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春亮
我的微信,防失联
今天,我的视频号发了一条关于流行语的视频,欢迎大家点开看看。
我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语气也不是很自然,整个视频可能也很尬,我的所有缺点,我自己都一清二楚。只是我能力有限,只能做到这样了。考不上北大不是我不喜欢,而只是因为我无能。

所以,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不喜欢,刷走就行。但请不要给我提意见,我不想浪费你的好意,也不喜欢不停地解释。
说实话,我确实不适合做视频,还是觉得用文字更能充分表达我的所思所想。所以我想把视频里的观点再表达得更清晰更有逻辑一些。

以下是正文。

12月初,《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

它们分别是:

1、新质生产力;
2、双向奔赴;
3、人工智能大模型;
4、村超;
5、特种兵式旅游;
6、显眼包;
7、搭子;
8、情绪价值;
9、多巴胺××;
10、质疑××,理解××,成为××。
不知道你们看完啥感觉,我反正就是特别感谢,感谢它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新质生产力”这个词。
只是没有鼠头鸭脖和遥遥领先,多少有些遗憾。
虽然有些词确实常用,但总体上看来,这些词,是如此地政治正确,如此地正能量,又如此地无聊。
怪不得网友说:这是在给春晚小品规定范围吗?
出于好奇,我想看看2022年《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的十大流行语,是否也是这个尿性,于是我看到了这些词:

1、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2、中国式现代化

3、新赛道
4、大白
5、烟火气
6、天花板
7、拿捏
8、雪糕刺客
9、精神内耗
10、沉浸式
果然没让我失望。

我不死心,继续查2021年的: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小康
3、赶考
4、双减
5、碳达峰,碳中和
6、野性消费
7、破防
8、鸡娃
9、躺平
10、元宇宙
有过之而无不及。

继续查2020年的:

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逆行者
3、飒
4、后浪
5、神兽
6、直播带货
7、双循环
8、打工人
9、内卷
10、凡尔赛文学
已经不需要再查下去了,《咬文嚼字》的年度流行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像是如今的春晚,会请几个流行歌手,制造一点活泼的气氛;但重头戏,还是那些载歌载舞、讴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团体歌舞,和硬制造矛盾和误会、最后总是意外煽情的包饺子式小品。

好不好看,流不流行,不知道,但肯定正确。
但在我的记忆中,我读大学那会,《咬文嚼字》杂志总结的年度流行语,不是这样的。

于是,我又查了一下。

公开资料显示,《咬文嚼字》杂志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其推选和认定标准,遵循三个条件:
第一,时尚性。要能够体现每一年度新闻媒体语言的和社会交际语言的特点。
第二,大众性。至少是经常阅读报刊的人群所熟悉所认可的。
第三,具有某种表达效果。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或追新趋异,或突显语意,或发人深省,或引导联想。
2008年的十大流行语,也确实体现了这三点:

1、山寨
2、雷
3、囧
4、和
5、不抛弃不放弃
6、口红效应
7、拐点
8、宅男宅女
9、不Z腾
10、非诚勿扰
其中,“口红效应”和“拐点”,都和当年的金融风暴相关;政治正确的“和”与“不抛弃不放弃”,也因为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展现,与《士兵突击》、四川地震灾区救援时的号召,而不显得悬浮和空泛。

而“不Z腾”一词,更是振聋发聩,它甚至直接以汉语拼音“buzheteng”的词形进入英文语汇中,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一个世界流行语。到现在,这三个字都值千金。
这样的十大流行语,直面现实,格局宏大,有温度有态度,但同时也不失生动活泼。

以后几年,《咬文嚼字》杂志的年度十大流行语,都延续了这种风格,甚至还加大了对社会新闻的批判力度。

2009年:

1、不差钱
2、躲猫猫
3、低碳

4、被就业
5、裸
6、纠结
7、钓鱼
8、秒杀
9、蜗居
10、蚁族
这一年的十大流行语,批判现实主义力度空前绝后,
致命的躲猫猫、无缘无故的被就业、暗藏玄机的钓鱼执法、可怜的蜗居、高不成低不就的蚁族,甚至是“裸官”、“裸婚”的“裸”,这些词语,直指就业、房子、教育、执法等等领域,无不彰显着对现实的关切。
2010年:

