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圈内事
2023/12/26


有这样一些建筑大师,他们以极具独创性的建筑形态向世人展示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空间建构力。他们设计独到,卓尔不凡,在各自的时代开天辟地,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行业楚翘之一。
然而谁能想到,他们并未接受过建筑学的高校正统教育,有人来自钟表世家,有人曾在石匠作坊工作,有人曾是记者、剧本撰稿人,但正应验了那句话“喜欢可迎千难万险,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的逆袭之路令人惊叹,而半路出家的他们将不同领域的感触、学识集于一身,更大胆地突破常规,成为一个时代的革新带路人。
作者|Kin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勒·柯布西耶
从艺术学院到“机器美学”
"
建筑,一旦建成,便永远矗立在那里,时刻向人们诠释艺术与建筑的融合之美。从这个角度说,艺术家和建筑师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
勒·柯布西耶与他的画作 ©Willy Rizzo
他是一个天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同时也是一个人气作家、艺术家,甚至无人能及的辩论家,他就是20世纪人们公认的现代主义建筑领航者——勒·柯布西耶(1887-1965),“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功能主义之父”。他传奇的一生至今都为人们所热议。
然而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极具全球影响力的建筑师却从来没有进入过建筑学校学习,他激进的创作灵感深深植根于他对艺术、历史的热爱。他总是充满好奇心,旅游、绘画、写作…………所有这一切都是促使他成为优秀建筑师的重要因素。
勒·柯布西耶在明信片上的涂鸦 《写生在路上:柯布西耶年轻时的欧洲旅程》
©O F.L.C.I ADAGP, Paris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16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世家。15岁时就曾以一只雕刻手表在都灵国际装饰展上一举获奖。青春年少,他入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三年后他的艺术老师建议他学习建筑专业,勒·柯布西耶接受了这一建议。
在老师的启迪下,他踏上了游历欧洲的建筑绘画之旅。意大利让他产生了对建筑环境、细部和建筑元素的兴趣。佛罗伦萨的卡尔特修道院令他惊叹“这是一座可以给人带来喜悦的、具有人性的建筑,修行者的房间同时也被当作工作室,可以让人感觉到独立、安静又深刻的家的核心”。
梵蒂冈大教堂与城墙,铅笔水彩,勒·柯布西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君士坦丁堡,铅笔,勒·柯布西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佛罗伦萨洗礼堂内部,铅笔与钢笔水彩,勒·柯布西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锡耶纳大教堂内部,铅笔水彩,勒·柯布西耶
©O F.L.C.I ADAGP, Paris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16
他的足迹遍布欧洲,旅行时,草图就是他学习和记录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他日后建筑训练的重要媒介。1902年到1911年间,他绘制了数以百计的草图,探索了各种记录的方式。每一次旅行都让他视野更加开阔。他对于水彩的兴趣也在不断增长,开始对空间形态的关键部分进行记录。
《写生在路上:柯布西耶年轻时的欧洲旅程》
©O F.L.C.I ADAGP, Paris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16
一战结束后,勒·柯布西耶来到巴黎,在那里他与表弟一同开始了建筑设计生涯。1920年,本名为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Gris的他,根据祖父的名字Lecorbésier,为自己起笔名Le Corbusier(这也是当时深受艺术家们喜欢的起名方式)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著名的《建筑五要素》就诞生于他的撰稿杂志——首层架空、开放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屋顶花园。
萨伏伊别墅 图片来源于Archdaily
萨伏伊别墅 图片来源于Archdaily
萨伏伊别墅让柯布西耶在其建筑设计生涯的早期有了一个高的起点。 图片来源于Archdaily
勒·柯布西耶于1928到1931年的作品萨伏伊别墅,将他的建筑五要素发挥的淋漓尽致。堪称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这座纯粹又简单的白色房子仿佛漂浮于如画一般的森林之上,细长的柱子支撑,底层架空,似乎融化在了树丛中。
马赛公寓由钢筋粗制混凝土(素浇筑混凝土)制造,是战后欧洲成本最低的建造方式 ©Gili Merin
