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settimandrea
眼瞅着到年末了,离股市关张还有5个交易日。

干脆。
提前盘一下今年的成绩吧。
最近又是各种幺蛾子,免得最后几天没有心情盘了。
今年还是和前几年差不多。

股票很好、基金很差。总体是赚的。
投资账本告诉我,今年我的股票账户收益是15.27%
这不是我今年收益高点。
我收益高点是10月初,当时会再多一丢丢。
今年我股票赚得多,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我重仓股基本都是收息股,还有少量价值成长股。
今年收息股有多给力,也不用多说了。
今年没亏的关键:
重仓股票没出问题
我想我是幸运的。红利策略最近这三年,年年正收益,且大幅跑赢了沪深300。
我跟着喝了点汤。
但又没有那么幸运。
因为这并不是我期待的剧本

本来我以为的2023年末剧本是这样的——
美国停止加息、a股转牛、指数大涨、收息股补跌。
成长股大幅度回血。
为此我还慢慢、小幅买了很多跌得很便宜的成长股,加大进攻的力度。
如医药、新能源、科技等等。
结果啥也没发生...
收息股还是岁月静好,遮风挡雨、情绪价值满满...买进去的成长股,大部分被埋了亏了。
有一部分还遇到了双杀——
业绩暴雷...

今年股票账户表现得好,收息股是第一重要原因。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
打新收益,超超超超超预期了。
没有想到,年末这波北交所的行情会这么火爆,新股个个都大赚。
今天我看了一下,我今年一共是打中了11个普通新股;12个新债;
赚了81815元;

另外申购了3个REITs,赚了6389元;
打新回报最高的是北交所新股——申购了29个新股,今年一共上市76个,大部分没敢碰。
目前赚了32w+
(这玩意拼的是钞能力,手头现金多就可以打,不是纯抽签)
所以年末我的股票账户就是这样——
一方面,收息股持续给力;
一方面,打新垫高收益;
一方面,我攒的成长股一直等不到指数上,很拉胯
最终结果就是——15%+的收益。

基金就不行了。
6月初我说过,今年不会再继续买主动基金了。加仓只考虑股票和ETF。
但以前买的一直没动。
到了年尾一看:
偏股型主动基金亏了13.32%,固收+策略的主动基是亏了1.38%
以及,场外指基-5.1%;场内指基-2.38%;
比去年好多了...
但架不住它们还在持续失血呀。
尤其是偏股型主动基,失血仍然是两位数。
当然。
因为我股票回报挺好,所以把股票和基金放在一块儿考量的话,我今年依然盈利明显。
但今年的整体回报,并没有填上去年的坑。
明年还得持续地堵窟窿,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多聊几句。

我的一点经验教训:
作为不那么聪明、时间紧张有很多家事的普通人。
投资第一重要不是追逐多高的收益率。
第一重要是:
保证自己的重仓不会出问题。
比如说,像我在股市是用收息打底的,大部分钱在这里面。
这部分作为防御,让我熊市损失不大。
防御做好了,再去考虑进攻。
还有几个做法,仅代表个人——
1)悠着点。
下行过程中多多观望、少少加仓。
必要让自己熬在周期下行,心态备受折磨。
毕竟我们不是美股。
在我们这,加仓可以慢一些。
如果看不清,有时候宁愿做右侧交易。
比如发现一个指数的底部在不断加高,跌不下去了,你再入手。
再多买也来得及。
我今年买了很多所谓便宜的成长股,然后被双杀...虽然未来指数回暖,它们有可能涨上去——但漫长的等待太煎熬了。
卖的时候也是,可以逐步地卖。
慢慢退出。
A股目前还是一个波动特别大的市场。大底只有一个点,大顶也只有一个点,很难吃掉整条鱼。
能吃到一块肉,就很幸运了。
2)自己的重仓,最好能创造现金流。
而非吞噬现金流。
比如熊市时的收息股;
比如房价低迷时,手上的房子至少能快速出租;
比如,我很重视年金险的原因,也是为了老年后,每月入账的钱是确定的,那也让现在的心态,没那么激进。
又比如银行储蓄,至少有利息收入。

3)个人杠杆不要加太高。
这并非我的个人经验。
只是有种强烈预感——
明年一定要保持低杠杆;要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房子别办太多贷款,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不要老婆全职+孩子私立给家庭做好保障,不要融资炒股...
等等。
长长久久地留在牌桌上,才能等到翻盘的一天。
以上就是我2023年的一点小感悟吧。
祝大家圣诞快乐。
我对最后一个星期不抱有大期望。
希望最后一个星期,温暖地、充满希望地结束。
别有惊吓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