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西|十点读书(ID:duhaoshu)
前段时间,一则热帖引发了网友热议。
一位来自上海的博主发帖说,自己留学回来后,发现妈妈判若两人。
以前,妈妈有重度洁癖,家具必须一日一擦,洗完澡要立刻打扫头发和水渍。
家人桌面弄乱了、被子没叠好、椅子没归位,都会让她大发雷霆。
更让人迷惑的是,妈妈无论去哪见谁,都喜欢带上女儿,哪怕女儿人生地不熟,只能尴尬地在一边玩手机。
那时的妈妈,生活优先级是搞家务,头等目标是“将女儿培养成人”。
作为“自己”的主体性,完全没有。
可等女儿留学回来后,妈妈却变了。
她不再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家务,即使三天没拖地,也能心安理得出去玩。
女儿也终于松了口气。
“我们两个人,都松绑了。”
本是一则再正常不过的吐槽帖,却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
“我妈妈和你妈妈以前一样,也特别爱‘没事找事’。”
“我妈连沙发上掉了头发丝,都能说上一天。”
“怎么引导妈妈去专注自己的生活呢?我妈连我拖鞋放哪都要管。”
似乎,所有“中国式儿女”背后,都有一个爱操心的妈妈。
她们对卫生、物品归位等一些小事特别在意,每天的关注点,都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家务上。
那么问题来了:
是什么让绝大多数妈妈,都一直围着家庭和孩子转呢?
要怎么做,才能让妈妈们从琐事中“解放”出来呢?
今天,十点君就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No
-mama-
01
“我,已婚已育,没有自我”
站在儿女的视角来看,经常被妈妈揪一些小细节“教育”,自然烦不胜烦。
那如果,站在妈妈的视角看呢?
读者安安,曾分享她做全职妈妈5年来的经历。
原本是设计师的她,生了二胎后,选择辞职在家,照顾孩子。
从那以后,她的生活仿佛跌入周而复始的循环。
每天清晨,安安最先起床,忙前忙后地准备早餐。
送完大宝上学后,她又开始操持家务,整理房间,洗衣煮饭。
常常,这边还在拖地板,那边二宝又因为淘气,“噼里啪啦”打碎了东西。
闺蜜想约她出来聚餐,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有一堆杂事要做;
周末想睡到自然醒,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凌晨三四点,就会被孩子的哭声吵醒。
每天困在鸡零狗碎的家务里,安安的性子逐渐变得暴躁且敏感。
她会因为衣服上的污渍而崩溃,因为厕所多出的头发而抓狂。
她的生活圈也缩小到只有家庭,比起关注外边流行的衣服款式,她更在意每餐孩子夹了几片肉,吃了几碗饭。
这样的日常,我相信是很多已婚家庭妇女的真实写照。
她们被锅碗炉灶拴住脚步,被家务孩子圈住自由,每天的生活,都困在家里的四方天地里。
拖鞋扫把应该怎么放,她们记得清清楚楚;
孩子书包要装什么,她们收拾得明明白白。
她们活成了社会期待里的好妻子、好妈妈,却唯独没有活成自己。
外人们很难理解她们对一些小事吹毛求疵,其实是因为,她们的世界实在太小了。
不管这些,她们不知道还有什么需要管,值得管。
她们没有爱好,没有朋友,每天面对的,都是让人疲惫的日常。
No
-mama-
02
家庭和自我,女人永远两难的选择
热播综艺《再见爱人3》里,黄执中曾说:
“在我们的环境里,女生常被训练成要付出、要察觉需求的一方,而男生很少受过这样的训练。
这并非天然的生物性,而是一个很不公平的过程。” 
换言之,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付出和经营,似乎是女性天然的义务。
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女性,都在家庭和事业中拉扯,在家人和自我感受间两难。
传统的妻职母职,告诉她们要相夫教子,回归家庭;
强烈的自我意识,又让她们不甘于余生消磨在没完没了的家庭劳动中。
当二者在内心反复撕扯、冲突,总有一天,会引爆潜藏的危机。
还记得那个凌晨三点,在天桥上痛哭的全职妈妈吗?
带小孩10年,她独自包揽了家里的所有家务。
婆婆身体不好,她要照顾老人;
小孩就读于不同的学校,她每天都要绕远路接送。
疲累之时,她想打电话找老公倾诉,可对方居然拒绝通话。
或许是压抑太久,那晚她喝了很多酒,一路晃荡到了天桥上。 
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她竟然有了跳下去的欲望。
民警匆匆赶来,她突然崩溃大哭:
“我每年都在家里带小孩,没有发挥的地方。”
“我没有社交圈,没有朋友,我也想出去工作。”
听得人心酸无比。
现实生活里,又有多少妈妈像她一样,拿起工作放不下孩子,担起责任顾不上自己?
