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乌干达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群电影逐梦人,他们在导演艾萨克·戈弗雷·杰弗里·纳布瓦纳(Isaac Godfrey Geoffrey Nabwana)的带领下十多年间拍摄出了50多部电影,并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导演纳布瓦纳
先来感受一下该导演的成名作:
乍看还以为是B站某新人UP主随便剪的鬼畜视频,相较于五毛特效,我更愿意称视频里的特效为五分特效。
这段视频是纳布瓦纳导演的成名作《谁杀死了阿列克斯队长》的官方预告片,背景音里那些变声后“哇啦哇啦”说的一大堆话其实是乌干达电影特色,就像印度片必有跳舞,乌干达片也必有“哇啦哇啦”。
这是起源于乌干达电影院的“电影小丑”,制作方会把专门录制的音轨加进影片里,一般都是些跟剧情相关的吐槽。比如“行动即将开始”,“接下来发生的事你绝对想不到”,“没人能比这更坏了”。或者当战斗开始时,电影小丑会喊“突击队来了!”,“把这些坏人杀光!”等等来烘托气氛。
电影小丑在我们看来很莫名其妙,但在乌干达观众眼中这才是精华,他们觉得电影小丑通过笑话、丰富的语气和额外的对话为电影增添了额外的色彩。平时他们只要支付500乌干达先令(约等于1元人民币)就可以看一部外国大片,而看一部带有电影小丑的乌干达电影则要花上双倍的价格。
△乌干达“电影院”
纳布瓦纳还拍摄过一部抗美神剧,讲述的是乌干达一个突击小队进攻纽约的故事。
一架直升机将几名乌干达突击队员空投到纽约,然后发射一枚导弹炸毁了一家餐馆。如此充满活力的电影,可以说是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乌干达则有瓦卡莱坞。
纳布瓦纳出生于乌干达最穷的贫民窟瓦卡里加,这里一度被当作首都坎帕拉的垃圾场,隔三差五就断水断电。
纳布瓦纳对电影的热爱源于小时候看的中国功夫电影,他上小学时每次放学回家经过电影院都要停下来看很久,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便萌生了自己也要拍电影的想法。
长大后的纳布瓦纳成了一名瓦泥工,直到33岁时他才回想起小时候的梦想,于是他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六个月的计算机课程学习电脑的基础操作等等。但他只付得起一个月的学费,一个月结束后他就在网上搜索教程自学了组装电脑、使用绿幕、剪辑视频以及一些简单的特效。
有了技术后纳布瓦纳就从当地的旧货市场买了一台DV机、麦克风和一些电脑配件,回家自己组装了一台破电脑。
△纳布瓦纳的工作室
2010年纳布瓦纳在自己家成立了“拉蒙电影工作室”,并开始筹备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由他自己担任导演、制片人、编剧等角色。
△拉蒙电影工作室门口的招牌
纳布瓦纳一开始仅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就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他们从乌干达各地赶来。为了腾出房间给团队使用,他和妻子以及三个孩子挤在一间卧室里,其余的就改成了道具室、排练室和一间工作室,其中排练室到晚上就打满了地铺,成了演员的宿舍。
△排练室
道具师是个手工达人,他负责从周围的垃圾堆里捡一些可以用的材料来制作出纳布瓦纳需要的道具,比如用木头做的枪和子弹。
还有可以转动的“加特林”。
而动作指导则是纳布瓦纳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人跟纳布瓦纳一样从小就爱看中国的功夫电影,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他看了无数遍,电影中的武打动作也练了无数遍,现在成为了乌干达著名的功夫大师。他还称自己为功夫使者,除了指导演员外,他每周日都会在足球场上开设功夫课程。
△就是中间这老哥
演员的话根本不用愁,每次纳布瓦纳一说要招演员都会来一堆人报名,即便他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付给这些演员了。其中一个反派演员表示他很享受自己的事业,他出生于贫民窟,吃饱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时候晚上只能睡在沟里,受伤更是家常便饭,让他来演一个坏人算是本色出演了。
刚开始时,纳布瓦纳会去肉铺里要些牛血来让演员含在嘴里制造受伤的效果,还会去诊所拿一些带血的纱布和用过的注射器回去当道具,直到有一次某演员因为牛血感染了布鲁氏菌病在医院里精神错乱了一个星期。自此以后纳布瓦纳才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他把牛血换成了色素,并将其装在免费领来的避孕套里。
渐渐搞出名堂后,纳布瓦纳将自己的工作室改名为瓦卡莱坞(wakaliwood),这个名称来源于自己的家乡瓦卡里加和好莱坞。
