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童行,请:
点击上方名片进入公众号主页-
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往期学员会在这里分享自我成长故事。以后,我们都会不定期和家长们见面,今天的成长故事来自于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尔尔小队长的学员——子阳妈妈。
新生、愿望
相信每位爸爸妈妈和我一样,都是带着无限美好的愿望,迎接新生宝宝的到来。我们看很多的育儿书,怀揣着慈爱的笑容,带着必胜的信心,想要大干一场。
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没有太多要求和限时任务,生活一直都是风平浪静。虽说不上精彩绝伦,但也都是岁月静好、母慈子孝、按部就班,平淡中时时带着惊喜走来。
孩子在肉眼可见的快乐中成长,作为妈妈,以为那就是未来将一直有的样子。
反转、痛苦
一切在满心期待的小学生活中戛然而止。
原本,孩子被童行的四个通识课、百科全书喂得饱饱的,动不动阿基米德、门捷列夫、牛顿挂嘴边,浴桶里玩出了很多浮力、压强、表面张力的试验,虽没有幼小衔接提前学,但远远超过当年的我了,我心里甚至还暗戳戳认为,孩子是个学霸。
但改变一切的节点,我依然记得那么清晰。
老师说全班有三名同学是左手,问我要不要让孩子改成右手,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那是孩子本来的样子,不用改,也改不了。最后,老师提醒说,全班只有我家娃是左手了,虽然坚定,但心灵深处还是有轻微的颤抖。
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但家长群里会有提醒,时不时刺激一下你的小心脏。
直到被老师提醒,孩子上课发呆、拼音不熟、计算不快、写字太慢、字也难看,定时完成任务时,就只会盯着钟表,课堂照片里,出现孩子让我心律失常的空洞眼神和苦瓜脸。
这幅面容我实在太陌生了,让人难以接受。我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业,想着,就那点东西,学学不就一切都解决了吗。
然而,现实却完全不在我想象。
孩子在家上蹿下跳只知道玩儿,会为了没有时间玩儿而大哭不停,作业本拿来画小人儿,安排的古诗答应的爽快却不背,我演示个算法,一眼没看到,他能沿着一旁的防护栏爬到棚顶,挂在那里笑眯眯地看着我。
我真是只有一声“哎!”。
一开始我还能用半生修为压住怒火,耐着性子和娃说话、讲道理。但用不了几次,这种完全失控的状况,就会让我胸闷、心悸、火气上头。
情绪失控的怒火,像开闸一般倾泻而出。
孩子被吓得全身紧绷,片刻的呆若木鸡后,发出雷鸣般嚎叫,冲过来紧紧抱住我,泪眼汪汪地抬头望着。
而我也会对刚才发脾气的那个自己感到恍惚。一切好陌生,我们都被疯狂和怒吼吓了一大跳。
激动的情绪,是很难快速平复的,我和孩子都会有病去如抽丝般的虚弱无力。
继续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即便孩子被迫坐回座位,也会不停地看着我、时不时撇一下嘴。
我会把所有的错归咎于孩子,认为是他在和我对着干。
哎!我耐心讲的道理他也不听,他就想未来变得不幸让我伤心,明明就这么简单,一分钟的事儿,你怎么就是不学。这么点儿东西,你学完再玩,就不行吗?哎!
这样的事情,隔三差五发生一次。几次三番后,我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疲乏倦怠、情绪抑郁,而孩子则像围观一颗易燃易爆危险品,想靠近又不敢。不停的观察,但凡我脸色不好看,他就会怯生生冲过来抱住我说:“妈妈!不要生气!”。
到后来,“戏”演得越来越逼真,我还没说话,孩子就能哭个崩溃。我甚至会嫌弃学习不好的他。甚至会愤愤地想:哎,那个谁,你是上天派下来收拾我的吧,为什么我都照书养了,你怎么不照书长!你不用上学了,直接去演电影好不啦!
