写了一首柳絮词,苏东坡和了他一首词,东坡把和词寄出去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章质夫,说章质夫先生你写的柳花词非常美妙,你已经把柳絮描写得这么好,让我们后来的人再用什么字来描写柳絮呢?我本来不敢和你的词,可是我又想到你“正柳花飞时出巡按”。
从这里可以知道,苏东坡这首词里面有一些政治上的隐意。清朝的周济曾说,咏物词“最争托意”,意思是咏外物的词要作得好,能与人家争胜,里面就要有深刻的意思,不能只是外表描写一个外物。所以东坡这首词不只是描写柳絮描写得好,里面还有托意。
他的托意是什么呢?首先需要知道这首词是哪一年作的,大概是元丰三年或四年(1080或1081)的时候所作的。以前的人在没有发现苏东坡这封书简之前,他们就认为东坡这首词不过是像我前面所说的只是把柳絮描写得很美丽、很多情,其实不然。我们看苏东坡的书简集,按照年代编下来,就发现这首词是东坡在黄州,大概是在元丰三年时候所写的。
在元丰二年(1079)的时候,苏东坡遭遇了什么事情呢?宋朝有新旧党争,苏东坡就是在新旧党争之中被贬出去的。他本来在中央政府,后来被贬出去了,中央又把他调来调去,从这个地方调到那个地方,他辗转调了很多地方,后来把他调到湖州。
在古代皇帝命令你做什么你都要谢恩,皇帝赐死让你自杀,你也要叩头谢恩;把你贬出去了,你也要谢恩,所以苏东坡到了湖州以后就写了一篇谢表。谢表上他说什么呢?他说,“臣愚不知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我很愚蠢很笨,不知道跟随着时代的风气,所以“难以追陪新进”,我追不上这些新党的人;那么你看到我这个人岁数大了,很安分守己,或者可以让我去一个地方做一个长官去牧养小民。
新党的人从东坡的谢表中摘录了这两句话,说他这两句话有怨恨朝廷的意思。于是,朝廷就派人来把苏东坡抓起来关在监狱里了。北宋当时有一个专门关那些高官的监狱,也就是“御史台”,是专门监察审判高级官吏的。御史台这个官署高大的建筑里面有很多松树和柏树,古木参天,所以人们把“御史台”称为“柏台”(因有众多乌鸦栖居柏上,也称“乌台”)。苏东坡被关起来的这个案子,在历史上就叫“柏台诗案”(亦称“乌台诗案”)
审判的时候,新党就拼命找苏东坡的错处。苏东坡喜欢作诗喜欢作文章,没事就写这个写那个的,所以他们就把他的作品都调来了,然后就发现里面有两句咏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惟有蛰龙知。”
“桧”就是秦桧的那个“桧”。桧木本来是松树一类,我们常说松桧,松桧本来是非常美好的树,很正直的树,所以秦桧才管他自己叫作秦桧,因为这个字本来是好的意思。苏东坡看到桧木很正直很好,所以他就写了这句诗“根到九泉无曲处”,桧木的树干是直的,根也是直的,它的根直到九泉之下,在很深的地下也没有弯曲,都是正直的。他说这种正直的内心“此心惟有蛰龙知”,你不知道我的根什么样,只有地底下的那条龙才知道我的根是直的,“蛰龙”是藏在地底下还没有出来的那条龙。
这就不得了了,中国向来把龙比作真命天子,“飞龙在天”是现在的天子,你说地下还有一条龙了解你,那岂不是有地下党吗?所以,当时他的政敌就摘录这两句诗,说他有叛逆之心,把他关到御史台的监狱里,几乎把他判成死罪。
幸而当时的宋神宗还是个明白的皇帝,他说“彼自咏桧,何预朕事”,他自己咏松桧嘛,与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苏东坡就幸免于死,被贬到黄州去了。苏东坡与章质夫写信来往就是他在黄州的时候。
我们在苏东坡的书简集里看到他给章质夫的这封信。有了这封信我们就知道,这首词不只是外表写柳花写得婉转曲折,还有深情隐意,这里边真的是有政治的托喻。
我们怎么证明它有政治的托喻呢?这是苏东坡给章质夫的信自己说的,他说你写的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可是我就想到“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章质夫是在元丰四年调到外边去提点刑狱的。中国古代都以在中央政府做官为好,在中央安不下身了,才派到外地去做官,所以章质夫就是在元丰四年出任了提点刑狱,他做官做到外省去了。
苏东坡说,在春天柳花飞的时候把你从中央政府调出去做巡按的。“坐想四子,闭门愁断”,“坐”是因为的意思。杜牧有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是说我就停下车来坐在那里看这个枫林的景色,而是说我停车是因为喜欢这里枫林的景色。所以这里“坐想四子”的意思是“因为想到了四子”。
有人猜想,这个“四子”是指苏东坡等反对新法的这一批人,当他们获罪同时被贬出去的有很多人。这个四子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考证出来,但很可能是他们的朋友,就是同时被新党赶出去的人们。所以,苏东坡说你也是在柳花飞时被贬出来的,我现在已经被贬出来在黄州了,我想还有我们的朋友们“闭门愁断”,关起门在家里很忧愁,所以写出这个意思来,“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
最后一句说什么?“亦告不以示人也”,我的词里边有一种隐藏着我们被贬出来的哀怨意思,所以,你不要给别人看。可见这首词不只是外表写柳絮写得好,里边还蕴含着深意。
我们再来讲它深隐的意思。这真是苏东坡很有特色的一首词,所以说“小词抉隐”。它开头说“似花还似非花”,对苏东坡而言,他苏东坡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人,还是一个没有才华没有理想的人呢?你要知道,东坡当时是被大家公认为有才的。二十岁的时候就被欧阳修录取为第二名,考中进士。当时宋仁宗马上就要重用他,有的大臣说苏东坡还很年轻,让他历练历练吧,所以没有重用。然后他母亲死了,他回去守丧三年,丧期满了刚回到朝廷来,不久父亲又死了,又回去守丧三年。六年以后,朝廷大变,当他再一次回来以后已经是神宗了,王安石当权,实行新政变法了。
苏东坡一生本来应该被大用,但没有得到大用的机会,所以是“似花还似非花”。王国维不但赞美苏东坡这首《水龙吟》,而且他也写了一首《水龙吟》,词中说:“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
你虽然叫作花,但你开的时候没有让人看见过,没有让人欣赏过你的美好的才华。“如何一霎濛濛坠”,怎么这么短暂,片刻之间它就濛濛地落下来了。
《水龙吟 杨花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
王国维
