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方核实,2023年12月12日14时19分,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李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李强教授的人生旅程充满坎坷与奋斗。他在18岁毕业于北京四中后,投身黑龙江的知青岁月,度过了长达9年的艰难时光。
28岁时,中国高考恢复,他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的第一届本科生,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
53岁时,他成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为清华社会学系及多个文科学科的复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67岁时,他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城市社会学、应用社会学、贫困研究、社会治理等,他还启动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新清河实验”。
李强教授生于1950年,成长于新中国。1968年,他和同学们成为知青,前往黑龙江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他们充满信心地相信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有所作为。尽管前往的路途艰辛,但他们在小村庄度过的一年后,却经历了中苏珍宝岛战役的爆发。
李强教授在那段困苦的岁月里,锲而不舍,从未放弃。尽管生活和劳动条件极为艰难,但他与来自北京四中的同学们都坚持不懈,为了学习四处寻找书籍,甚至要跋涉数十里到另一个村庄借书。
他们的渴望知识的热情使他们白天辛勤劳作,夜晚点着煤油灯,通宵阅读。即便如此,李强教授还曾订阅一份英文刊物《Peking Review》,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英语。
这段时光锻炼了他不怕吃苦和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为他日后的学术道路铺平了道路。此外,他的九年参与式观察经验成为了后来社会学研究的灵感之源。
李强教授认为,周作人的道德失范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不要成为学识丰富却道德匮乏的人。
他坚信,学术研究不能仅仅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应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指出,学术研究道路虽然艰辛,但追求真理与追求利益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
清华大学一直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著称,而这种精神与个人名利无关,与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对于清华的学生和年轻学者,李强教授强调,学术风范和人品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他鼓励他们兼具“为学与为人”的素质,认为这是每个清华人必备的品质。
李强教授的生平充满了坚韧和奋斗,他的学术研究注重实证研究,秉持严格的研究方法,为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一生是对学术精神、为人道德的高度践行,将继续激励着新一代清华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经济学教授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或者购买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或者购买依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