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 20231224
本篇目录:
一、方法论:Political Compass
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政治坐标、光谱上的方位
三、引入中国:中国政府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政治坐标、光谱上的方位比较
四、西方世界的政党/政治大多落在第1和第3象限
五、中国的“同盟”:第2象限政党主要在亚非拉
六、“找朋友”:巴·以案例
七、“找朋友”:美国历史案例
八、能否对“第2象限政党”进行概念化?(问答形式)
本篇适合对政治、历史、文化、社科感兴趣的读者。抽不出时间阅读者,可等下一篇。
问1:
能不能再描述一下第2象限政党/政治的特征?
答1:
上篇提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模式落在政治坐标的“第2象限”(基于Political Compass的坐标体系)。此处再解释一下这种政治的一些特点:
第一,所谓“第2象限”,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区域,落在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形态可能大相径庭。就好比两种动物:同属“哺乳纲”(马和猫),但彼此差异可能很大;
第二,无论如何,“第2象限”政治经济形态,需同时具有权威主义/传统主义及左翼经济/社会主义 两个元素及要件。具体包括:
1.左翼经济政策:关注低层劳动人民;注重再分配与福利、面向全体人民的生活标准;政府在经济及公共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2.权威主义/传统主义:维护传统文化与价值、沿袭传统政治形态、维护传统政治秩序
第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元素及要件,是将一个政党/政治划入第2象限的“充分条件”    
第四,区域来看:
1.这种政治经济形态在当代西方是罕见的,在美国则基本不存在(但作为一种理论和思潮,或者作为个人理念,在美国也是存在的);
2.这种政治经济形态在当代西方以外却非常常见:除了中国以外,还出现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阿拉伯世界、“全球南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许多地方。这种政治经济形态帮助许多国家地区实现了工业化及经济社会发展;
3.纵观人类现当代社会,这种政治经济形态其实十分常见和普遍。它的存在,是对西方主流政治形态(主流左翼政党 或 主流右翼政党)的挑战
问2:
是否出现过一些用于描述“第2象限”政党/政治的术语或概念?
答2:
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些术语或概念——尽管没有任何一个能够准确概括所有20~21世纪的“第2象限”政党/政治。这里列出九个概念,供参考。
1.Bourgeois socialism(“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早在《共产党宣言》里即由马克思提出,“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第二小节“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Der konservative oder Bourgeoissozialismus)。马克思指出:
——“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
——“这一部分人包括: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善派、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小改良家。这种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甚至被制成一些完整的体系。“
——“这种社会主义的另一种不够系统、但是比较实际的形式,力图使工人阶级厌弃一切革命运动,硬说能给工人阶级带来好处的并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改革,而仅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关系的改变。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所理解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绝对不是只有通过革命的途径才能实现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废除,而是一些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行政上的改良,因而丝毫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至多只能减少资产阶级的统治费用和简化它的财政管理。”
马克思的意思是说,“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为了优化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发明的一种制度。它不涉及对生产关系的革命,本质是一种经过改良的、更加考虑无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很像我们理解的“北欧社会主义”,或者欧陆的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或者Bernie Sanders版本的democratic socialism(民主-社会主义)。但是
第一,“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对位的北欧社会主义、欧陆社会民主主义,甚至巴西、墨西哥等地的社会主义,包含了对传统价值、传统文化、传统秩序的颠覆。因此,他们实际上属于第3象限政党,这就落在了“西方主流左翼政党/政治”的象限里;
第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说法不适合苏联、东欧、中国及其他共产党或左翼政党已经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无论如何不是“资产阶级”执政的国家
2.Paternalistic conservatism(“家长式保守主义”):         
“家长式保守主义”认为,政府应该积极承担并发挥“家长角色”,为国民提供一定的保护和照顾(包括基本福利、社会安全网及救助),对个体行为(特别是道德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弘扬传统价值观(因此是为“保守主义”),以此确保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康。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约束和限制个人的自由。
历史上,谁属于“家长式保守主义”?
