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最近一周,我用过的app、社交网站、购物网站,都开始做年终总结了。
看着一个又一个精美绘制的表格,一排又一排被标红加粗的数字,我感受到的不是对过去一年的满足,而是另一种专属于这个时间的情绪:
年底焦虑。
这一年又花了那么多钱,但没存下多少;
这一年又没完成目标,但放弃了不少;
这一年又没学到什么,但退步的不少。
 年底焦虑的恐怖之处在于具体。
它会具体到每一个数字和每一天,去提醒你是怎样把时间浪费掉的。
你会清晰地回忆起年初时的信誓旦旦:
“假如我每天跑步 1 圈,每天背 30 分钟单词,每天攒 50 块钱,那这一年下来我得超过多少人啊。”
然后现在到年底了,仔细一打量发现,不仅没有超过谁,反而被落下了更多。
只好寄希望于明年。
于是我们把 2023 的旧布扯下,随手一扬就变成了新一年的 flag。
尽管这样的动作在年复一年的锻炼中早已熟稔于心,但是真到了这时候,心里还是难免焦虑:
又过了一年,留给我超越的空间不多了。
又大了一岁,留给我提升的机会更少了。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句式。
因为它没有主语。
到底是谁一直在留给我们空间和机会?又到底是谁留得那么有限,那么苛刻,那么严丝合缝,不允许有一丝持疑?
或许是步履不停的社会节奏,又或者是拼命往前跑的身边人。但还有一个可能,是一股脑往前走着的我们自己。
之所以说年底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情绪,是因为新的一年总是提醒着我们:
要开始想明年,后年,甚至是数十年之后的事了
有人提前一年开始焦虑考试:
有人提前两年焦虑毕业和就业:
也有人提前十年去焦虑人生大事,婚姻、买房、事业:
年底的焦虑像是试卷上的倒数第二道大题,你总是做不对,但又急着要去做下一道。
它也是年末这个其乐融融的氛围里,你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作家陈丹燕在《第一人称复数》说,面对这种慌乱:
她会从一株植物身上找到方法。
人会被时间推着走,但植物是真正掌握时间的。 
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和律令,河津樱开在二月,梅花开在三月,四五月份的时候,玫瑰会迎来它的花期。
它们在春天萌芽,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积蓄力量。时间来了就开花,时间过去就凋谢。
植物没有所谓的“下一站”,也从来不被外界裹挟:
“就算全世界的飞机场停了,它该开花的时候,还是会开花。”
这让人想起曾在网上流传过的一个句子:
“花店不开了,花还在开。”
时间的答案再一次显现,这次是以自然的方式。她建议我们把自己当植物养,还有一个原因:
这样更容易在生活里“扎根”。
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都在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盛开,但与此同时在看不见的地下,也在以自己的速度扎根。
我看过一个帖子,有人不安地询问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 30 岁。
这种不安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急迫地想要在生活里扎稳根。
有生活的保障,有理想的雏形,有完美人生的标准答案。

但时间不是这么回事。
时间是匀速地扎根,不急不缓,但也从不偷懒。在下雨的时候就只管汲取水分,在干枯的时候学会抱紧自己减少消耗。
时间是帖子下面,那些五花八门的回答:
有人说自己下个月就要满 42 岁了,才得知了一个关于成年人的秘密:没人能搞清楚人生这件事。
有人 39 岁了,但她回顾自己的三十多岁,和社会规定的全不一样:离过婚又重新开始约会,有两个孩子,辞掉了正职开始写书,但也足够精彩和幸福。
时间是每个人有自己的花期,像一棵植物一样去扎根,也像一株植物一样去盛开。
时间是花的答案,而花是你的答案。
关于如何与时间相处,我们的身体也在提供着答案。
身体是时间最诚实的朋友,时间如何流逝,我们的身体也会如实而顺从地做出反应。
这是一种质朴但有效的生物钟。
村上春树写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就是跟着身体的生物钟去写作。
早上 4 点起,晚上 9 点睡。该跑步的时候跑步,累了的时候就放松,喝酒、听音乐、逗猫。
还有个一直坚持的习惯:“星期日我是不上发条的。”
他说: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他再努力一点,说不定就不会次次诺奖陪跑了。
但是如果可以选择,哪怕真的是以陪跑为代价,这种轻松的有节奏的生活,依然值得成为那个令我们苦苦追寻的答案。
实际上,村上春树自己也有过废寝忘食写作的阶段 。
但最后他发现,身体有它自己的时间,遵从自己,更健康才有更好的东西。
读者 @西西 最近跟我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生活习惯。
 她一天的 routine,是按照四季来划分的。
有 20 分钟的春天,一般是早上,就坐在阳台上吃早餐,晒晒太阳,偶尔练 20 分钟的瑜伽。
有 60 分钟的夏天,
有时是中午和朋友聊天吃饭,有时是傍晚爬到公司的天台上去看看夕阳。

