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思想周报以翻译、扫描舆论场上的思想动态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全球思想动态。本期思想周报,我们关注年度热词如何传递情绪,以及自然灾害与深时困扰。
文|龚思量,杨小舟
年度热词如何传递情绪

随着2023年即将过去,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其总结的年度热词。对于人们而言,许多情感是普遍的,今年出现的一些词汇抓住或凝聚了大众情绪。例如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2023年,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选出的年度词汇是“真实的”(authentic),反映了欧美世界在深度伪造和后真相时代,对于真实的界定与追求也变得愈发困难。与之相对,剑桥词典的年度词汇为“幻觉”(hallucinate),并且更新了该词汇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定义——当人工智能(具有人脑所具有的某些品质的计算机系统,例如以看似人类的方式产生语言的能力)产生幻觉时,它会制造虚假信息。


但并非所有年度热词都与宏大、抽象的科技世界相关。2023年,国内互联网上涌现出的网络热词,反映了过去的一年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的种种体会与经历。本文摘选了过去一年在各个领域的年度热词,以回顾即将过去的2023年。


许多词汇传递出对于人们在社会压力下,对于自身的关注。例如“文化体力”一词,指摄取较高级文化和信息的能力。《界面文化》的文章“读不进书也看不进电影,‘文化体力’怎么就不足了?”以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举例:男主角在上班以后,开始逐渐看不进去曾经喜欢的小说、玩不了需要沉浸式体验的主机游戏,也不愿意进行任何思考。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上班族的共鸣。年轻人在持续工作一天后,已经没有精力认真看长文、电影,各种需要思考的高级文化产品都成为负担。《重塑爱情》一书的作者莫娜·肖莱在书中有着类似的观察:“
……
它能完全占据一个人的心神,使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陌生人。”在一整天疲惫的工作后,个人往往处于精疲力竭、渴望放空的状态,加上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占据了大量的注意力,导致“文化体力”迅速枯竭。


与之相对,“电子榨菜”一词则精确地把握了当代人随时随地渴望通过获取信息来实现娱乐、放松,或学习的特点。该词语指“适合在一个人吃饭时看的视频。”现在选择在吃饭时收看视频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也有视频以“下饭”作为卖点。许多人表示,自己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轻松的泡面番来打发时间,也借此机会放松一下大脑。也有人表示,吃饭的时间同样是碎片时间,如果能借这段时间去了解一些热门番剧和话题,能避免错过有趣的事情或被周围的人抛在后面(即FOMO心理,fear of missing out)。


在生活方面,网友纷纷吐槽“原料简单,只用于维持生命体征的食物”——白人饭,打工人的疲惫和搭配上寡淡的白人饭,更加引发网友的不满。在难得的休息之余,网友们身体力行着“特种兵式旅游”。这种在年轻群体中流行的出游方式,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低的费用,游历更多景点。这样一种只重效率、不在意舒适度的出游方式,迅速得到网友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词汇呈现出在效率至上的社会中,人们只能被迫牺牲一些闲适和从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目的。如果说上述生活类词汇乍一看就令人神经紧绷,那今年的热词City Walk(城市漫步)则似乎自带某种松弛感。该词原指“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指在讲述员的带领下,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进,深度体验该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旅游方式”,而随着这一概念被大量传播和改造,它已经代表某种“布尔乔亚式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进行City Walk来获得某种身份认同。讽刺的是,看似轻松的City Walk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商家青睐的概念,前几天网络上出现的“高净值 City walk 局”更是遭到大量网友的批评。


那么,2023年的这些词汇究竟向我们描绘了怎么样的光景呢?在虚拟和现实边界反复被打破、不断模糊的当下,我们努力找寻着真实。而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渴望更具有同理心、体恤他人的、文明的公共空间与生活。在工作的压力下,人们一面希望能利用好碎片时间提升自我,一面也需要轻松的文化娱乐来放松自己。在有限的闲暇中,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选择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在这些选择与追求中,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我们也即将迎来崭新的一年。


天灾带来的深时困扰

当地时间2023年5月10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人们跑到屋外避险。根据墨西哥国家地震监测局(SSN)的信息,10日凌晨1时05分,在墨西哥西北部锡那罗亚州的阿奥姆市(Ahome)西南方向约79公里处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墨西哥的地震预警系统没有启动,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很多创伤反应,其中包括让受害者的时间感知产生困惑。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Lachlan Summers 12月15日在《Aeon》上发表文章分析墨西哥城历史上的三次地震对当地人时间感知的影响。他是该研究所“时间尺度:深时(deep time)历史化”工作组的成员,写作的主题是时间、国家以及人们如何经历奇怪的、难以想象的事件。他在墨西哥城进行了六年的人种学研究。


深时及其对人类时间的干扰是“人类世”的重要问题。在科学史上,深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发现,一般我们所说的深时是指地质时间或宇宙时间。天文学家估计大爆炸发生在大约138亿年前,地球形成于45.4亿年前。


1985年、2017年和2022年,三次地震在同一天(9月19日)袭击了墨西哥城。该文展示并分析了这种巧合如何让这座城市在时间上陷入困惑。


9月19日的诅咒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城发生了8.1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引发了民众对政府和建筑行业的不满和抗议。这场地震后来成为了墨西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每年9月19日纪念日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拉响警报,既是为了缅怀遇难者,也是为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切在2017年发生了变化——9月19日的警报响了两次。一次是纪念活动和疏散演习,另一次是两小时后的7.1级破坏性地震,造成300多人死亡,数十座建筑被夷为平地。


当第二次警报响起时,一些居民以为这是对1985年地震的又一次演习,而不是新地震的警告,因此他们一直待在楼房里,直到城市开始摇晃。


对于幸存者来说,这种巧合开始造成严重的时空错乱。有人跑回家查看自己的房屋,却无意中回到了1985年居住的地方。幸存者们相互询问,这一切怎么会再次发生?墨西哥城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地震怎么会在同一天发生?


