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的配车、餐补取消之后,碧桂园董事们的年薪也从几百万、几十万统一降到12万。杨惠妍在几天前的月度会议上表示,杨氏家族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公司。最近4个月,碧桂园一顿操作猛如虎,已完成境内债展期,保交楼也在顺利进行,现在又是一轮更大力度的降本增效,接下来,就看销售如何了。
作者 |李   逗
编辑 |孙春芳
运营 刘   珊

集体降到月薪1万

“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探索出一条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的有效路径。”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刚在12月8日的月度管理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完这番话,4天后,碧桂园高管的“脚踝斩”降薪动作就落地了。
12月12日晚间,碧桂园发布公告,结合行业和本公司实际经营需要,本公司执行董事杨惠妍、莫斌、杨子莹及非执行董事陈翀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
其中,杨惠妍年度薪酬由37万元调整至12万元;莫斌年薪由300万元调整至12万元;杨子莹由200万元调整至12万元;陈翀由37万元调整至12万元。
四名核心高管每位的月薪集体降到了1万。曾经,碧桂园的人才高薪屡创行业纪录。但这次,碧桂园又以创行业的高管低薪,再次加重从业者们的焦虑。
虽然说这些高管并不单单靠工资过活,但在当下时刻,它代表的是一种姿态:管理层和公司同甘共苦、杨氏家族是愿意积极解决问题的。
而作为屡次登顶富豪榜的常客,杨氏家族手中的筹码并不少,杨惠妍更是曾十次登顶胡润女企业家榜单女首富。
据Wind统计,从2007年上市至2022年期间,碧桂园累计分红约709亿元。其中,2018年至2020年连续进行百亿分红。而由于杨氏家族常年持有碧桂园接近60%股权,累计分红约420亿。
作为控股股东,杨惠妍也在全力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据碧桂园消息,上市至今,杨氏家族已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总额约410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
不过,这轮高管降薪最猛的,还要属曾经年薪高达2.34亿元的打工皇帝莫斌。莫斌加入碧桂园已经22年了,随着碧桂园规模频繁创新高,莫总裁的薪酬也跟着升到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
莫斌)
据WIND披露,2017年至今6年内,莫斌共有4年薪酬超过5000万,其中于2021年薪酬高达2.343亿,平均年薪约1亿元。
但时至今日,莫斌的年薪不光再降到12万,就连碧桂园给高管的日常配车、食堂餐补,也都一并取消了。
碧桂园介绍,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车,确有工作需要时通过申请公务派车或使用自有车等方式,实现车辆费用集约管控、成本降低。
地产行业没拉垮前,很多头部地产公司都会给高管配车,免费体检、免费食堂更是一应俱全。但现在,职业经理人也不得不到了共苦阶段。
“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2023年比2021年大幅降低近60%。”碧桂园表示。
一位在碧桂园工作多年的内部人士对「市界」透露,“项目上的餐补也都直接砍了,加入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见项目上不包饭的”。
曾经,碧桂园的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双双登顶宇宙第一,离不开其大手笔的激励制度。凭借跟投、股票激励等措施,众多高管短短几年内都实现了财富自由。
但短短两三年后,不管是地产的项目激励机制、还是物业的高估值奇迹,都难以看得到了。2023年碧桂园高管薪酬较2021年下降86%,这些高管包括公司总部副总裁、职能中心总经理及以上高管、区域总裁。