焦虑、挣扎
我焦虑、失眠、不能接受。
不能接受,我的孩子被老师看成差生;不能接受,我的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虚弱无力;不能接受,那点东西能打倒我的孩子;不能接受,他未来碌碌无为、生活贫苦。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久久地盯着熟睡中的孩子。
还是那个浓密的长睫毛;还是那个圆溜溜的小鼻头;还是那个棱角分明、肉嘟嘟的小嘴巴;还是那个弹指可破、水嫩嫩的小脸蛋;还是那个,我爱笑爱闹爱展示发现的小可爱;可我们现在都不快乐。是我要求多了吗?我只想你学习中等就好了呀。
我开始盲目的翻看育儿书,其实,有些书只会加深焦虑,因为书中的孩子,不会讲道理不听,他们太和谐了,似乎你怎么引领,孩子就会无障碍的往你指引的方向去发展。
照书养不好使呀,我该怎么办?
结缘、发现
因为孩子用着童行书院的通识课,所以我知道童行书院,饥不择食下进了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在这里跟着景芳老师研读心理学书籍,还有一个微信小队,里面有很多志同道合的队友,平时用来分享、提问和交流。
原来,那么多父母和我一样;
原来,那么多孩子和我儿子一样;
原来,我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孩子;
原来,我在错误的道路上在狂奔;
原来,我费劲心思做的,还不如不做;
原来,曾经的我还不如孩子,我怎么都忘了呢。
不知不觉中发现并内化了,如何理解孩子、如何看清自己、如何分析焦虑、如何调解矛盾,润物细无声中,我发现了自己巨大的改变。
经过景芳老师带领,我意识到:
玩儿是人类的天性;家长在用心情、本能和过往的单一经验,辅导经验尚浅的孩子;我们经常给未来编造恐怖故事,内耗自己;语言暴力、情绪伤害、共情不够是硬伤,却随处可见;孩子还不懂情绪控制和表达;孩子天生能敏锐感知别人的情绪;过度压力只会让人想逃跑;焦虑、抑郁情绪持续笼罩下,生活在走向歧途。
还记得生命之初,你许给孩子的愿望吗?当你因为孩子的现状焦虑愤怒的时候,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其实也这样吗?
你发现了么,如果被情绪裹挟,那么无论是小时候还是现在,甚至是将来,你会永远在无意义的焦虑里往返徘徊却不得解脱。
我不想成为曾经的我讨厌的样子;
我也不想和孩子的关系进入无解的死胡同,以后全靠理智来支撑;
我更不想以后我的人生永远在负面情绪里纠结,永远在揣摩和追赶孩子,永远在各头奔波。
……
怎么样才能破局?
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我还真的渐渐摸索出了适合我的方式。
现在的我这样想
1、
活在当下、过好当下,不给未来编造恐怖故事,更不为编造的恐怖故事去消耗。
2、
相信阿德勒说的,任何人都趋向于克服自卑追求卓越。
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一辈子很长,静静的等待去发现,就算时日不长,也不能放弃生命的质量。
3、
适当的压力会让人前进,过量的压力只会让人逃避。
批评、指责、压迫下,孩子会发展出,没有自信、委曲求全、害怕失败、拒绝尝试等诸多负面情绪,这都不是我们父母愿意的。
4、
肯定和捧场,孩子才会生出自我价值感。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说:“如果你没有去否定孩子,他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他会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孩子”。
人生从来不是一场淘汰赛,每个孩子天赋不同,只有在他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5、
作为父母确实需要修炼,因为养育孩子,漫长而富有挑战。
要放弃对完美的执念,允许自己当下的做不到,有让事情变坏的勇气。没有牺牲、没有拧巴,才能轻松发展自己。而且,松弛带来理性,理性经常会迎来转机。
6、
不存在别人家爸爸妈妈和孩子。
不管看上去多宁静致远、睿智闪烁,都有崩溃、心碎、手足无措的时候。你可以默念:我不是一个人,她和我一毛一样,都会爆炸、撂狠话和脆弱,这些都正常。
然后吃好喝好睡好玩好,精神足了,还是一条好汉。
7、
在底线以上,给孩子想要的。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父母就不要大包大揽;高敏感的孩子需要被发现,父母就不要只盯着不足;孩子做了决定,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孩子累了、烦了,父母要敢于让他歇歇,松弛有度才能长久。
8、
