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ki粥 
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上个月继AMC泄题事件爆发,成为国际教育圈热议话题后,A-Level再次爆出在中国泄题。
注意,是再次。
因为早在今年5月A-Level就已经出现过一次泄题事件,半年后又repeat了一次,让剑桥国际考试局(简称CAIE)做出了「取消四门科目成绩」的惩罚决定。
这意味着,选这四门课的考生白考了。
但半个月后,就在大家以为尘埃落定,CAIE却悄悄在官网上修改了政策,把今年所有被怀疑作弊的试卷都记为了满分…
这波骚操作,看懵了国际教育圈的家长。
01
原因
CAIE为什么要把取消的A-Level成绩改成满分?细品一下很有深意。
先说A-Level考试。它作为英国高中课程A-Level的测评,出具的证书被几乎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主要还是英国。
要去牛剑和G5的家庭,A-Level几乎是必选项目。不仅因为英国大学认可度高,考的科目还少(多数考生选3-4门),追求课程深度难度,这和国内的高中教育异曲同工,无论是IG直升还是公立转轨,更便于中国学霸衔接。
简单说,就是
纯考知识点,中国小孩很会拿分,名校竞争中有绝对优势。
对学校来说,A-Level对师资的要求不算高,高中老师只要英文足够好,基本都能教,所以国际高中选开这个课程的非常多,从公立国际部到国际高中——
大名鼎鼎的牛剑工厂深国交每年名校offer爆表,靠的就是开设的A-Level课程科目全东亚多…
此外,这两年中美关系不稳定对留美家庭多轮劝退,选择英国方向的人是越来越多,这导致读A-Level课程的人数暴增。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A-Level在中国的市场占比接近55%,比其他两大国际课程,AP和IB的总数还要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CAIE因作弊取消成绩的决定,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为打几只老鼠坏了一锅粥的局面。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作弊,大部分人是诚信的,但考试局却让所有人连坐。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随时取消成绩的风险。它好像一把达摩斯之剑悬挂在考生头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下来,会不会掉下来的时候正好砸中你。
鸡娃苦读十几年,爹妈砸了上百万,谁想临门一脚,被裁判把球门给端了呢?
这种疑虑一旦涌出,就会逐渐消磨掉大家对A-Level的信心。所以摆在CAIE面前的,不只是解决一次作弊成绩,而是如何能安抚A-Level考生信心。
因为作弊事件频发,虽然问题主要是部分考生不诚信,但也暴露出了CAIE的管理漏洞、对彻底解决作弊问题很无能…

一个国际大考,防御作弊的机制如同纸糊的一样,几句稀松的考试说明就想端正考场风气,完全无视「富贵险中求」的人类本性。
最后取消考试成绩,是解决不了问题解决,就解决掉有问题的人…
这个逻辑,说得好听了是简单粗暴,说的不好听是赤裸裸的官方霸凌。
但CAIE考试局也并不想扛雷:被A-Level的家长追着骂娘讨说法、市场占有率下降、报考人数减少,砸的还是自己饭碗…
而且,虽然它是A-Level官方考试机构但并不是唯一,市场份额虽大还有爱德思Edexcel、牛津AQA等同行虎视眈眈,只有自己家天天出事儿,这既不合情合不合理啊…
于是对着烫手的山芋CAIE冥思苦想,最后灵机一动,做出了所有考生给高分的决定。
看似直接摆烂,实则是绝妙一招。
因为考试局终于想明白了,在升学的食物链里,自己就是个证人,又不是法官。成绩只要做到如实呈现、所见即所得就够了,完全没必要去判断考生是好是坏。
判断考生品德是否过硬、成绩配不配进牛剑,这本来就是大学招生官该干的事儿,自己揽这个活儿是有多么想不开…
自己要做的,就是把这批雷这批人丢给学校,结束。
考试局取消成绩的压力彻底得到释放,考生家长有了分数可以提交也不会诸多投诉,双方皆大欢喜。
至于,考生会不会被录取?学校会不会踩雷?这事儿跟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而成绩放水导致的分数膨胀,会不会影响真正学霸的最后录取,似乎也不太会。
因为A-Level考试成绩虽然重要,但在申请大学的诸多资料里,它也只是占了一小部分而已。

