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字关“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奋楫者》,致敬改革,致敬奋斗,致敬伟大时代。今天讲述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民与杨莹接续推动汉字信息化的故事。
五笔字根口诀,许多“50后”“60后”“70后”,甚至“80后”也许还能跟着念上几句。但80岁的王永民,近两百字的口诀,背得一字不差。

五笔输入法是他的孩子。45年前,王永民并不知道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当时35岁的王永民是河南南阳科委的一名行政科员。南阳印刷厂提出,要改造日本进口的一种汉字照排机,让文章在输入机器之前可以先进行校对、纠正。接下任务的王永民,最初并没有想到输入法的问题。编辑划出错误、更改字句,该如何把它变成新的代码存到机器里去,这就需要把整篇文字变成代码。
△1981年,王永民在翻阅资料。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文输入法,不存在。汉字要输入计算机,靠眼力和体力。当时流行的把汉字输入电脑的方法是所谓的“大键盘”。“大键盘”和围棋盘差不多大,每个方格里面都有字。“你需要‘王’,找到‘王’,摁一下。这个输入方法是不是方法?是方法,但慢得没法再慢。”王永民形容,当时打字需要“瞪大眼睛”。
△“大键盘”曾是汉字输入电脑的主要媒介
别人的语言可以行云流水进电脑,我们的文字却只能用“字”海战术。他自嘲“无知者无畏”,揣着3000元项目资金,开启了将汉字“塞进计算机键盘”的旅程。“汉字不能被隔在电脑时代外边”,在王永民看来,这是个最根本的问题。
接下来的困难出乎预料。后来的王永民说,如果知道这么难,一定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再出发;而当时的王永民觉得,既然找不到捷径,那就走最老实的路。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的他开始研究汉字,把12000个字按照偏旁部首分解,一个个写在卡片上。办公室被堆得无处下脚,但他越来越起劲——这个工科生在汉字里看到了分子和原子。
“我埋头苦干抄卡片,分解汉字。就像化学一样,分子是无可穷尽的,但组成分子的原子就是那一百多个,我要找汉字的一百多个原子。”王永民回顾当时的工作。
138键、90键、75键、62键,直到36键,到1983年1月,王永民在无数次尝试之后,把汉字的“原子”放在36个按键上。他觉得,这一次,应该差不多了。王永民揣着这份“英文原装键盘36键汉字编码方案”计划从河南前往北京,但就在河北保定歇脚时,他得知更先进的26键“仓颉码”输入方案已经出现,他手头这份凝聚四年多心血的方案可能白费了功夫,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寒冷的风吹得王永民格外清醒,那一刻,他知道,唯有破釜沉舟。
在保定市五一旅馆,王永民重新抄写、编码7000多个字。笔画、字根信息早已榨无可榨,最终,他新发明了“末笔字型识别码”,实现从36键到26键的“登顶一跳”。
这是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全根先后来听到的故事,在他看来,五笔字型的出现回答了时代的提问,汉字自此有了无障碍跨入信息时代的阶梯:“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王永民在这样一个关键点上,提出了更适合时代需要的,能够解决汉字数字化的重大课题。”
一年后,王永民在联合国总部演示了属于中国的五笔字型输入法。
“我们要的是什么?一定跟你的键盘结合在一起,一个螺丝钉都不动,我照样一分钟打出一百多个汉字。我去联合国去演示的时候,屏幕上的字哗哗哗跑得可快了,联合国一位官员伸出手来把我的键盘翻过来看。我说,What!It is just your keyboard!我说这就是你的键盘。”王永民把键盘的这一翻形容为“划了个时代”。
△1991年,王永民的公司在北京中关村拥有了第一个门面。
经营专利、成立公司、出国学习……五笔字型横空出世后的30年里,王永民的工作、生活始终与之紧密相连。2003年,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师杨莹第一次见到这位“当代毕昇”,激动之余,她没想过,自己往后的生活也会和五笔字型深深关联。差不多是那个时候,杨莹刚刚开始学习五笔打字。
从初识、投入到成为王永民创立的王码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杨莹用了不到十年。她尝试用更多手段去创新王码五笔字型,让五笔字型更简单易学:“一个是产品的优化,一个是让学习的过程更容易、更有乐趣,还有一些比赛的推广,总之还是在围绕汉字输入这个中心,三十年如一日就搞这个事儿。”
三十年如一日,说的是王永民。直到现在,他还在参与五笔字型动画学习体系的研究。曾经的创新者,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创新的价值——“我两个小孙女,一个12岁,一个14岁,以动漫的形式学习五笔字型,她们自己看了动画以后自己都会打了。”王永民说。
△2008年1月,王码五笔字型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五笔从娃娃抓起”并非他对自己的创造的珍视,更多的是他对“提笔忘字”的痛心:“汉语拼音是给汉字作注音用的,它不能代替汉字。五笔字型紧紧抓住汉字的字形,能够传承汉字文化、使得我们中国人不忘汉字的方法。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王永民作为“推动汉字信息化的‘王码五笔字型’发明者”获颁改革先锋奖章。那一年的中关村,拥有2.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仅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里的产业规模就超过2万亿元。在王永民看来,这是时代的力量。
△2018年12月18日,王永民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就在这次获奖前八个月,由王永民研发的五笔字型新软件发布了,国家标准内27533个简体和繁体汉字都能按字型输入。这个数字是他最初研发五笔字型时的两倍多,但这远不是终点:“未来的时代肯定更美好,未来的人们肯定更聪明,科学在不断进步,技术在不断发展,五笔字型的应用有待不断添砖加瓦。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改革“声音印记”
从“王旁青头兼五一”到“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如果45年浓缩为45秒,我国网信事业如何一日千里?请听改革“声音印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10周年。回望改革漫漫征途,在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探索实践的先锋模范,他们身上鲜明的改革开放精神正被赓续传承。
“心怀天下,吾辈何辞”,改革先锋的精神正在何处开枝散叶、生生不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后辈如何接好改革开放的接力棒,为新时代新征程汇聚更加强劲的力量?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奋楫者》,致敬改革,致敬奋斗,致敬伟大时代。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丨高岩 赵军
统筹丨沈静文 冯会玲
记者丨杜希萌 刘天思 刘佳
播音丨唐子文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视频导演丨张兆兴 曹懿心
摄像|李力
视频剪辑丨曹懿心
视觉设计丨郭稳 叶宝岩 张彬 刘羽琪
视频包装丨樊振泽 赵柠
新媒体编辑丨刘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