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
借开头说一声,隔壁黛你开团的唱吧小巨蛋麦克风晚就截团了,姐妹别错过啦。
🍪 唱吧小巨蛋全家爱了五年的「神器」,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的价...
"
最近饼饼班里搞了个活动,把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带去学校。
不是为了评比,是让孩子们练习语言表达,介绍自己的画。
饼饼拿了这幅画,她有一次在画画课上画的。
她说画的山,山洞里藏了宝藏。
我对这幅画赞美有加,虽然没有啥厉害的绘画技巧,但很特别,只有孩子能把山画成兔子和熊的形状。
中间中规中矩形状的山,饼饼说是小幽灵👻的形状。
下午我去接她,她挥着这幅画,朝我小跑过来,喜上眉梢的样子。
跑过班门口的时候,同班的小E妈妈也赞美了一句,你的画太棒了!
但是,饼饼的笑容却消失了。
她沉着脸走向我。
一问,原来是小A妈妈话音刚落,旁边的小E就补了一句,一点儿也不好看。
饼饼说,我很伤心。
1. 女儿好像变了
看到她失落的眼神,我联想到了去年发生的几件小事。
上幼儿园的时候,别人说她的画不好看,她说才不是,我觉得很好看。
有人说不喜欢她的新剪的发型,她说你不需要喜欢,这是我的头发,我喜欢就够了。
现在的她怎么了?
那个“很飒很拽”的她去哪了?
她好像变了。
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了。
在这期间,我的养育方式没有变过,但她就是变了。
打脸了吗?
并不会。
我经常和人说,成长是个三体系统,混沌,无序,没有确定的解析。
并不会因为我保持了一贯的养育方式,我的孩子就保持一成不变。
她是个活生生的人,没有什么确定的“因果”——这也是成长有意思的地方。
如果非要分析一下原因,我想可能是幼儿园和小学是完全不同的环境。
幼儿园里孩子们是各玩各的,相互之间不存在比较,也没有统一的评价系统。
但上了小学,很多东西都变了。
全班孩子要完成相同的任务,大家不可避免地去比较,竞争,在意那个“评价系统”。
这个环境我没办法改变,只能做自己影响圈的事。
2. 探索信念,重建信念
我问饼饼,
小A说你的画不好看,你伤心了是吧。
她点头,眼泪就快要掉出来。
可那只是“她觉得”,你觉得好看不就行了嘛!
这句话到了嘴边,我又咽下去了。
道理她以前就懂,不会突然又不懂了;
如果她真的不懂了,也不会我一说她又懂了。
我决定带她做一件事:重建信念。
我特别理解你,你花了很长时间在这个画上,花了很多心思构思山的形状,她那么说真是挺让人伤心的。
不过我想知道,你怎么看她的这个评价?你觉得她为啥说“一点也不好看”?
饼饼说,我不知道,可能就是我画得不够好。
我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她不喜欢山?
饼饼想了下说,也可能因为她不喜欢棕色?对了,小E说过不喜欢深的颜色!也可能是因为她不想让她妈妈夸我?
你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
我继续说,无论哪种可能性,她都是在说她的观点。
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就算一万个人里有9999个人夸你的画好看,她也可以觉得不好看。
但这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你在这幅画上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你的耐心,创意,才华,这些是你的价值。
你的价值就在那里,不会因为别人说几句话,价值就砰一下没了。
关于“观点vs事实”的区别,我经常跟饼饼聊,所以她很快get到了我的意思,情绪也好了很多。
她说妈妈,小E可以觉得我画得不好,但她应该在心里说,而不是当面说出来让我听到,这样会让我很伤心。
我说,这也是我觉得你特别厉害的地方!你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说出来不太合适,说明你的情商很高。
她问我,什么是“情商”?
