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特别活动推荐:哈利波特圣诞节主题晚宴
报名添加客服微信:ewc008👇
01
家人们,有时候我真会被自己穷笑。
刷到上海有人组了个“高净值citywalk” 局,大开眼界。
嗯…先说说啥叫citywalk?
据说是从国外传过来的,“通过双脚行走来感受城市”。
说人话,就是压马路。
走路就走路吧,但高净值citywalk是设了门槛的,有不少要求。
想压这个高质量的马路,你得先置办行头。
鞋子,高低要整双1万块以上的。
衣服,起码要穿1万3千块的。
配饰,最少要戴5万块的。
包包,最低要拎4万块的。
光贵还不行,你得按规定风格穿搭。
静奢风、老钱风……我土鳖,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风。
可能就像《三十而已》里富太太们这样的吧。
行头置办好了不算齐活,还得交钱,一人5200元,这算门票。
也就是说,只要花上11万8千块钱,你就可以跟她们一道,在上海街头溜个弯了。
十几万的行头穿在身上,还有保镖护送,保姆车恭候。
不知道这到底是逛大街还是走红毯。
也不知道溜个弯还得垮个这么贵重的包会不会累得慌。
或许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吧。
很快有懂行的网友发现了盲点。
你说这citywalk活动没文化吧,它还配个双语向导。
你说它有文化吧,它写的是18:00pm(PM就已经表示下午了,应该是6:00PM)。
关键是,对真正的“老钱族”来说,1万块钱买身衣服根本不够。
这些人,到底是真高端还是假洋气?
我还特意去了解了下,这个所谓的citywalk,原本意思挺简单的。
比方说你到一个地方上班,平时太忙了,都没机会好好了解这座城市。
那有空了,就到处走走看看感受感受。
其实咱们早就这么干了,哪里没有年轻人放假逛街的,哪里没有大爷大妈饭后遛弯的。
不过别管,到了上海,必须讲究起来。
有网友真在上海体验了一把收费citywalk,300块钱一位。
注意,是纯走路,带讲解的得加钱。
碰了面,不能喊导游,要叫walk leader。
而且你walk还不能干walk,多不讲究啊,一定要拿一杯饮品。
网友想买蜜雪冰城,leader一声嗤笑。
必须是精品咖啡店啊,不喝三四十一杯的好意思叫citywalk?
网友走得又累又热,咖啡喝完了,想再买水,听leader说再买也还是得买贵的,算了,还是渴着吧。
总结这一天,花钱当了回街溜子,还被鄙视了。
02
当然,那些“都市精英”们不会在意花钱。
贵不贵有那么重要吗,身在上海,沪上精致生活,必须拿捏。
先说吃的吧。
早上没吃饭,又没到午饭点,这时候要吃brunch。
不能说是早午饭或者垫肚子,太土了。
和朋友聚餐,要去bistro,不要管它是不是外国大排档。
要么是omakase,就是日料师傅上什么你吃什么,不一定能吃饱,但毛病越多的店据说越地道。
吃DQ不叫吃冰淇淋,吃gelato才是。
什么意思?意大利语,也是冰淇淋的意思。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词读“者拉头”不是“格拉头”,别念错了,这是腔调。
咖啡只知道星巴克会被人笑的,每天早上8点排号,55元一杯的特调才优雅。
如果不是,最好也是精品咖啡店。
耳机要戴头戴式AirPods Max,听的得是spotify(国外音乐软件)。
可不兴听你的郭德纲相声全集了。
身上穿的没有始祖鸟、Lululemon、Salomon这些品牌都不像话。
gap day必须来一场citywalk,或者去camping(露营),玩飞盘。
比美国电影里的生活还美式。
不是我夸张,网上有各种人用各种方式展示着:在上海,就得这样生活才叫精致。
就好像样板间。
你必须住进一模一样的房子里。
搞得网友都玩梗:
如果各个城市都需要签证才能去,那拿“京签”得喝豆汁,拿“粤签”得穿人字拖。
而想拿到“沪签”,靠的是被人认可的消费能力。
段子啊,别当真
03
吃讲究,喝讲究,穿讲究,遛弯也要讲究。
在上海维持这样的讲究生活,需要花多少钱?
不多,亿点点而已。
冬天来了,想买点温馨的装饰摆在家里、送给朋友?
礼品店里,一小截精致的木头棒子卖到289元。
炸鸡块+大米饭敢卖到108元一份就算了。
打开一看,只有五块鸡肉。
这真的不是卖剩下的吗?
咖啡可以卖到6200块钱。
不是欢乐豆,是人民币。
随便掰一块巧克力,90元。
吃吧,舍不得;送人吧,又拿不出手。
吃轻食,按克称,5片牛肉可以卖46元。
一坨土豆泥加点牛油果就要90多元。
所谓的网红可丽饼,看起来就是手抓饼配巧克力酱和香蕉。
但这一个卖42元你敢信?