马赛公寓©Gili Merin
马赛公寓© Flickr User: saragoldsmith
马赛公寓项目对未加工混凝土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粗野主义风格。
拉图雷特修道院 同样具有粗野主义的建筑特点
© Maria Gonzalez
拉图雷特修道院 同样具有粗野主义的建筑特点
© Maria Gonzalez
朗香教堂最引人注目当属那朝天卷起的曲线屋顶 
© Gili Merin
朗香教堂 © Rory Hyde
朗香教堂 ©Gili Merin
朗香教堂也是勒·柯布西耶职业生涯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笔。它具有不规则的雕塑状外形。从样式和形式上来说,它是复杂的;然而从设计功能角度看,它又是相对简单的:两个入口、一个讲坛及三个祈祷室。
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 © Laurian Ghinitoiu
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 © Laurian Ghinitoiu
在印度,他为昌迪加尔所规划的城市设计及建筑景观,为当时这个新独立国家的建筑实践,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圣母礼拜堂 © Mili Sanchez Azcona
瑞士学生会馆 © Samuel Ludwig
© Michael Sima
勒·柯布西耶画作 © The Foundation Le Corbusier / FLC ADGAP
用弗兰克·盖里的话,来总结勒·柯布西耶集艺术家与建筑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生:
"
柯布西耶将建筑与人、自然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有一种自由,将建筑从所有常规几何图形中释放出来,像一幅草图,像绘画,像艺术。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它一样,没有任何东西能接近它。我自己的建筑作品也办不到。
——弗兰克·盖里
"
路易斯·巴拉干
工程学学士创造的色彩诗意空间
1960年代的巴拉干 © Fulvio Roiter
路易斯·巴拉干(1902-1988)是墨西哥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展现了独特的墨西哥风情,充满浓郁的民族色彩,对墨西哥传统图案、色彩和材料的大量应用,将地域特色融入每一个设计中。他的作品为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更成为传承文化与发扬光大的民族象征。
路易斯·巴拉干出生在一个富裕、保守的地主家庭。他在瓜达拉哈拉和30英里外的一个牧场间长大。他是九个兄弟姐妹中的一个,酷爱马术,也是一个早熟的美学家。
路易斯·巴拉干,《哥伦比亚》草图及色彩和材料说明,1931 年  
图片来源于https://www.barragan-foundation.org/
路易斯·巴拉干在摩洛哥旅行时画的草图
图片来源于https://www.barragan-foundation.org/
路易斯·巴拉干画的草图(1972-1973)
图片来源于https://www.barragan-foundation.org/
他这样回忆自己的墨西哥牧场生活:“高高的墙、宽宽的门、彩色的泥土、长长的石头(饮马槽)、双排高大的桉树一直引向入口......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土地的颜色,土地是被着了色的;村子里的水系统也十分奇特:大树干掏成水槽形用来输水,木管爬满苔藓,石头的喷泉,路上有铁环用于拴马”。
他对于孩童时期的骑马回忆是:“(我)会注意到墙壁上阴影的变化,午后的阳光如何逐渐变弱——尽管它仍然很亮——以及事物的外观如何变化,角度如何变小,直线如何更加突出”。
1923年的路易斯·巴拉干取得了工程学学士学位,他继续师从Agustín Basave教授以期获得建筑学学位,然而1925年,由于瓜达拉哈拉大学系统重组,路易斯·巴拉干未能如愿以偿。但这未能阻止年少的他对建筑的热爱,他踏上欧洲之行,无尽见闻成为他的灵感创作来源。此外,独特的地中海文化也深深影响了巴拉干的创作道路。
路易斯·巴拉干手绘 Lomas Verdes, 1964–1967
图片来源于https://www.barragan-foundation.org/
"
我认为,建筑师设计的花园应该像他们建造的房屋一样,用来培养人们的美感以及对美术和其他精神价值的品味和倾向……任何不能表达宁静的建筑作品都是错误的。
——路易斯·巴拉干
"
巴拉干公寓 © Usuario de Flickr: LrBIn.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巴拉干公寓 © Usuario de Flickr: LrBIn.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巴拉干公寓 © Cortesia de Casa Luis Barragan
巴拉干公寓 透过玻璃窗向外望,花园绿意盎然 
© Usuario de Flickr: LrBIn.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巴拉干公寓,这座墨西哥现代住宅建于 1948 年,融合了传统的墨西哥建筑与现代国际建筑风格。参观公寓的每一处,都仿佛一场色彩体验。巴拉干在他建造的空间中探索了颜色和光线之间的相互作用。