情商就是你怎么跟人相处,你怎么和人说话,你做事说话的方式让别人觉得舒不舒服。
你以后就会发现,大家都喜欢跟情商高的人相处。
情商不在线的话,伤害的是别人,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3. ABC理论
之前经常有姐妹问我,娃受挫的时候,你怎么想出来的那些话?黛西学过心理学吗?
我没学过心理学,但确实喜欢看一些心理学的书,付费听心理学的课,属于“夜校心理学”在读。
今天想和姐妹们聊聊心理学的ABC理论,让我很受益,上面和饼饼的对话就是受到这个理论。
ABC理论解释的是,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关系。
AAdversity)是“逆境”,就是你面临的困难、挑战或者事件。
BBeliefs)是“信念”,指的是你对于逆境的看法。
CConsequences)是“后果”,说的是你对逆境所产生的情绪、行为和反应。
用人话举个例子:
A(逆境)是小E说我的画一点也不好看。
B(信念)是我对她这个评价的看法,可能包括:
“我的画画能力不行,努力白费了。”
“她就是胡扯八道。”
“她就是嫉妒我。”
“每个人的审美是不同的。”
… …
C(后果)是我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可能包括:
我觉得沮丧,失落,自卑。
我对自己的画画才华产生怀疑。
我不再愿意继续画画。
我感到愤怒,被冒犯了。
我听听就好了,该干啥干啥。
… …
很多人觉得,让我产生痛苦(C)的是那个逆境(A),但ABC理论告诉我们,在A和C中间还有个B。
信念(B)才是导致情绪和反应(C)的原因。
认知行为疗法就是通过改变那个B(信念),来影响人对逆境的情绪和反应。
在娃面临类似情况时候,倾听了他们的感受(C)之后,可以想办法引导他们说出心中的信念(B)。
比如我问饼饼,你怎么看待小E的评价,小E这么说有哪些可能的解释。
这就是在“探索信念”
孩子经常会内化这种负面评价,比如认为“我就是画得不够好”,“我的努力白费了”。
接下来就要引导他们重新思考信念,帮助他们重新评估逆境。
让他们明白,不同人有不同观点,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这不会改变你的价值。
4. 自尊不是怼回去
之前一个姐妹在读者大本营里分享说(抢答一个,文末有读者群入口...)面对“嘴欠”的孩子,怎么教孩子怼回去——
别人说你的画不好看,说你的衣服不好看,你就怼他们:“我看是你眼神不好,你自己太难看了,所以你看什么都不好看!”
这种话确实可以过个嘴瘾,但给孩子建立强大的自尊体系,靠的肯定不是怼人。
有一说一,别人当然有权利不喜欢你,别人也有权利认为你的画不好看。
如果认为只有赞美你的人才是“正常人”,批评你的都是“嘴欠”,那这本身就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他不喜欢你,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他的问题。
他有不喜欢的权利,你的人生目标也不应该是讨人喜欢。
上周我在视频里说,人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品牌来经营,而不是把自己当一个东西去推销。
推销东西,你会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喜欢这个东西,买这个东西。
但品牌不一样。
品牌有自己的调性和受众,没有哪个品牌的受众定位是“所有人”。
你把自己当成一个东西去推销,你会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你。
但你把自己当品牌打造,你就会很自然地接受,有些人注定不会懂我,因为ta不是我的受众。
但这不影响我是一个好品牌,不会影响到我本身的价值。
——这是我想让女儿在心里建立的“信念”。
与你共勉。(不知道怎么结尾的时候,“与你共勉”准没错)
黛西
📍🛒 西好物推荐
📍📹 你可能还喜欢看
谢谢你们点的每一个小红心❤️
📍📖 你可能还喜欢读
为了咱们不失联,⭐️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看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个“娱乐至上、内容已死”的互联网上,还有人在努力输出好内容。(疯狂暗示说的就是我)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很多新关注的朋友问我有没有读者群。
一直有的,欢迎来【黛西姐妹大本营抱团养娃,抱团成长。(目前没有抱团剁手,所以群里没有客服,团购售后问题还是店铺找黛西客服哦)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