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媚在我这一直是黑白的。
1994版《倚天屠龙记》引进到大陆的年份已不可考了,我大概是要扶着天线,从大屁股电视里看到有雪花的周芷若。黑白显像管电视能展示的最高清晰度是360P。
所以,昨天我看到B站up 主制作的周海媚纪念视频总感觉不真实,用AI修复成4K 画质,一键调用阿宝色滤镜,氛围感拉满,却也清晰的丢掉了所有面部细节。
我从中唯一的收获是看到逃婚那场戏,周芷若身着凤冠霞帔,居然颜色艳丽,妆容精致,黑白电视里看不到服化道,小孩子亦感受不到演技,喜欢一个人,就是纯粹的喜欢,那些成年之后了解到的背后秘辛、风流掌故、秉性脾气以及逐帧解读的举手投足,并不会增之一分或减之一分。
所以我无法用成年人华丽的笔触给三十年前的荧幕形象做犯罪画像式的补充,更说不出她的「美有攻击性」这种有学术意味的话。
当时的她就满足了我对完美女人所有的想象,在内容消费匮乏的年代,率先出现在黑白电视里,总能牢牢占据少年心智,再过多少年,那个位置依然为她留着。说起来,和小时候吃过的第一口冰淇淋再也不会忘的感觉是一样的。
周芷若眉心点的那颗朱砂,在我的电视里却黑的浓烈,我们小孩子不分男女,薅一朵院子外的月季花,掰一瓣下来,用钢笔套嵌个圆,舌头舔一下再扣到脑门上,苏北平原遍地都是她了。
与很多人认知不同的是,从内容供给层面讲,我们那个时代绝不算好的时代,审美是被统一与计划的。有文章写到周海媚曾四次拒演周芷若,我就在想,当时若不是导演坚持,换成别人演,大概也会成为少年们心目中的女神,因为彼时既没有比较也没有选择,先入为主,就像第一口蛋糕的滋味。
一想到某个市县台的官僚拿到了几盒录像带编排在化肥农药广告之后以一天一集的速度播出,苏北平原的小孩子通过大屁股电视屏幕内侧的发光涂料受到电子束的击打而发光产生黑白图像,从而在脑海中第一次构建了女神的想象,这事多奇妙和随机啊。
周海媚在我这一直是黑白的,甚至是单薄的。很多人在追忆她时,说出了其他的经典角色,这就是世界的参次,在广州等地区能看TVB的年代,周海媚是彩色的、立体的、丰富的,还有八卦的。
关于周海媚,我了解的甚少,她就是某个盛夏撞进心怀的周芷若,黑白的,泛着雪花的,偶尔需要站起来扶着天线才能看清眉目的。
我无法调动起厚古薄今的情绪来赞美她,拿她作为言语的武器,说那个时代的美人,一个是一个,多有辨识度啊。
因为,在那个时代,我也是被动的接受美,认知美,固化美,我的黑白就是黑白,现在的年轻人能接受五彩斑斓的黑,在竖屏里感知4K的、特效的、定格的美,他们也有少年心事的,也有对女神最终极的想象。
只要是内心有所悸动的,那便是私人的,不可批判的,我所怀念的,也只是那些无法抹除的印记,是黑白的,也不想再去涂抹色彩的印记。
思考题:你的周芷若也是黑白的吗?
你还可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