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 © Armando Salas Portugal
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 © Armando Salas Portugal
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 © Armando Salas Portugal
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建于1966-1968年,场地布局以马场和饮水池为中心,住宅偏在一角。马生活的区域是粉色的,人生活的区域是白色的。残存的旧水槽成为雕塑,这是他对童年的喷泉与高架输水渠之回忆。水从一堵铁锈色的墙上溅落,注入池中。马厩的门则被巧妙地藏入墙体后面。
卫星城塔 © Suriel Ramzal | Shutterstock
卫星城塔 © jubilo haku bajo licencia CC BY-NC-ND 2.0
这是一个墨西哥城郊区卫星城项目,路易斯·巴拉干于1958年从Pani那里得到了制作喷泉的委托。该喷泉将作为通过主要道路进入总体规划的入口的一个独特标志:五座垂直的混凝土塔,呈三角形,颜色和高度各不相同,最高达52米。该作品被视为一种实验,即建筑和雕塑之间不可分割的结合。
路易斯·巴拉干 1969年 
© Rene Burri/MAGNUM PHOTOS/KEYSTONE
"
建筑就该像是从土里生出来的一样,与植物、阳光,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都融为一体
——路易斯·巴拉甘
"
密斯·凡德罗
从石匠作坊到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密斯·凡德罗(中),1955年 © United Prress Intemnational
密斯·凡德罗 (1886-1969)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凭借现代主义建筑而闻名于世。“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是密斯的建筑设计理念,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他的建筑理念名扬全世界。不仅如此,他还是包豪斯学校的最后一任校长,对平面设计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密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亚琛,儿时曾就读于当地一所天主教学校,在这之后,他去一所职业学校接受培训。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一直跟随做石匠的父亲在工作坊做事,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都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亚琛那些令人着迷的古建筑。他还曾担任过绘图员,并于1906年接到了他的第一个住宅设计委托。
瑞尔之家(Riehl House),密斯·凡德罗第一个住宅设计委托,1906年,为哲学家 Alois Riehl 在波茨坦建造一座住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瑞尔之家(Riehl House)1906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狼屋(Wolf House)1926年,受埃里希·沃尔夫委托,密斯·凡德罗被赋予完全的设计自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巴塞罗那德国馆,密斯·凡德罗从他的石匠父亲那里习得了关于材料的知识。他对于美的敏感性与材料研究结合的最好例证就是巴塞罗那德国馆© Todamo / Shutterstock.com
巴塞罗那德国馆 © SumeyyeSimsek / Shutterstock.com
巴塞罗那德国馆 © Joan_bautista / Shutterstock.com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密斯·凡德罗设计的1929年世界博览会德国国家馆。它作为一座新建筑,与以前的功能主义的建筑风格不同。展馆创新性地使用并结合了三种丰富质地的材料:钢、玻璃和大理石。
其中对大理石的选择,就来自密斯·凡德罗从小耳濡目染的石匠家族知识储备,他了解各类大理石和矿物,在众多选择中,他挑选了四种不同的石头:罗马石灰华、绿色高山大理石、来自希腊的古老绿色大理石和来自阿特拉斯山脉的金色缟玛瑙。巴塞罗那德国馆成为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为后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树立了全新设计标杆。