街边15块钱一大袋的糖炒栗子,被装进小巧的咖啡杯里。
然后在极简风的看板上,中英文混杂地标注着板栗“原产地”的讲究。
就可以卖48块6一份。
爆米花,网红店里280元一份。
毕竟人家可是用价值3000块的戴森吹风机吹过的呢。
还有18块钱一小杯的白开水和98元的沙拉。
在上海,真的有可能连水和菜叶子都吃不起。
本以为这些普普通通的东西挂上精致的名头就能卖这么贵,肯定没人买。
但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条吐司,在日本只要40多元,到了上海马上翻倍。
卖到98元。
还要排队取号,过五六小时才能拿到货。
黄牛的价格更能高达300元一条。
还有家店,东西卖得贼小。
比乒乓球大不了一点的汉堡,6个76元。
十几块钱一个,也就勉强够一口吧。
长得跟指甲盖儿似的可颂,20块钱4个。
商家明明可以抢钱,却还是体贴地让你塞了塞牙缝。
以为这玩意没人买?
有网友慕名早早去了,结果被告知当天已经售罄。
店员也说了,就这个价已经卖一两年了,销量好得很。
哪里贵了?一直都是这个价格,不要乱说好不好,商家也很不容易的。
有时候也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有没有努力工作,工资涨了吗?
在上海花钱,和呼吸一样简单。
就好像他们有自己的货币。
有网友对比同样东西的各地物价,得出“汇率”:
1沪币=6人民币=25东北币。
04
越看越离谱,难道上海人的生活真的都是这样吗?
当网上越来越多诸如此类的“沪上精致生活”火了之后,很多上海本地人,看不下去了。
到处辟谣:其实他们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物价,过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生活。
30块钱可以理发洗头,8块钱可以吃碗面。
菜场里的大馄饨10块钱一碗,烧饼油条4块钱一对。
徐家汇的包子,几块钱就能吃饱。
20多块钱买一盒,全家都够吃的了。
所以到底是谁在天天过着模式化的精致生活,谁在一边抱怨着好贵,一边又对华而不实的东西趋之若鹜?
有网友给出了答案。
一个沪漂女生认识了同样沪漂的朋友。
她们工资一万多元,其实在上海需要精打细算才能过好日子。
但citywalk火了,朋友坐了一小时地铁、骑了20分钟共享单车到目的地,然后开始走路。
上海不缺好看的餐厅和livehouse。
不缺48块钱一杯的咖啡和128元一份的菜叶子。
每个周末,她们不去哪里打个卡,不去哪里喝一杯拍个照,就好像缺了点什么,好像不精致了。
结果就这么过了一年,这个朋友欠了8张卡,12万元。
有个男生的朋友也是。
今天去打卡一家咖啡店,明天去买一个奢侈品联名的帆布包。
天天朋友圈过得比顾里还精彩,一年下来分文不剩。
他无语:大家都是普通打工人,有必要装什么上海滩名媛?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这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
这话放在上海可能真有道理,你看到的很多精致生活,或许就是一个个打肿脸的胖子。
上海很迷人,有人间烟火,也有看不过来的十里洋场纸醉金迷。
身处其中,就如同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里写的:
“有赖于信息发达,人们对高层次者的生活务必了解,像一群人在二楼跳舞,玻璃地板下的你瞅得清清楚楚,却参与不进去,于是只能活在焦灼之中。”
但是,可丽饼未必有煎饼果子好吃。
凯撒沙拉、意大利面也并不就比炒青菜、牛肉面香。
我们只是被别人的认可包裹着、驯化着。
却忘了想想,那些所谓的精致,到底是你自己想过的生活,还是消费主义、社交媒体告诉你应该过的生活?
真正的有钱人不一定会在乎,自己穿的是几万块钱的衣服还是背心拖鞋。
真正的精致跟光鲜的照片没什么关系,而是你有没有把烟火日常用心熨帖。
写这篇文章不是要嘲讽谁。
只是因为上海太繁华时髦,网红经济多,爱分享的年轻人也多,所以那些离谱的精致更容易被人看到,更显得扎眼而已。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管在哪里,都有必要反思。
那些样板间一样的跟风和精致,到底是你想要的,还是别人告诉你应该要的。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喝真的就out了吗?
去旅游不跟着某书上的攻略打卡某些地方真的就等于白来了吗?
漂亮的落日、斑驳的树影也是美好的。
市井烟火、家长里短也可以是有趣的。
好好生活未必非是刻意的仪式,而是一颗永远浪漫的心。
共勉。
圣诞特别活动推荐:哈利波特圣诞节主题晚宴
报名添加客服微信:ewc00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