俾斯麦的德国:19世纪末,为了防范德意志帝国被社会主义革命浪潮所颠覆,俾斯麦主动推动建立了现代的第一个“福利国家”,为工人阶级提供种种经济社会福利,防止他们被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俾斯麦的政策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Staatssozialismus,State capitalism)——请注意,一定要和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National socialism)区分开来。站在今天的坐标看,俾斯麦的政策属于“第2象限”。
战后的日本:战后的日本左翼政治力量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右翼、保守主义的自民党也推行了家长式的政策。这套制度在推动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维护传统价值与秩序、抵御左翼政治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使日本发展出了一套极具本国特色的政治形态(“日本特色的西方民主”)。站在今天的坐标看,战后的日本属于“第1象限”(稍微靠左侧/中间),在西方主流右翼政党/政治范畴内。
君主制阿拉伯国家:所有能够关心照顾本国公民福祉的君主制阿拉伯国家——例如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沙特等,都可以被归为“家长式保守主义”
家长式保守主义”是否可以用来概括第2象限政党呢?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除非全面推行左翼经济政策,否则“家长式保守主义”可以落在第1象限(=西方右翼主流政治),未必是第2象限;
第二,因为“家长”这个词,使得“家长式保守主义”更适用于君主制国家、神权国家或其他的封建国家:其背后的驱动价值,是统治阶层对子民自上而下的“善意”、“仁爱”和“慷慨”,一切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政权。这就不能用来描述共和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第2象限国家。    
3.Progressive conservatism(“进步保守主义”)
“进步保守主义”旨在将保守主义价值观与推动社会改革结合起来:它既承认社会有变革的需要,又强调要维护传统价值观与秩序。“进步保守主义”关注社会公平、希望减少社会不平等,意识到个体自由的重要性,希望增加社会的包容性与多样性。
如果要比较“进步保守主义”与“家长式保守主义”,会发现:
——“进步保守主义”更侧重社会变革,“家长式保守主义”更侧重社会秩序和稳定;
——“进步保守主义”更强调对个体权利的尊重(价值导向),“家长式保守主义”更强调对个体权利的保障(结果导向);
——“进步保守主义”关注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等根本问题(价值导向);“家长式保守主义”更关注对弱势群体的照顾(结果导向)。
进步”是用来形容“保守主义”的,因此这个概念也主要和保守主义政客相联系——例如英国保守党的张伯伦、丘吉尔、麦美伦、卡梅伦、特蕾莎·梅等。核心是为了让保守主义看得更加现代、更加进步、更有朝气一点,以此在不丢失基本盘的情况下,圈一些中间派的粉。
从政治坐标上看,“进步保守主义”可以被视为从“第1象限”(西方主流右翼政治)从左下方移动,但最终不一定脱离第1象限。
显然,这个概念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西方保守主义政党/政治/政客“包装”、“粉饰”、“掩护”自己向左侧移动。
4.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负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
这是一个和“进步保守主义”有密切关系甚至一定程度可以互用的概念。最早是看到小布什使用,称他的保守主义是“compassionate”的。
区别在于,“负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更加侧重情感、伦理、道德乃至宗教;“进步保守主义”则更具有政治性。需知,“进步”(progressive)在西方是有左翼政治意味的,“负有同情心”是一个看上去更加温和的概念。
无论如何,这些标签都属于右翼政客的“话术”,“掩护”他们适当地向左侧移动。
5.Authoritarian socialism(“威权社会主义”)
威权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威权”(authoritarian),社会主义原则在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或政权下得到实施,政府对社会各个方面拥有控制权和影响力。这种社会主义体制:
——由执政党及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在全国、全社会推动;
——国有化及公有制:作为主导经济的“抓手”,国家掌握重要的生产资料,控制关键的产业、经济部门、资源及公共事业;
——通常采用单一党制:执政党掌握重要的权力和控制力;
——集体主义: 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个体权利带有“自上而下”的特征:,重点是全社会的福祉,非个体自由。
那么,“威权社会主义”是否能够用来描述第2象限的政党/政治及政治经济形态呢?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威权社会主义”主要由西方学者和知识分子用以描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及“全球南方”的社会主义体制,换句话说,这个概念来自“右边”,并没有在政治上获得社会主义阵营的认可;
第二,“威权社会主义”主要强调的是政治体制的一面,即认为政治上应当是威权的、单一党制的、非西方民主的,各种政策由国家用庞大的官僚体系自上而下强力推行。这个概念并不自动涵盖维护传统价值、传统文化的一面。应该说,政治“威权”和维护传统价值/文化没有一定必然的联系:一个在西方选举政治里产生的保守主义政府也可以倡导传统价值。
第三,从实例看,如果在一个西方选举政治里(如美国),社会通过选举产生了一个“维护传统价值 加 推行部分社会主义政策”的政府,是明显不适用这个概念的。
因此,“威权社会主义”不能被用来概括第2象限政党/政治。   
6.State socialism(“国家社会主义”,请注意与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这个概念也由俾斯麦提出过:Staatssozialismus,本节指的是更加通用的“国家社会主义”。         
顾名思义,“国家社会主义”指国家在社会主义框架内扮演主导角色。其与“威权社会主义”的区别在于,“威权社会主义”更强调政治,“国家社会主义”更强调经济。因此,“国家社会主义”最主要的特征是:
——经济体系的国有化/公有化: “国家社会主义”强调对关键产业和资产的国有化,确保国家在经济中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包括国家需对公用事业、资源、战略产业、金融及其他关键经济领域进行控制;