隐入家庭的日日夜夜,她们被孤独席卷,被疲惫消磨,时刻在失控边缘徘徊。
亲人大多难以感同身受她们的苦与累,甚至会轻飘飘地说:
“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女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任由她们,一点点滑向失落的深渊。
主体性缺失,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代人的隐伤。
社会的期待,同龄人的惯性,都会让妈妈们怀疑自我需求的合理性,尝试去把成就感,建立在家务和孩子上。
可这样真的能幸福吗?
《奇葩说》詹青云曾说:
“我的妈妈,牺牲了她人生更好的可能,是为了成就我。
如今我长大了,读了好的大学,找到了好的工作,突然我来到这个年纪,社会也要求我,牺牲自己最好的年华来成就我的孩子。
我们家一代一代这么成就着,到底成就了谁呢?”
让人一声叹息。
时刻以家庭为重心,并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反而会让后代也陷入同样的困境中。
可是,这似乎成了一道解不了的题。
越来越多女性,被裹挟也好,“自愿”也好,依旧选择把价值感和家庭深度绑定在一起。
不甘于受困却无可奈何,想逆流而上却被迫牺牲。
只能整天盯着鸡毛蒜皮的琐事不放,试图从狭窄的生活缝隙里,抓住一点点为数不多的可控感。
No
-mama-
03
已婚女性如何找回失去的价值感?
著名教授上野千鹤子,曾向所有女性倡议:
“不要急于将无依无靠的心转向婚姻和家庭,婚姻也好,家庭也罢,都不是女人的人身安全保障品。”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自我的主体性缺失,更可怕的了。
当付出与获得感严重失衡,我们要做的,不该是默默忍受,而是去重新找回笃定的内核。
如果你对此感到迷茫,希望下面几点建议,能帮助到你。
1、发展兴趣爱好
旅居博主红姐,一度把丈夫和女儿,视为生活中心。
甚至女儿毕业后北漂,她都要去陌生的城市,照顾女儿饮食起居。
可母女俩住在一起矛盾不断,不是她嫌女儿吃外卖不卫生,就是女儿嫌她太唠叨。
后来红姐想明白了: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与其替孩子操心,不如为自己而活。
为了完成年轻时环游世界的梦想,红姐开始了四处旅居的生活。
她去了云南,去了广东,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经常约着一起喝茶、跑步、唱歌。
红姐也因为有了新的精神寄托,开阔快乐了很多。
人生的活法有很多种,不必时刻把生活重心,放在家庭、孩子上。
闲时养花,忙时泡茶,空时唱歌,累时旅行……
发展一项以上的兴趣爱好,你的灵魂将得到滋养,活得更舒展,更幸福。
2、合理分配家务
《爱是一种力量》里说:“爱是分担,分担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家庭这个小单位里,没有任何一个成员,可以理所当然地撇开家里的大事小事不管。
如果你是那个大包大揽的家庭主妇,可以适当给自己放个假。
让伴侣参与家务之中,体会你的辛劳和不易;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必什么事都自己揽下。
做家务从不是女人的天职。
一家人守望相助,共同分担,小家才能建设得越来越幸福。
3、保持自我成长
见过很多女人,每天不是围着家庭转,就是围着孩子转。
她们的成长几乎停滞,不了解新闻,不接触新圈子,甚至连滴滴打车怎么用,都不知道。
缺乏成长性的女人,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
所以,不管在什么境遇下,都不要忘记充实和提升自己。
多读书,多破圈,树立每个阶段的人生目标。
唯有不断向上生长,才能遇见美好的自己,和辽阔的远方。
No
-mama-
04
有句话说得好:
“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走出自己的路,才能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很高兴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目前的困境,不甘心困在妻职母职的牢笼里。
也有很多男性,开始主动承担家务,并且鼓励妻子走出去。
我们也希望,每个经历过低谷期的女性,都能找到自己笃定的内核,活得自洽而舒展。
不必紧绷,不必强撑,也不必盯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不放。
给自己放个假,培养爱好,放松心情,找到舒服的生活方式。
或许每个人要走的路不一样,但无论哪一条,幸福都是我们终极目标。
文章最后,想问问大家,成家后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点个【在看】,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跟随内心,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微信改版,做到以下三步
星标★点一点,我们每天见!

推荐阅读
25岁女教师拍了一条“性羞耻”视频,全班小学生哄笑,十几分钟后,事件反转……
小学女生因名字“简单”红了,连名带姓才2笔,老师:我念不出口
作者:竹西。本文获授权转载自于十点读书(ID:duhaoshu),转载请联系原公号授权。
本期编辑:精神一米七。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