作者指出,2017年地震发生时,时间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只通过一年一度的纪念活动来“铭记”1985年的灾难,他们发现自己被困在人类历史时间(时钟、日历和国家纪念日)的惯性与循环往复的地质时刻的要求之间。从那时起,对许多居民来说,现在(Present)仿佛变得绵绵无尽,过去(Past)和未来(Future)不再是相互排斥的时间范畴。


2020年墨西哥《金融家报》(El Financiero)的一项调查显示,墨西哥城居民对地震尤为恐惧。同一项调查还显示,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现在都害怕9月19日这个日子。在这座城市的集体想象中,2017年以来在其他日期发生的地震只是地质学上的浮云;然而,9月19日是一个现在属于地球的日子。每到周年纪念日,居民们都会试图在家工作,寻找远离建筑物的空地,或者完全离开墨西哥城。所有人都担心,下一个9月19日到来时,自己会被困在某个岌岌可危的地方。

2021年9月7日,比19日提前了12天,墨西哥城发生过7.1级地震。当地人简直要被这种可怕的宿命吓疯了。但当年的9月19日,地震并未如期到来。


到了2022年,地震真的在9月19日发生了。墨西哥12个州都感受到了7.7级的震感,不过与1985年和2017年相比,这次地震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尽管每年的9月,墨西哥的媒体上就会出现地震专家提醒人们,地球不在乎人类的日历,地震和9月19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民众的期待有时会将焦虑转化为彻头彻尾的歇斯底里和恐慌。一听到墨西哥城的地震纪念警报响起,一些居民就会精神崩溃,从窗户跳出去,或者从楼梯上摔下来。自2019年以来,该市州长每年都会公布每周年纪念疏散造成的受伤人数。周年纪念带着地球时间和人类历史的双重压力,仿佛在2017年之前,9月19日是一个不可能发生地震的日子,但在2017年之后,它成了一个必须发生地震的日子。


困于“地质现在”

作者认为,尽管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地质事件似乎已经结束,对于地球来说,它可能仍在继续。虽然对人类来说,时间似乎在不断向前推进——未来变成现在,现在变成过去——但这种时间流对于地球来说只包含一种持续时间:漫长的地质现在(a long geological now)。在墨西哥城居民的时间想象中,9月19日仿佛变成了三样东西:日历上的一个日期、墨西哥城历史事件的一个提醒,以及永远蹂躏地球的非人类力量的一个标记。对许多居民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已成为任性的地球的主宰。


对9月19日恐惧的一种解释可能是,居民们正在经历一种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一个灾难日的恐惧反应。Summers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对的,但将被地质时间所困的经历理解为一种创伤是不够的。创伤具有线性时间性,特别是在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经历中,过去的事件决定了未来。随着第三次地震如期而至,创伤的时间性发生了变化:过去灾难可能导致的恐惧和焦虑已不再被视为“创伤之后”,因为“之后”尚未开始。人类的时间正在被深不见底的“地质现在”所吞噬。


在地震中,地球的时间和人类经历的时间相互交错。正如John McPhee在《昔日的世界》(1998年)中所指出的,在这两个时间尺度上思考问题——“一个是人类和情感的,另一个是地质的”——会诱发一种时间精神分裂症,因为它们“如此不同”。一般来说,在日常层面上对地质时间的体验涉及一个抽象的、扩大的参照系,需要跳跃的想象力。在 2017年后的墨西哥城,这两种时间尺度的奇特交汇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力量更直观的感受,这种深时在场的感觉变得尤为强烈。


短视是最大的威胁

BBC资深记者Richard Fisher在今年三月的文章《深时思考的益处》中提到,将思维扩展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可能会让人感到畏惧,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有很多好处:深时观可以提供我们在动荡的“人类世”中需要的视角。他借概念艺术家Katie Paterson之口表达:短视可能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她的作品就涉及深时。


Summers认为,在人类世中,一些人类的行为通过核辐射、塑料和碳排放等人为物质的痕迹在地质尺度上记录下来。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成为人类行动的后遗症。但是,墨西哥城凭借其环形地质和漫长的9月19日,指出了人类与地质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即时间本身就是地球的一种效应。


对于这座城市的居民来说,三次巧合的地震已成为过去。但是,当这些离散的事件逐渐消失在人类的记忆中时,所有这三个事件都被折叠进了地球的“地质现在”。墨西哥城的时间是错乱的,它的居民滞留在过去之后,但仍在未来之前。9月19日现在就像它自己的时间轴一样,每年都在提醒人们,人类可能无法掌控“之后”何时开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责编:龚思量。
本期微信编辑:龚思量。
本文为思想市场原创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澎湃新闻网站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