海角公寓(Promontory Apartments) 美国  1949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角公寓(Promontory Apartments) 美国  1949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角公寓是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海德公园的一座 22 层摩天大楼,这也是密斯·凡德罗设计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以裸露骨架等概念为特色。海角公寓是密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点。密斯·凡德罗在这项目之后采用了更多更具实验性的钢和玻璃设计。
范斯沃斯住宅草图 1945-1951 是为艾迪斯·范斯沃斯医生设计修建的周末度假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 Archdaily
范斯沃斯住宅 图片来源于 Archdaily
范斯沃斯住宅 图片来源于 Archdaily
范斯沃斯住宅体现出了柏拉图式的完美空间秩序感,建筑被轻轻安置在伊利诺伊州普莱诺的自然环境中。这座玻璃屋坐落芝加哥郊外一片10英亩的树林中,福克斯河在南侧缓缓流过。玻璃屋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体现出密斯·凡德罗在建筑与自然之间建立强有力联系的设计理念。
西格拉姆大厦。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逻辑表现,使之产生没有屏障、可供自由划分的大空间,完美演绎“少即是多”的建筑理念
Courtesy of375parkavenue.com
芝加哥联邦中心 1974年建成 Courtesy of Samuel Ludwig
芝加哥联邦中心 1974年建成 Courtesy of Samuel Ludwig
"
建筑的美在我们这个时代,正如过去一样,是必然存在的需求。但除非我们在建造时能够超越简单的实用性,否则建筑的美则无法实现。
——密斯·凡德罗
"
雷姆·库哈斯
从记者&编剧到当代建筑教父
雷姆·库哈斯 正穿过北京的人行横道线
图片来源于artinfo.com.Image
雷姆·库哈斯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建筑教父。在他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作为理论家&建筑师,他已彻底改变了建筑师与空间互动,以及设计方案的方式。他始终致力于探索不同环境下的建筑的设计与发展思路。
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8岁跟随父亲前往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他见证了印度尼西亚的独立斗争,这段经历激发了库哈斯对于城市未来的思考。他曾是一位电影剧本撰稿人,也是一位记者,为《海牙邮报》工作五年。
《逃离,或成为建筑自愿的囚徒》图片来源于https://socks-studio.com/2011/03/19/exodus-or-the-voluntary-prisoners-of-architecture/
《逃离,或成为建筑自愿的囚徒》图片来源于https://socks-studio.com/2011/03/19/exodus-or-the-voluntary-prisoners-of-architecture/
《逃离,或成为建筑自愿的囚徒》图片来源于https://socks-studio.com/2011/03/19/exodus-or-the-voluntary-prisoners-of-architecture/
1968年,他转而选择建筑,赴伦敦建筑学会学院学习,有种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他没有毕业。但无论事实如何,他的毕业设计《逃离,或成为建筑自愿的囚徒》震惊四座,这一作品包含了十八幅绘图、水彩和拼贴。这些强烈的图像故事反映了库哈斯早年作为记者和编剧的直觉。其图纸至今仍收藏在现代艺术博物馆。
库哈斯《癫狂的纽约》 它是一本关于纽约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书,但又刻意地与传统建筑学的研究方法保持距离
图片来源于 https://www.oma.com/publications/delirious-new-york
雷姆·库哈斯(右)和其儿子托马斯·库哈斯(左)© Alyson Lim
库哈斯的儿子(洛杉矶的电影制作人)以父亲为拍摄对象,完成了人生第一部长片电影《雷姆》。他是这样评价父亲的建筑作品:
"
当你走进雷姆的建筑中,你不仅可以看到叙述元素和剪辑元素,还可以将他们比较……有时它是柔软的,就像电影里的淡入淡出,有时它是刻意而突然的,也就是电影里的硬接 (hard cut)。
建筑和电影制作之间之间肯定有相似之处,人类经验或感觉的打造对他们本身很重要,你需要了解很多不同的领域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你在做的事情。
——托马斯·库哈斯
"
艾瓦别墅(Villa dallAva)完成于1991年
© Hans Werlemann, courtesy OMA
艾瓦别墅(Villa dallAva)完成于1991年
© Hans Werlemann, courtesy OMA
艾瓦别墅(Villa dallAva)完成于1991年
© Hans Werlemann, courtesy OMA
艾瓦别墅坐落于巴黎郊区圣克卢,是一座由两个不同的居住体块组成的住宅,一个业主夫妇住,另一个给他们女儿;此外,还有一个能远眺埃菲尔铁塔美景的屋顶泳池。
康索现代艺术中心 图片来源于OMA官网
康索现代艺术中心 图片来源于OMA官网
康索现代艺术中心 图片来源于OMA官网