调架构,全力保交付

靠降薪、行政开支缩减而来的费用,毕竟还是杯水车薪,并不能稳住碧桂园的经营局势。行业持续低迷下,碧桂园全公司上下都急需信心。
12月8日,碧桂园对公司极端情况进行了敏感性模拟分析后,杨惠妍给大家分享了一个较为乐观的结论。
会议现场,杨惠妍表示,保守计算情况下,只要我们存货资产正常销售,即使假设我们不买地、税收没有减免、不考虑一体两翼的新增贡献,未来十年碧桂园仍将持续保持正资产。
她还说道,对碧桂园修复资产负债表非常有信心。“碧桂园资产负债表良性、资产大于负债,净资产超2500亿元,已获取的权益土储约7800亿元,净经营性现金流保持为正……”
管理层们说了保交楼,说了信心,说了资产大于负债,还特别提到,“未来十年碧桂园将保持正资产”,但这些美好愿景的所有前提是,“存货资产正常销售”。
而在当下,今年11月,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额只有61.1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碧桂园11月的销售额仍有260.1亿。
杨二小姐对此也十分敏锐。碧桂园管理层表示,要把握12月销售关键点——加大库存去化,“一是要调动全民营销努力突破专项盘活,促进现金回笼。二是要盯紧年末回款,做好年底逾期应收款清收。三是要提前筹划春节返乡工作。”
当下,保交付依旧是碧桂园最要紧的任务。据碧桂园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其已累计交付房屋超50万套,累计交付面积6043万平方米,涉及31个省份,240个城市,交付量处于行业第一。
杨惠妍说道,未来的12个月,交付挑战会进入深水区,2024年碧桂园交付量预计超过40万套,数量仍然庞大。“保交付是非常艰难、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希望大家严阵以待,高度重视,做好前置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保交楼管控,碧桂园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调整。12月初,碧桂园将其中14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新区域。调整完成后,公司总的区域个数只剩下21个。
而曾经,碧桂园的区域公司数量多年排在行业前列,但在短短2年内,其区域总数从2021年底的206个,缩减至21个,大量高管和一线员工们随着这些调整而离去。
一位碧桂园子公司员工对「市界」说道,“因为离职人员过多,公司已经有几百台电脑给二手回收公司了。”根据半年报数据,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员工人数从69932名减至58140名,一下子少了近1.18万名员工。
仍在努力保信用
调整架构、主动降薪的同时,市场对于碧桂园的担忧也一直没有停歇。当下,碧桂园仍在努力解除债务警报。
债务问题出现的第一个月,碧桂园于9月18日完成旗下9笔境内公司债券的展期,涉及金额达147.04亿元,为境内债的到期时间又争取了3年时间。
碧桂园总部)
但想完全排尽所有的雷并不容易。12月13日,碧桂园旗下一笔规模为8亿的债券“22碧地02”,将支付到期支付本金利息,票面利率4.88%。
和此前曾展期的境内债不同,该债券原本是民营房企融资支持试点项目,由CDS增信保护的公司债。这是作为曾经的示范房企,碧桂园的债券发行得到监管关照的体现。
也因此,此前境内债展期的债券中,并没有包含由CDS增信保护的这笔交易所公司债。但如今,到了兑付期来临时,这笔8亿元的境内债券,让碧桂园再次感到头大。
而在关键时刻,碧桂园等来了债券兑付的资金,来源则是3年前那笔投向万达商管的30亿战投资金。
12月13日,碧桂园公告称,将8亿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全部回售。而据财联社报道称,筹措来源正是源自3年前投给曾经的老搭档——万达商管股权投资的赎回款。
对于急缺资金堵漏洞的碧桂园,这笔资金解决了一大难题。在12月14日的最新公告中,碧桂园表示将出售珠海万达商管1.79%股份,金额30.7亿元。
不过,虽然解决了境内债的信用违约危机,但在碧桂园最头疼的美元债重组问题上,仍有许多棘手难题,而考验也很快将在一个多月后到来。
据「市界」统计,2024年1月27日,碧桂园即将到期一笔9.65亿美元债,此后于2024年4月8日,也有一笔到期的5.37亿美元债需要还。
如今,市场各方仍在密切关注银行方的态度和举动。从“三道红线”到“三支箭”,再到“三个不低于”,房地产市场形势突变。
监管层对房企融资政策有了调整动向,各大银行开始对房企们嘘寒问暖了起来,碧桂园同样也成为了多家银行的受邀对象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碧桂园接连获邀参加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组织的房企座谈会。作为“已出险”房企,能被邀请参加并不容易。
不过,虽然说银行组织的座谈会,凸显了对房企的支持态度。但对于等着救命钱的房企们而言,想要等到政策真正变成真金白银,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一家银行从业人士对「市界」表示,“即使房企被列入白名单,银行在真正融资前也还会三思,斟酌是否给到贷款,不一定会给企业融资便利。”
4个月前,两笔总计约4500万美元的美元债利息,让这家房企巨无霸陷入了漩涡。而发布违约消息的几天前,碧桂园还在其官网醒目位置发布了,位列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206位的喜讯。
那是宇宙第一房企连续第七年上榜,但这种遥遥领先的局面,往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
©市界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沟通建议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需求请联系:13811292543
如无特殊说明,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