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上升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这个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既冷酷又无情?
文/郑渝川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山田昌弘在20世纪90年代末曾发明出“希望格差社会”的概念,意思是大部分日本年轻人失去希望的社会状况。
上海教育出版社今年6月引进出版了他所著的《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一书。这本书以极具冲击性的方式书写了日本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对于年轻人生存发展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指出年轻人的糟糕境遇在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被日本政府和社会所忽略,而这反过来造成少子化问题几乎陷入一个难以破解的死结。
1. 好时光为什么过去了?
日本战后,曾出现过年轻人得以大展身手的社会环境。战后30多年时间的经济腾飞,经济增速迅猛,供年轻人哪怕是中低收入家庭、边远地区和农村孩子脱颖而出的空间也十分可观。
所以,这种情况下,日本社会和经济体系中的用工制度发生畸转,也就是形成大企业终身雇佣(经由名校培养的年轻精英)与中小企业在不提供充分社会保障的情况下雇用其他年轻人的共存局面,也没有引发很强的社会反响。或者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20世纪50-80年代,哪怕没有什么社会保障,凭借勤奋、把握机遇也足以让哪怕没有获得稳定、终身雇佣的年轻人、中年人获得比较充足的物质回报。
但也正因此,日本社会的分化也悄然加剧,那些在大企业获得终身雇佣,进入日本各级政府担任公职人员,以及借助金融、科技行业获得发展机会而快速致富的精英们,在社会金融资产的分配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比例。而且,这些人实际上相对程度上接纳了美国式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认为那些没有获得过名校培养机会、不曾进入大企业发展的同龄人本就不该获得更好的保障。
请注意,战后20世纪50-70年代出生的这部分日本精英,迄今仍然稳固地占据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各类组织的领导权,是话语权的主导群体,所以使得其对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出生的普通年轻人的糟糕境遇,视若无睹。
《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欧洲国家普遍采取措施,致力于帮助年轻人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尤其是提供更为完善的职业技术培训、终身学习,为年轻人赋能;提供托幼公共服务,减轻年轻夫妇负担;切实保障女性就业——这些举措使得欧洲国家一度严重降低的生育率在21世纪初又重新回弹,大大减缓了人口危机的程度。但反观日本,却没有采取相关的跟进政策。
不仅如此,日本高校在20世纪晚期招生规模的提升,也直接打破了名校毕业=好工作、良好保障的逻辑,这意味着日本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会面临越来越的风险。
2. 年轻人的上升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致命停滞,90年代末期的金融危机更是重创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这些情况下,过去的好时光已经不复存在,但精英所受影响是相对较小的,但社会和经济体系留给年轻人、中年人的空间就越来越小。
正因为此,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日本社会的年轻人、中年人结婚率接连急剧下滑,人们在被社会苛待的情况下,回归争取年迈父母的支持,甘心做啃老者。而很多无法通过啃老来保障生计的年轻人、中年人,则彻底滑向社会底层。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以及经济界精英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经济发展问题,所给出的办法就是效仿里根、撒切尔夫人在美国和英国进行的改革,急剧推进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削减政府社会保障责任,并且鼓励企业越来越多地推行劳务派遣等非正式雇佣,这加剧了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下沉。
很多出身贫寒,或者来自边远地区的日本年轻人寄望于通过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以及其他高水平的岗位资格考试“上岸”,来挤入精英行列,哪怕是成为末端精英,至少也可以保障基本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养老。但哪怕是就读于日本很多名校,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上限就是50%,更有所谓的“三振出局”说法,也就是五年内只允许三次报考,仍未考上就彻底失去机会。
《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书中指出,日本年轻人同样热衷报考公务员考试,以及报考国企岗位,但录取比例很低,热门岗位也时常出现百比一的热度。这种出口不畅、“上岸”机会稀少的情况直接重挫很多年轻人的热情。
所以,在年轻人群体中,无论可能成为精英的名校毕业生,还是数量更多的普通年轻人,当然都想要“逆天改命”,但能如愿的少之又少。
3. 年轻人都没兴趣谈恋爱了
《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书中指出,在日本,尽管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都想步入婚姻殿堂,在社会舆论聚焦于孤独终老的可怕性议题的影响下尤其如此。但因为日本的未婚男性寻觅到理想工作的比率,相较于20世纪50-80年代大幅下滑,这意味着,提供给日本年轻女性的理想结婚对象,数量上本身大幅降低。
书中援引日本媒体的报道说,日本男性20世纪90年代起,在婚恋问题上的态度大幅消极化。2010年的日本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8-34岁女日本未婚男女中,有61.4%的男性、49.5%的女性没有结交过异性——而实际有恋人的年轻人比例更少,男性比例为24.6%,女性为34%。
日本年轻人中出现的亚文化,不仅有“草食系”(温和、被动),而且还有“绝食系”(只想自己生活)。即便存在生理欲望,很多人通过风俗业进行体验,或者通过网上虚拟体验以及特定的用具来加以释放。
如书中所说,受此影响,日本年轻人越来越突出地将感情寄托在宠物之上。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