康索现代艺术中心,“打破楼板与楼板独立状况的一个交叉的坡道体系”令其成为库哈斯重要代表作。整个艺术中心又仿佛是电影蒙太奇理论的建筑应用,“在连续的视觉中构思:路径如同一场电影的情节被结构化,有开始、经过和一个有力的高潮。”到访者经过建筑空间,会感受到一系列多样化的元素和空间的并置。”
波尔多住宅 ©  Hans Werlemann, courtesy OMA
波尔多住宅 ©  Hans Werlemann, courtesy OMA
波尔多住宅 ©  Hans Werlemann, courtesy OMA
波尔多住宅被《时代》杂志誉为 1998 年最佳设计。
央视大楼 courtesy OMA
央视大楼 courtesy OMA
北京的央视大楼也是他的代表作,该建筑打破城市对摩天大楼极限高度的追求。两座塔楼从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拔地而起,相互靠拢,最终融合成一个垂直的75米悬臂。这极具争议的设计正是来自半路出家的,同样具有争议的库哈斯。

结语
非科班出身的他们,或许没有接受过高校建筑学正统教育,但却凭借一腔热爱,不按常理出牌,积极投身建筑领域。他们有的极具天赋,有的不断追逐梦想,最终他们以异于常人的驱动力和造诣技压群雄,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发文编辑|Qicy
专栏/审核|Mel
审核编辑 | Miranda
Reference
https://www.archdaily.cn/cn/790659/xie-sheng-zai-lu-shang-ke-bu-xi-ye-nian-qing-shi-de-ou-zhou-lvheng?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796929/ju-jiao-le-corbusier-le-star-ke-bu-xi-y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783903/le-star-ke-bu-xi-ye-han-jian-de-cai-se-zhao-pian-lai-zi-she-ying-shi-willy-rizzo?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872633/adjing-dian-lang-xiang-jiao-tang-le-star-ke-bu-xi-y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928613/adjing-dian-ma-sai-gong-yu-le-star-ke-bu-xi-y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783475/adjing-dian-rui-shi-xue-sheng-hui-guan-le-star-ke-bu-xi-y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928616/adjing-dian-sa-fu-yi-bie-shu-le-star-ke-bu-xi-y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890424/ad-jing-dian-la-tu-lei-te-xiu-dao-yuan-ke-bu-xi-ye?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886859/ju-jiao-lu-yi-si-star-ba-la-gan?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886860/ad-jing-dian-ba-la-gan-gong-yu-lu-yi-si-star-ba-la-gan?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barragan-foundation.org/luis-barragan/life
https://thetravelingbeetle.com/blog/new-yorker-story-on-luis-barragan/
https://www.archdaily.cn/cn/868219/ju-jiao-mi-si-star-fan-de-luo?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928691/adjing-dian-fan-si-wo-si-zhu-zhai-mi-si-star-fan-de-luo?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988198/tong-guo-cai-liao-chuang-xin-zhong-xin-tan-suo-ba-sai-luo-na-guan-gang-bo-li-he-da-li-shi?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896079/dui-hua-lei-mu-star-ku-ha-si-he-tuo-ma-si-star-ku-ha-si-fu-zi-gong-tong-hui-ying-rem-de-yi-yi?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799663/ju-jiao-zui-ju-zheng-yi-de-jian-zhu-da-shi-lei-mu-star-ku-ha-si?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