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朱莉导演,裴斗娜、金施恩主演的韩影《下一个素熙》获第6节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是一部直击现实的社会写实类电影在近年商业片主导的韩影市场中,《下一个素熙》是具有独特气质的存在。
影片讲述在职业学校就读的高中生素熙,初入一家通信公司做电话客服实习生,在公司的压榨环境下,素熙目睹了直属上司组长的死亡,不久之后,素熙的尸体在水库被发现······
与素熙共用一个舞蹈练习室的刑警吴宥真负责调查素熙的死因,虽然明确是自杀案,但宥真发现素熙的“加害者”其实另有其人,她是被逼而死!
加害者是为了就业率把学生们随便塞去外包公司的学校;是压榨实习生、违反劳动法的公司;是互相推脱责任的警察、教育厅和劳动局;是对孩子一无所知的父母,
加害者是创造出这社会的所有大人们。
而每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有可能是“下一个素熙”
正如海报上,素熙分明是主人公,她的脸却是小而模糊的,类似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金智英,素熙也是一个缩影,一个符号。
看简介也应该能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现实到窒息的故事。
电影整体完成度很高,剧本和影像都十分工整。但并非流水线产品,而是看得出用心打磨的工整。
影片结构比较特别,可以简单分为两段,前半段聚焦素熙,后半段则是宥真调查素熙案。两人只在舞蹈室有过一面之缘,没有交流,除此之外没有直接的对手戏。
前半段节奏较慢,加上灰暗色调,难免有些显沉闷,需要一点耐心。虽然有两人死亡却没有一桩是凶杀案,没有刺激视觉的画面,也没有背景音乐,完全的写实主义
其中有个场面印象很深,素熙从舞蹈室出来,楼梯间看到外面下起了雪,是从那时候开始吗?素熙对生活的绝望感。
雪给人寒冷的印象。当热爱跳舞的素熙不再跳舞,只是静静旁观后从舞蹈室默默离开,就像素熙从过去的生活中离开,而等待着她的并不是崭新美好的生活,而是昏暗又冰冷的现实。
构图也充分起到表达情绪的作用——狭窄的楼梯,被“框”起来的、方形的天空中下着冰冷的雪。前后两幕连接在一起,可以感受到与舞蹈室室内截然不同的明亮程度、温度差,一明一暗,一热一冷,素熙的心情变化也正是如此。
雪的意象在这部电影中反复出现。不仅这一幕,还有前组长死在落满雪的车内;素熙在雪天割腕,雪地被染红了一块;还有素熙走进那冰冷的水库时,阴郁的天空开始下雪······
片中大部分下雪的场面,几乎都和死亡有关,雪的意象有着冰冷、绝望的意涵
,这一层是比较明显的,另外,结合后半段剧情对“加害者们”的控诉,我突然想到或许···雪的意象也和伏尔泰那句名言——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有关。

没有人为素熙的死负责,每一个负责人在为了不负责而“踢皮球”,甚至受害者有罪论,指责是素熙本来就是“不良学生”。
学校班主任对素熙割腕的事不闻不问,只担心素熙闯祸给学校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而指责了她,无视公司的问题以及前组长的死对素熙的冲击,还叫她继续去上班。
后来宥真对班主任说,从时间上来看,素熙很可能就是从和班主任谈话之后决定自杀的。
班主任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只关心学校声誉和就业率······
这所职业学校宛如大型劳务市场,就业率至上的利益集团,教导主任理直气壮声称“这就是现实”。
不管学生专业是否对口,老师也没有现场考察监管,只是把学生们随便送去一些三四层外包公司,甚至有安全隐患的公司。
公司更是说素熙和其他员工们都是自愿加班的,想必大部分职场人都能共鸣。
公司为了KPI,给员工大量难以在规定工作时间完成的任务,做不完只好加班,被说成“自愿加班”,但即使素熙加班,公司也以实习生不稳定为由,不给她应有的提成。
这场戏不仅台词非常尖锐直白,镜头语言也有特别设计。宥真一个个盯着他们,镜头就以她的视角从老板横摇到新组长,特写他们的面部表情,果不其然,每个人都心虚地躲避视线,不敢直视宥真。
公司和学校这边都是无解,公司推责任给学校,学校推责任给教育厅,宥真顺藤摸瓜去了管理各学校的教育厅。