下午一般是秋天,
该完成的工作努力在这个阶段里完成和交付,会特别有成就感。

晚上睡前就是冬天,泡脚、钻进被窝里看电影写日记,蒙上被子,关掉手机,外面的世界就和她无关。
她说,早期工作的时候,每天都在赶deadline, 也常常觉得时间不够。
但清楚地划分开之后,时间变得更长了,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节奏,生活和工作都不再混沌一片。
 工作的时候会更专注,
 为的是尽快到下一个季节,
 去享受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时间的方式,不应该是一直奔跑,尊重它,顺应它,重要的是,让它有节奏地,在我们身上流动起来。
我还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来自于导演刘娟。
她是一个真正 “花时间” 做事的人。
你一定听过她的《怒江》,这部由贾樟柯导演监制的电影,光是剧本的完善,就花了 7 年。
7 年里,她从一个创作者,成为了老师,又做了妈妈。
《怒江》也从最开始的一个念头,一点点积淀出自己的表达方式、情感、时空结构,成为一部完整的电影。
 她说,电影和人一样,
 有自己成长和成熟的周期,
 好的电影一定是穿过时间的。
刘娟提了一个词我印象很深,叫
“顺时而养”——
顺应时间,好好对待自己。
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也关注自己的情绪成长。
对她而言,练太极是个自我关注的过程,半小时的站桩里,可以清空思绪,把自己完全交给时间。
慢慢地,焦灼会变得平静,混乱会趋于专注,你会更清楚应该如何对待自己。
最后,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要如何面对生活里无孔不入的焦虑 ?
学者吴伯凡有个答案我很喜欢:找到生活的律动。
“生命就像是一场舞蹈,只有把背景音乐调到有节律,有节奏的状态,才能真正触摸和感受到它的质感。”
一年之中四季来而复往,人的身体和心灵也在经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有不同的律动,繁华有时,凋零有时,播种有时,收获有时。
所以,仔细识别时间给予你的指令,比茫然无序地追赶时间,更为重要。
生命从来不是急匆匆往前的,它是流动的,有声有响,有缓有急。
而认真倾听和对待它的人,一定也能从这样的流动里,找到答案。

学者吴伯凡教给我们另一个看清生活和面对慌乱的方式,就是去看树。那些稳稳扎入土地的根系,会告诉你一些答案。

不久前他去探访首都宾馆门口上千年的老银杏树,寻找时间的纹理。导演刘娟将这一幕拍进了短片《时间的生活家》里。他们对于时间有着相似的答案:顺时而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只有懂得顺时而养的人,才会更深入地触摸到生命的质感和脉络,从而扎稳生活的根。深耕中草药调养的 养固健 深谙时间的道理,它告诉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有衡,顺应内心的节奏,固住根本,才会有丰沛的生命力
所以,无论你在生命哪个季节,顺应它,往时间的深处走,你一定会有答案。
撰稿:耳洞
责编:许无
 晚祷时刻:

别让对时间的焦虑,
走在时间前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