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正参参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坠。算人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一样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
我当年就对王国维这首《水龙吟》词非常有同感。我二十四岁那年的三月份结婚,同一年冬天十一月就跟我先生随他工作的单位撤退到台湾。二十五岁时我遭遇白色恐怖,我先生被关起来了,我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也被关起来了。我被放出来以后,无家可归。当年由大陆到台湾的人,有工作才有宿舍。等我出来以后失去了工作,没有薪水,没有住房,带着一个吃奶的孩子,天地之间没有托身之所。当年读书的时候,老师也以为我颇有才华,可是后来我经历了很多苦难。所以我当时读到王国维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就很感慨,“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我不到三十岁,先生被关起来了,被关了好几年,我一个人没有工作,没有住房,连个床铺都没有。这是柳花的悲哀,苏东坡当年应该也有这样的悲哀。
苏东坡写了这首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柳花没有人爱惜就都落下来了。柳花白白担当了花的名字,没有人把它当作花来看待,只是一开就落了。苏东坡在说他自己。“你说我苏东坡是有才还是没有才呢?我是有理想还是没有理想呢?没有人爱惜我,就任凭我飘零飞落了”。他是“抛家傍路”,苏东坡辗转地被贬官,从这里贬到那里,后来一直被贬到海南。现在海南是度假的胜地,可当年是一个非常荒僻的所在,苏东坡真是历尽了飘零和贬谪的痛苦。
东坡离开四川老家到各地方飘零辗转,都是走在行程的道路之上。“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就算我没有感伤的感情,但我心里面还是有很多理想,很多念头。“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我内心之中辗转的思量,眼中的期待和盼望,是能够追求什么还是再也没有希望去追求了?“梦随风万里”,我有梦,我的梦随着风飘飞到万里之外,“寻郎去处”,希望找到我所爱的那个人,他在哪里呢?苏东坡还写过一首中秋咏月的《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皇帝看了说“苏轼终是爱君”。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感情,也许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理解。你们不理解杜甫从少年时候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直到老年,他说“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我们现代人真是不明白古代这些读书的儒家的士人,为什么对国家朝廷有如此之忠爱。他以为他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有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他要使这个国家的国君有尧舜之治,使人民过上太平安乐的生活。
苏东坡不是没有为人民做过好事,他在杭州的时候修了一个长堤,便于当地人民来往,现在叫作苏堤。还有一次杭州有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苏东坡建立了治疗传染病的病坊。他是真的有所作为,可是他却被朝廷贬谪到各处流转;而他的忠爱之心就像杜甫,杜甫晚年流离到四川,顺江而下,说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所以东坡说“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我还是愿意回去,愿意为朝廷、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他就是晚年贬到惠州,贬到海南,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他还教当地的人读书,教他们写文章。
苏东坡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但还是想要尽力做一些事情,可是“又还被、莺呼起”。这个悲哀不只是个人的理想落空,不只是个人生命落空的悲哀,“不恨此花飞尽”,他所恨的不是自己这花飞尽了,而是“恨西园、落红难缀”,那美好的花园里面所有的花为什么都零落了?这就是屈原的悲哀,是从古至今这些才人志士共同的悲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什么都碎裂了,什么都落空了。“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如果说三是个圆满的数目,如果说春色是三分,有二分花落在泥土,还有一分落在流水中,“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细看来”,仔细想一想,仔细看一看,这点点飞舞的杨花,不是杨花,是什么?是离人泪。是我们这些个有才华、有志意想要报效国家的人,我们都被贬谪出来了,是这些人共同的眼泪。
我们读小词,不是只欣赏外表文字的美丽,很多词里面有非常委婉曲折的深意。《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我们要想一想作者内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本文据2014年于南开大学演讲整理而成
图片源自《掬水月在手》剧照
相关推荐
叶嘉莹 著
“中华文化新读”丛书
活字文化 策划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年版
从两宋之苏东坡、辛稼轩,至清之张惠言、陈曾寿,再到民国之吕碧城、沈祖棻,叶先生在本书中透过一首首经典词作,将传统读书人于小词中折射出的隐忍持守、家国抱负尽数展现,极佳诠释了“兴于微言”的词之特质,以及潜藏其中的士人修养。
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