1、给力
2、神马都是浮云
3、围脖
4、围观
5、二代
6、拼爹
7、控
8、帝
9、达人
10、穿越
2010年,也是火力全开。
围观:南方周末》曾发表文章《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认为公民的围观,民意的关注,可以“让良知默默地、和平地、渐进地起作用”。
二代:如今社会“二代”丛生: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文二代(作家子女)、星二代(明星子女)、农二代(农民工子女)、独二代(第二代独生子女)……“二代”如此流行,是与社会结构的板结化不无关系的。
拼爹:“拼爹”的“拼”是比拼。扳手腕要“拼力气”,马拉松要“拼耐力”。“拼爹”则拼的是“爹”的地位和实力。这类词语的流行,反映的是大众对社会不良现象的不满情绪。
2011年:

1、亲
2、伤不起
3、hold住
4、我反正信了
5、坑爹
6、卖萌
7、吐槽
8、气场
9、悲催
10、忐忑
2011年的流行语,批判力度已经大大降低,只剩下“
我反正信了
”,但就算只剩下这一个流传至今的词语,这一年的总结就熠熠生辉。

可即使批判力度降低,但这一年的其他流行语,还依然保留着强烈的大众性和娱乐性。

那,年度十大流行语的调性,是从哪一年开始变化的呢?
答案是:2012年。
2012年,《咬文嚼字》杂志的年度十大流行语是:

1、正能量
2、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
3、舌尖上
4、躺着也中枪
5、高富帅
6、中国式
7、压力山大
8、赞
9、最美
10、接地气
这一年,《咬文嚼字》杂志社,像开了窍一样,改变了词语筛选的标准:

第一,重视语词的创新度,纯新闻性词语(如“表叔”“江南style”等)不选;
第二,重视语词的规范度,以谐音、游戏等手段创造出来的词语(如“童鞋”“大虾”等)不选;
第三,重视语词的文明度,格调不高、低俗不雅的词语(如“屌丝”“蛋疼”等)不选。
所以,当年的年度十大流行语,打头第一个就是——
正能量

《咬文嚼字》杂志引经据典,极力为“正能量”张目: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霍金《时间简史》中就用过:“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组成的。”“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Rip it up》(中文译名《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有人评论道:

2012年,实乃“正能量”价值观的贯彻元年。
从此以后,《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再也没有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的词语,而全部变成正能量满满的集合了。

他们开悟了。

如今的年度流行语,和一年一度的春晚,共享着同一种价值观。

有小打小闹,也有小情小调,长袖也善舞,歌声也嘹亮,只是热热闹闹的大舞台,全是同一种齐声高歌的声调。

十来年前评选出来的年度流行语,能够针砭时弊,反映人们真实的生活和感受;也不失生动活泼,展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但如今筛选的年度流行语,把针砭时弊的热词赶出了人们的视线,把一些莫名其妙的正能量词语塞进去,最后只剩下春晚式的无聊口号。
这种转变,用2014年的流行语说,就是“断崖式”的。
2012年,“正能量”元年,有些汉语词汇,跳下悬崖,跌落至死。
不折腾、躲猫猫、蚁族、蜗居、钓鱼执法、围观、我反正信了、二代、拼爹……曾经的这些词汇,现在类似的词汇,我们都还在用,但在官方的话语里,它们已经尸骨无存,下落不明。

有人说,从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窥探社会的变迁,也可以看到社会思潮的改变。
《咬文嚼字》的年度流行语的改变,只是一个小小的个案,它当然不能描写本年度社会动态的全部样貌,但从它的变化,我们还是可以对一段时间内的社会思潮管中窥豹。
它不过是大时代的一个斑点,是整体社会氛围的一个隐喻。

有些事情已经在起变化,有些空间变得日益逼仄,有些面目变得千篇一律,有些温度变得不再起伏。

我一直都认为,流行语是时代和社会的温度计,它理应能够丈量人心的冷与热,爱与恨。但现在,这只温度计只能丈量正能量的的温暖,它好像失灵了。
The End—
我的微信,防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