在《谁杀死了亚历克斯队长》中,演员们不但没有片酬,还要自己负责妆造,有时候还需要同一个人戴上不同的面具出现在不同的镜头中,连摄像机的三脚架都是用垃圾堆里捡的报废千斤顶,总之是能省则省。
拍完后纳布瓦纳就带着素材回到工作室剪辑和制作特效,由于电脑的硬盘空间有限,每次剪辑新电影就得把上一部删除,这导致他有很多部电影彻底失传,有些连他自己都记不得拍了些什么。
△导演剪辑中
最终《谁杀死了亚历克斯队长》一共花费85美元制作完成。是的,你没看错,但如此低的成本依旧难以盈利。
制作完成后纳布瓦纳会把电影拿去制作成DVD,再由演员们拿着DVD去街上叫卖,卖出DVD的提成也是演员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一张DVD大约卖2元人民币,由于乌干达盗版十分猖獗,他们必须在一星期内拼命销售,因为一星期后就会有价格更便宜的盗版DVD出现在市场上。更夸张的是有些奸商直接在封面下放一张空的DVD,顾客买回家后啥也放不出来。而纳布瓦纳他们一部电影一般只能卖个几百块人民币,拍一部就亏一部。
△纳布瓦纳的分镜手稿
穷则思变,纳布瓦纳将目光投向线上,他剪辑了文章开头的那部预告片放到油管上,很快就引起了轰动,最重要的是,引来了一位贵人。
一个刚失恋的好莱坞电影人艾伦·霍夫马尼斯 (Alan Hofmanis)看到预告片后,决定前往乌干达加入纳布瓦纳的团队,当天晚上就买了飞往乌干达的机票。
霍夫马尼斯在瓦卡里加的街道上找到了卖DVD的小贩,希望对方可以带自己去找纳布瓦纳,但对方撒腿就跑。霍夫马尼斯在后面紧追直至将对方逼到死角,在说明了自己不是调查盗版DVD的国际刑警后对方才同意带他去找纳布瓦纳。
△霍夫马尼斯
霍夫马尼斯见到纳布瓦纳后两人相谈甚欢,他也成功加入了瓦卡莱坞,担任制片人和演员。
△霍夫马尼斯在电影中
霍夫马尼斯为瓦卡莱坞带来了专业的电影制作经验以及能够解决资金困难的运营理念。他先后在油管、推特等平台开通了瓦卡莱坞的官方频道并全心全意的运营,还做了一个众筹网站来筹集资金。
△瓦卡莱坞的众筹网站
还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买到瓦卡莱坞周边。
你要是想过把戏瘾,还可以买到瓦卡莱坞电影里的角色,甚至你都不用亲临现场,只要拉块绿幕拍一段对应的视频寄过去,纳布瓦纳就可以把你扣到电影里。
解决资金问题后纳布瓦纳购买了新的笔记本电脑和摄影机,电影的预算也可以提到2000美元了。
有一次纳布瓦纳向霍夫马尼斯描述了未来一部作品的计划,故事是美国总统访问乌干达的时候被食人族绑架,乌干达突击小队前往营救,拍摄这部作品需要一辆真正的直升机。但霍夫马尼斯告诉他筹到的钱只够直升机飞几个小时的油钱,于是纳布瓦纳想起了自己的老搭档道具师。
团队走上正轨后霍夫马尼斯开始当起编剧,由他撰写剧本并拍摄出投资2000美元的大制作电影《坏黑人》。
制作完成后霍夫马尼斯就带着《坏黑人》去欧美参加电影节,斩获了包括美国奇幻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在内的7项国际性奖项。导演纳布瓦纳也在国际上走红收获了世界各地的粉丝。
△纳布瓦纳参加电影节
纳布瓦纳有一定知名度后也学会了割洋韭菜,在瓦卡莱坞官网上他的签名DVD卖到80美元一张。
手绘版的电影海报更夸张,售价1587美元。
目前由霍夫马尼斯运营的瓦卡莱坞的油管官方频道和他的个人推特已经两年没有更新了,他们最近一起活动的消息还是去年年初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霍夫马尼斯在事业刚到巅峰期就消失,个人猜测大概率是两人在利益分配方面产生了矛盾。
而纳布瓦纳的个人推特一直在更新,他几天前还在推特上为《谁杀死了阿列克斯队长2》做宣传。
虽然就短短几秒钟,但可以看出画面质感和效果比起以前都有了质的提升。
纳布瓦纳最开始靠《谁杀死了阿列克斯队长》走向国际,功成名就后又在制作《谁杀死了阿列克斯队长2》,依然在从事热爱的事业,拍摄最纯粹的电影,始终如一。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bwana_I.G.G.
https://www.imdb.com/name/nm4254419/
https://www.aljazeera.com/gallery/2018/3/8/wakaliwood-the-cinematic-dream-of-a-uganda-slum/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8gkamv/the-best-of-the-best-movies-0000601-v22n3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jul/13/wakaliwood-inside-ugandas-action-movie-studio
设计/视觉:O.O
小孩打工,父母掏钱,童星经纪公司收割了多少冤种?
爱搞钱的年轻人,开始拿支付宝当“电子榨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