——中央计划/计划经济: 经济活动通常受到中央计划的指导,国家对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广泛的干预,在资源分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国家推行社会主义价值:既然是社会主义,就要强调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提高全体公民的社会福利等。这些价值观及其实践均由国家自上而下主导推行;
——政治集中: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国家社会主义”体制通常也需要相对集中的政治权力,执政党/政府在国家事务、公共事务、公共职能中扮演主导角色
“国家社会主义”概念的问题:
第一,最适用这个概念的其实是当年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以中国为例,1970年代末推行改革开放后,去除了计划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部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使得这个概念无法准确描述中国的经济制度;
第二,如果在西方选举政治中产生了主张左翼经济/社会主义政策 + 保守主义的政党/政治,在西方政治经济框架下推行其政策,属于第2象限政党/政治,但也不可能用“国家社会主义”描述。实际上,即便在推行类社会主义政策的北欧,其“社会主义”部分也不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的定义;
第三,“国家社会主义”首先指向经济,其次指向政治体制,但不自动包括传统文化价值部分(也就是文化保守主义、传统主义部分),内涵有缺失。
因此,“国家社会主义”不能被用来概括第2象限政党/政治。                  
7.National socialism(“民族社会主义”)
由于前面在讨论“国家社会主义”(State socialism)时多次提及要和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区分,因此有必要也覆盖一下“民族社会主义”。         
需知,马克思就是德国犹太人。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左翼思潮一直极甚,所以,在那个年代,要在德国执政,就必须考虑纳入社会主义的议程和愿景,转化、吸收“社会主义”及左翼政治的支持者。         
所以,前有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Staatssozialismus),后有希特勒的“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区分的要点:俾斯麦讲的是“国家”——德意志帝国;希特勒讲的是“民族”、“种族”——德意志人、日耳曼人、雅利安人。         
到了希特勒,挂上了“社会主义”,但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其理念与传统“社会主义”完全不同:“纳粹”的“社会主义”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社会的全面控制,为的是服务其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的目标。         
从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来看,纳粹的根本逻辑是建立一个以军事为基础的种族帝国,通过对外领土扩张及掠夺、奴役其他种族,实现本种族的经济目标。         
从解决社会公正、社会平等问题来看:纳粹的目标不是为了实现一国之内各阶级及全体公民的平等——包括不是实现德意志人内部(或日耳曼人内部,或雅利安人内部)的平等——而是在种族之间建立层级关系。翻译一下:德国人内部是有差别的,但最差的德国人也可以奴役斯拉夫人和其他“次等民族”,因此获得相对这些民族而言更好的经济待遇。         
从实现经济目标的抓手来看:1930年代,正经历大萧条,不少西方国家都在增加对关键产业的政府所有权,但纳粹则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并将部分的公共服务转交民间提供。这些私营企业当然都是和纳粹有密切联系的政治伙伴与跟班。纳粹也解散了工会,由党直接控制工人。最终,纳粹的思路是通过党(和种族)控制一切。这里要提一提,希特勒是警惕纯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他认为不对资本和企业进行管理的话,会搅乱国家大局。             
综上,对纳粹经济模式更准确的描述,是某种“战时经济”,或某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里面以资本主义为框架,但包含了一些计划经济的元素。如果要划象限的话,纳粹属于第1象限。
可见,纳粹的本质是极右翼种族政治,因此,其虽然带有“社会主义”标识,但和“社会主义”无关。最终,希特勒也以“纳粹”(Nazi)为世人所知——其“Zi”的部分(“社会主义”)对全球社会主义/左翼运动既无关联,也无负面影响。         
小结:“民族社会主义”是一个描述纳粹种族主义的专有名词,和第2象限政党/政治毫无关系。
8.State capitalism(“国家资本主义”)
鉴于这个概念反复出现,也顺便解释一下。“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体制,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与传统“社会主义”不同,在“国家资本主义”里:
——经济及产业只有部分国有化:国家只对有关键行业和战略性企业实施影响或控制。大部分生产资料和产权仍由私人拥有,民间/私人是最多数、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沿用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包括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对私人产权进行保护等;
——经济发展的政治导向:国家会制订与政治目标高度匹配的经济发展计划及产业政策。因此,发展不是随机的、市场自由决定的,而是国家统一规划的;    
——政府对经济进行强监管和引导:“游戏规则”确立后,国家对经济只能有限的参与,主要通过有限的国有企业抓手、产业政策、行业监管,对资源分配与生产活动进行影响、引导,最终实现国家设定的经济目标。         
可以看出,“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混合经济,因此经常会与“国家社会主义”之类的概念混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如出现“国家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时,通常有几种情形:         
