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四个节气之一。
秋分日,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分”为“平分”之意,不仅指昼夜平分,还指平分了整个秋季。
秋分过后,北半球气温逐日下降。因而我国农谚道: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始盛,因此不再打雷。雷声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
二候蛰虫坯户
《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天气转凉,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防止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此时节降雨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湖泊与河流中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日渐干涸。
丰收时节
秋,具有“收藏”之意,过冬的动物们开始储备食粮。人类讲究秋收,一来慰春耕收获之喜,二来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这一天,瓜果飘香,五谷满仓,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习俗
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帝王就有了秋分祭月的习俗,以祈求月神降福人间,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祭月节”起初定在秋分日,不过因为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月圆,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中秋。
吃秋菜
古人在秋分日还会吃秋菜,祈求家宅安宁,身体安康。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并与鱼片一起制成“秋汤”。
粘雀子嘴
秋分这天,客家农民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防止雀子破坏庄稼。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这天,全国各地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竖蛋玩法简单又有趣: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诗词里的秋分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节选自《晚晴》唐·杜甫
秋意渐浓,南归的大雁在高空中渐渐远去,野熊们觉得自己愈发笨重了。今日是秋分,而我这个异乡客依然在四处飘零。夕阳又下坠了一些,竹子上的雨露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光。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节选自《秋分后顿凄冷有感》宋·陆游
今年的秋天来的早,树叶还没有黄就纷纷落下了。蟋蟀本来应该还在屋檐之下,好像忽然间已接近了我的床边。年华易逝我也正在老去,姑且让它在这里小小的再徘徊一番吧。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节选自《夜喜贺兰三见访》唐·贾岛
漏钟依然敲响,夜晚还不深,时节即将到秋分。泉水嘈杂,松树上栖息着鹤,风吹散了遮蔽月亮的云。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秋色从此分,秋思从此浓……
秋风有信,收获可期,愿你人生如秋,每天都是丰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