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里看到过,50年代香港过圣诞非常热闹,“比上海热闹得多。”当时香港的圣诞晚宴、舞会十分流行,不少餐厅都在报刊登广告。台湾同样如此,夏济安在1955年致夏志清的信中讲到:“(台湾)现在一年比一年‘美化’,稍为像样一点的人家,大多数有挂灯结彩的圣诞树,墙上和柜上也成了圣诞卡的展览会,交换礼物和跳舞的风气都很盛——那些人家大多并非基督徒。”
圣诞节老式宴会清单
提到圣诞节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方的宗教节日,即耶稣诞生日。但圣经并没有记载耶稣诞生的日期。那么,为什么人们选择在12月25日庆祝耶稣的诞生?寓宗教之名的年度商业活动又为何能长盛不衰?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有香港第一健笔之称的、《信报》创办人之一的林行止先生写于2012年的文章《耶稣生日与圣诞消费》。文章谈及圣诞源起及其相关物事,十分应景。
耶稣生日与圣诞消费
林行止 文

本文原刊2012年12月23日《上海书评》
一年容易又“圣诞”!
大约从二十年前开始,笔者间歇性地于此际写点“闲文”应节。翻阅旧作,环绕此节日的话题,属灵的和俗世的,几乎都写过了。不过,由于基督徒以亿计而消费者肯定倍于此数,有关信息,因此年年推陈出新,这种现象究竟是有供应便有需求,抑或是有需求才有供应,有待学者去动脑筋。
千百年来,世人皆知“圣诞”日在12月25日,而今年是公元2012年,即耶稣在两千零一十二年前此日出世。可是,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新书《拿撒勒人耶稣——童年述事》(Jesus of Nazareth: The Infancy Narratives),引古经据原典,考出耶稣生日之期“不明”而生地确在伯利恒;不过“圣婴”出生时只有“养父”(约瑟夫其实只是耶稣的forster father)在侧,没有传说中的骆驼、牛、羊及驴等草食动物,换句话说,耶稣降世时场景并不怎样温馨。至于生年则在公元前2至7年,意味今人相信的“圣诞日”固属子虚乌有,今年是公元2012年亦不准确,以耶稣在此前已呱呱坠地。本笃十六世证实耶稣的出生地点在伯利恒马槽广场三号甲(3a. Manger Square, Bethlehem,邮编BE22 7JK),而他童年生活在拿撒勒。四十多年前笔者曾访马槽屋,遇“强势募捐”的教士,匆匆夺门而遁(这是穷光蛋唯一能全身而退的方法);大约两年前重访,则已面目全非……
本笃十六世俗名约瑟夫·勒辛格(J.A. Ratzinger, 1927-2022),为天主教知名的神学理论家,其“强项”是耶稣的身世。《童年述事》为本笃考证耶稣生平三部曲的第三部;其第一及第二部分别于2007及2011年面世。这三部曲皆成书于2005年勒辛格被选为“教宗”之后。
虽然投入圣诞活动的一般信徒与非信徒,对12月25日是“耶稣生日”,信而不疑(或根本不理会),但一向以来,学者(包括神学家)均认为耶稣的生日无从稽考,本笃十六世的新书亦如是说,令耶稣不知生于何日,成为定论。
事实上,“圣诞日”的敲定,可说是不同宗教文斗的产物。公元四世纪时,天主教会领袖把它定在12月25日,完全是出于宗教需要。原来,当时太阳神教(Mithraism,初为波斯的拜牛教,八世纪前后传入欧洲,1954年伦敦金融城某巨厦重建,掘出太阳神教庙宇遗迹)“香火”甚盛,令基督教在推展教务和吸纳徒众上遇到不少阻力和困难,以12月25日是“战无不胜的太阳神生日”,异教徒从公元前753年便大事庆祝,令太阳神教声威大壮。天主教决定把这一日定为耶稣生日,举行庞大的弥撒(Christ's Mass),有与太阳神对着干一比雄长的况味,结果真的把太阳神教比了下去!
不过,庆祝圣诞的活动,到了公元354年才正式确定(公元337年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归化天主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Theodosins〕定天主教为国教)至于圣诞节简称为Xmas,始于何时,亦不可考,现在知道的只是此字在十六世纪已通行;据《字源字典》,此字来自希腊文基督Xristos,加上Mass,便英语化为Xmas;由于X是不敬的符号,因此,“教条派”(原教旨主义)的基督徒,至今不肯用这个远为简洁易读的字。
翰·马林《圣诞及新年快乐》,1942
耶稣生日虽无定论,但有两件可以肯定的事,其一为耶稣是无性生育诞生,即历来相信耶稣为童贞女玛利亚由神灵降孕所生(她因此被称为“圣母”),本笃的新书以大量“事实”确定此说,推翻了近年一些西欧神学家考出玛利亚怀有丈夫的亲生骨肉因此耶稣是有性生育的“邪端异说”;对于这类玄之又玄的传说,连《圣经》亦懒得全读的笔者,当然无置喙余地,只是以方外人身份看,还是近年西欧神学家之说比较接近现实……
另一可以绝对肯定的事是,围绕圣诞假期的消费,不论经济盛衰,都会蓬勃兴旺。在此全民送礼、收礼(交换礼物)的季节,一家之主必然要负起购礼物的重任,可是,即使你精打细算,一旦到达百货公司(或专售礼物的商店),难免受经济学家所说的“购物动力效应”(shopping momentum effect)所驱动,理性人马上非理性,这即是说,除非一件不买,不然,购买第一件物品后,消费者便有多购甚至滥购的冲动;这种经验,推购物车在超级市场“闲逛”或在网上书店浏览的消费者,感受最深、知之最详。
学者认为准消费者到商场看而不买是所谓“橱窗购物行为”(browsing mode),有如驾车者紧踏刹车掣,如此驾车,何乐趣之有;准消费者受不住诱惑购买第一件物品成为消费者后,便属“购物行为”(buy mode),信用卡令购物活动非常顺利,消费者很快便发现买了一大堆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有如司机放开刹车掣猛踩油门让汽车飞驰,畅快驾车,所付的代价亦大。如何能够“买一而终”,即“购物行为”启动后浅尝即止,研究者指出唯一办法是消费者要抑制购买的快感,也许购物时应想丈夫(或妻子)赚钱不易(或他或她即将失业),由是对购物产生犯罪感觉。唯有如此,才能理性地购物。然而,西谚有云:“人生为了购物。”这等于说人有与生俱来的购物冲动;理性地购物,因此知易行难。
相关推荐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著
傅佩荣 译
活字文化 策划
商务印书馆 涵芬楼文化
2022年5月
马上复制淘口令 5👈¥tMrzWgyU25Z¥
将《四大圣哲》加入购物车🛒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经典之作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是“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在本书中,“轴心时代”的提出者、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现四大圣哲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与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译者傅佩荣教授以其在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深厚修养,历时七年译成此书,增加了两万多字的译者注释,对文中众多专有名词详加注解,特别对于“孔子”一章中作者所引转译文献的偏差之处辨明厘清,堪为珠联璧合。
四大圣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