其一,来自“更左侧”的批评——“更左侧”,如托洛茨基/托派,及正统马克思。他们对苏联及几乎所有现实世界社会主义制度都是批评的,不认可这些经济形态,认为都是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革命”不彻底,本质都没有跳脱资本主义,属于修正主义。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个“国家资本主义”的标签是很要命的,等于政治上的否定; 
其二,来自西方国家的观察,例如有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在1990年代到2010年代初(即“新时代”以前)的框架和实践更接近“国家资本主义”,或者说,在“国家社会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天平两侧,他们认为中国一度更加偏向“国家资本主义”。新时代以来,西方学者应该已经逐渐纠正了这个判断;         
其三,来自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人士的观察,能够自我贴标签“资本主义”,说明在一定时期内,政治和意识形态边界已经十分模糊。         
“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最根本区别,当然是体制的基本盘:归根结底:到底是在社会主义的托盘上引入市场经济要素,还是在资本主义的托盘上引入社会主义的要素?所引入的要素是可以调整的,多或少,但托盘和“底色”是很难变化的。也要看,执政党/政府的政治价值观、愿景、意识形态是否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例如社会公平、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等。 
一个好的政府,无论是“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国家社会主义”,都希望把经济发展起来。但“国家资本主义”一定更加侧重“把蛋糕做大”,一定更加相信只要把蛋糕做大后资源自然就会惠及所有人。政府不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最后托底。         
那么,哪些国家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新加坡可能是最典型的案例。         
综上“国家资本主义”应该落在第1象限(有可能处在第1象限的左侧),所以不能用来形容第2象限政党/政治。
9.Conservative socialism(保守的社会主义)
这个概念其实前面提过: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就将“保守的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放在一起(Der konservative oder Bourgeoissozialismus),但在展开分析时,他讲的还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这个概念在美国又被翻出来。有一个叫Sohrab Ahmari的美国右翼政治评论家在今年出版了一本书《Tyranny Inc.》(“暴政公司”)。    
这本书其实我并没有看过,只是看到有不少媒体介绍,并且Sohrab Ahmari也上了不少访谈节目,亲口介绍他的中心观点。书名《Tyranny Inc.》(暴政企业),里面引用了大量的故事与案例说明雇主/企业/资本在当代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伤害劳动者、社区与社会的。Sohrab Ahmari对大企业、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他称为“市场乌托邦主义”)进行了批评。
当然,Sohrab Ahmari认为对抗大企业及资本主义暴政、限制新自由主义的更可取方案,不是马克思谱系的社会主义,而是更加“符合美国国情“的安排,即回到“罗斯福新政”——他认为罗斯福新政提出的措施能够“使市场的迫害力量变得无害——或者至少减轻其对劳动者的影响”。他认为应该在大多数行业组织工会,为所有的工人提供最低工资,为他们在大企业/资方之前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归根结底,Sohrab Ahmari所说的,就是目前盛行在北欧的“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他认为,只有复归这种社会主义,美国才能“变得再次伟大”(MAGA)。    
之所以受到关注,乃在于Sohrab Ahmari是一个知名的共和党评论家:居然有保守主义、右翼思想家提出了社会主义!
其实历史早已经指向这个方向:2016年,Trump全面收割美国白人蓝领的选票,当选美国总统。这次美国政治的重新组合(re-alignment)是历史性的:白人蓝领认为民主党无论在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代表自己的利益。这部分人群,成为Trump/MAGA共和党人。
由此,共和党正在转变为经济民粹主义——反全球化、反大企业、反资本,以及很重要的——把注意力对准中国——反华。
Sohrab Ahmari一书预示着:摆在Trump/MAGA共和党人面前有一个选举,就是在经济政策上向“左”迁移。
但在政策层面,这一趋势目前还没出现。Trump还在主张减税、减少福利政策,都不利于白人蓝领的经济福祉。
所以,Sohrab Ahmari是在帮共和党人指路,做理论铺垫。他提出回到“罗斯福新政”,自然也是因为美国人能够接受罗斯福。朝左走,也要打右灯,搞“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Sohrab Ahmari是伊朗裔美国人,背景很特殊:出生在德黑兰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家庭,后移民到美国,在31岁时转信天主教(并为此写了一个精神回忆录)。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文化保守主义者,一直在共和党的生态体系里,可能因为有外来背景,对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并不认可。所以只有这样的人,能够提出不同的观点。    
Conservative socialism(“保守的社会主义”)应该是落在第2象限的。这个理念将来也有可能为美国民众所接受。不过,毕竟美国人十分抵触“社会主义”的提法,有可能还得换其他概念。
但对于左翼政治/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保守主义”这个概念又是落后的、“反动的”、右翼的,很难被接受。所以“保守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成为第2象限政党/政治的概括。
也许,将来大家都会在第2象限聚合,但需要结合各自的历史国情,各自表述。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