得到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厅踢给劳动局;教育厅专员再次强调就业率,每个人都表现得不痛不痒、一副不关自己事的样子。
到这里其实就不仅仅是素熙个案的范围了,表现的是现实社会结构、制度层面的弊端——以就业率为宗旨的教育系统,教育成为另一种商业,利益勾结自然会从中滋生。
教育厅分权(甩手)给学校,学校没有规范执行和监管,可怜的学生不被当独立的人,只被当成“数据”。
这一切真令人寒心,却无法反驳。感觉根本是没做什么戏剧处理、毫不夸张的现实景象。自杀率高居第一,生育率倒数第一的国家,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这部电影揭露的弊端几乎是东亚困境的共性,素熙,不分国籍。
有意思的是每次在这类社会写实类、揭露社会弊端的电影评论中,总能看到一派言论,大概是“只拍不改有什么用”之类的。
电影里揭露的问题很大,但无解,即使是作为警察的宥真,最终也无法向任何一人问责,只能那样虚无地送走素熙,看着素熙唯一想留下来的舞蹈视频落泪。
可是,即使“拍出来也没用”,即使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像《熔炉》《素媛》一样改变现实法律,这世界也仍然需要像宥真一样追根究底的人,需要像这样看起来“没用”的电影,话语权本身就是意义。
意义还在于这部电影的题材立意和表达的完成度。现实批判力度很强,不是隔靴搔痒的类型,而是直白地指出环环相扣的利益结构弊端,分段结构剥丝抽茧地挖矛盾的本质,整体叙事呈现出递增的尖锐感。
素熙跳舞作为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部分工整但不落俗套,是久违遇见的扎实剧本。
另外,结构上除了分段,宥真的探访顺序也有特别设计——在加害者的叙事中穿插的幸存者叙事。他们是素熙的同龄朋友,也在这环境下挣扎着、手足无措的“素熙们”,他们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素熙”。
没那么绝望但是非常、非常揪心的一点:当所有大人们都在厚脸皮地推卸责任时,这些同样遭受压迫的孩子们却承担着罪责感。
“不是因为你不在身边,素熙才走的。”
总需要宥真这样的大人,来告诉孩子们“不是你的错”,或者告诉他们“一定要说出来”。
这也是电影的意义之一,不算什么解决办法但是很重要的事。
可能因为前不久才看完《黑暗荣耀2》,看素熙在下雪的冬天走入水库时,想到剧中东恩和房东奶奶在汉江相遇,说着“我们等春天到了再死吧”的场景。
如果,素熙走进水库的时候,如果也能遇到什么人······如果宥真早一点认识素熙,如果前组长可以坚定地揭发公司罪行,如果小酒馆老板那天能和素熙说几句话,是不是素熙就会活下来?
没能等到春天再死的素熙······
当不幸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们又是否有审视的勇气?
最后想说一下全片我最喜欢的一组对照镜头,看看导演除了直接用台词批判,是如何用镜头语言审视和表达的。
素熙和宥真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看到了缝隙中的一束光。完全是一样顺序的分镜,一束光照在脚上的特写、全景、再到面部特写。两人之间微妙的交集,虽然场景几乎一样,心境和意义却全热不同。
当光照在素熙脚上,她看向门外,表情是茫然、空洞的,那样一束光并没安慰到她,更多是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注意对比宥真和素熙的面部特写镜头,当宥真察觉到那束光,不同于素熙看向别处,宥真是直视镜头的。
直视镜头通常是有想向观众传达的信息,比如非常经典的韩影《杀人回忆》中宋康昊直视镜头,是对现实中杀人犯的凝视。直视镜头会使人物和观众产生情感连结,有时也会“把压力给到观众”。
宥真向观众传达了什么信息呢?这部电影镜头语言表达很特别,因为没有直接说出来,一个眼神的意义可能有很多种,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也许她也在通过镜头质问“加害者们”——创造出这种世界却说着这就是现实的大人们。
也许,她只是看向了“下一个素熙”。
-END-
往期阅读:
文、编 | Mona
图源网络 | 侵删
关注我,一个有情怀的小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