尤其是作弊口头警告后依旧屡禁不止,A-Level成绩对大学来说,信任度还会继续走低,未来甚至可能变成「仅供娱乐」的申校选项,其他日常的成绩的参考性就会凸显,优秀的小孩怎么都埋没不了…

而且,就算只是仅供娱乐的选项,中国爹妈也不可能放弃考它的机会。

要不然我为啥说CAIE懂中国父母心呢——
为了小升初他们都能刷遍所有的竞赛考试项,为了大学更不可能轻易放弃机会,哪怕只是让竞争的天平朝着娃有一丝丝倾斜的可能。
只要走国际教育路线的爹妈心存这种希望,就不会影响A-Level的市场份额和收入…
想清楚这些后,CAIE放心大胆地就地摆烂了。
02
影响
这件事考试局以退为进,绝了。但要说对所有考生没有影响,也不太可能。
原来的学霸受到的波及最大,因为分数膨胀之后,学校看材料很难分辨出成绩的真假,招生官除了看辅助材料做判断,选人多半要靠一靠第六感。
既然是直觉,就不可能回回压中宝。
连考试不惜取消成绩都要作弊拿满分的考生,所求的肯定不是普通大学的offer,为了进名校,请的肯定是最会包装的顾问,科研项目、背景提升、社会活动规划得门儿清——
去南北极科考、非洲考古在卷牛剑的队伍里都已经过时,现在流行的是和科学家研究量子数理化、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在名校拼爹的竞争中,经常有不错的小孩落了下风,收到拒信。
英国大学有个神奇的点,就是收拒信不代表最终解决,你可以自己找学校申诉。写邮件给招生官,用更多材料说明自己有多么优秀,他不录你就瞎了。
本来呢,这个流程是给真正优秀的小孩补录的机会。
我有个朋友当年申请英国大学,选的专业和A-Level成绩拿A的科目不对应,比如专业要求必须物理A,但他物理B数学A,于是想用数学换物理分数进UCL。
这肯定是不行的,专业要求白纸黑字挂在网站上呢,电话招生官直接被拒。但他不死心,每天都打电话问一遍,问到不知道十几天的时候,招生官终于松口,同意成绩置换…
看似坏了规矩,但实际上学校找的就是他这款猛人:

为专业不懈骚扰招办,证明对专业有足够热爱;没脸没皮只求达成目标,证明这绝对是个干大事儿的材料…
所以我说这是留给优秀小孩的最后一个机会。
但可惜这最后一个机会到了国内也被机构截胡,申诉明码标价5-20万不等,还不包成功,你敢信?
因为按常规申诉无非两步:一步是提交资料,一步是咬住不松口。卖20万当家长冤大头?
但机构切中了有钱爹妈的焦虑心态:申诉说错话怎么办?所以不少家长上钩,为了一封邮件宁花20万,毕竟为了牛剑G5上百万都花了,这个钱不花,最后功亏一篑怎么办?
这种心态跟算命一样,成了归功于花钱到位,没成怨自己不该有侥幸心理。其实成败都是客观存在,只要资料足够,全凭实力说话。
03
当年靠十几个电话(还是用的电话亭)打进UCL的朋友,听说了申诉都要收20万的事儿,马上把自己的小孩拉过来一通教育。
他的原意是想用亲身经历激励下娃,让他努力读书,给爹妈多省点钱,结果小孩听完一边夸他优秀,一边表示既然读名校这么麻烦,自己就不考虑了。
一句话给名校毕业生整不会了,只能草草结束了对话。
哎!原本「名校梦」就是中产家长自己做的,小孩未必适合、也未必觉得有多好。他们只是被爹妈摆布着,去一个接一个完成大学任务而已,升学考试到申请大学到offer申诉,完全没有个人意志…
连考试作弊这种事儿,也未必是他们计划的。
攀登名校之路,爹妈用心良苦。但因为对结果有太多妄念,总也逃不过被割韭菜的命。但,冤吗?好像也没有…
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推红了"顺义妈妈"一词。
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End-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