玩儿是天性,人人都爱,包括长大成人的你。
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游戏。向孩子传授武功秘籍吧,包括电子游戏。当一个属于他的偷奸耍滑、不正经的玩伴,父母并不比孩子技高一筹。
电子游戏,我和孩子一起玩,听他介绍、探讨迷人原因、欣赏设计、学习规则、突破难关、学会控制;语言表达不好,就多和孩子聊天、谈天谈地谈人生;词汇不够,词语接龙、成语比赛;计算不好,做家务挣钱后全花掉。
玩有大用处,什么都可以变成好玩儿的事,家长开动脑筋,自己能防变老,孩子能变成有趣的人。
9、
拆分难度、搭建脚手架,一点一点去进步。
10、
时刻注意和体会情绪,并说出来。
教会孩子识别情绪、理解情绪、接纳情绪;教会孩子自由有边界、能力有限度、该妥协时淡然接受、该试探时勇敢去较量;
孩子尚小,只会用哭闹表达需求、操纵父母,没毛病,大人也再用。
另外,体会别人的情绪,是孩子要有的经历,父母要坦诚地把“坑”给孩子看,压抑不代表没有,承认和接纳自己能力、精力、意愿有限不可耻,这也是最能给自己和孩子安全感的做法。
父母的阴晴不定、捉摸不透、伴君如伴虎对孩子才是极其难受的;
最后,不用为曾经疯狂的自己感到愧疚,阿德勒说环境本身不会影响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赋予环境的想法才决定你是怎样的人。
并且想法变了,大脑会自动筛选对应的记忆进行匹配,相信我没错的。
和孩子一起,抱团取暖、相互慰藉、相互疗愈、平静下来吧。
11、
教会孩子欣赏失败,奖励失败、兜里揣着失败拾级而上。
失败才是常态,失败才能引发思考、靠近事实本真。世界不顺我意没关系,我的价值不会因为碰壁而降低。人生是流动的,不会被几个疏忽和差池击垮,击垮人的是恐惧踩坑和翻车。
要学会的是多多收集和整合各方面的信息,理性权衡利弊。
给孩子爱的陪伴和赞美,让他练习面对未知、不确定、陌生和困难时,不恐惧,从心做选择,天塌不下来,塌了也先砸不到你。
12、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套思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在练习了。
学习是为了给孩子视野,了解现有的社会,练习思维。学校内容不是孩子唯一的学习使命。
群岛大学认为“学习在窗外,世界即教材,他人即老师”。
13、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找到自身优势和生命的意义,并身心健康,这样才能拥有强大的抗挫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人生的幸福。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威廉.戴蒙说过,只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人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创造力和深度的满足感。
14、
我要求自己使劲,再带动孩子。
运动、阅读我觉得很重要,但我不会强迫孩子。如果孩子想和我一起,我便绘声绘色、不走寻常路的朗读,让孩子觉得书里内容好听儿又好玩儿;和孩子一起比赛运动,利用身边可得的条件,创造可以动起来的活动,比如安装家用单杠、开发乒乓球各种玩法。
其实,随便什么都可以起到锻炼作用,或练就眼力、或协调平衡、或成就思维。用心了,总能发现它们的价值。
请坚信,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学校学习成绩来得更重要。
把爱用对地方
突然想起宫崎骏的动画片《辉夜姬物语》了,当年只是条件反射似的说:“父母给的不是孩子要的”,但现在我却泪流满面,爱确实要用对地方
加入俱乐部一年多了,用我感受,给大家推荐一下,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性价比很高。
高在,我们不用在茫茫海洋里寻找方向;高在,我们不必仔细研读每一本陌生的心理学书籍;高在,书单体系经过高手实践打磨;高在,景芳老师切中要害的谆谆解读;高在,能让人直达事物的本质;高在,成就了孩子,更成就了自己;高在,小队里报团取暖的真实;高在,多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高在,理论立马转化成实践的喜悦;高在,原来你我都可以。
写在最后
我很庆幸在我迷失焦灼的十字路口,遇到景芳老师的能量柱。
进入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让我浸泡在正能量的海洋里,变得无比坚定自信,拥有充足的力量,对付吞噬能量;
非常感谢队里小伙伴的报团取暖,带给我无比的真实感,让我不在孤独,还拥有能量,成为真正能为孩子遮风挡雨的港湾。
所以,欢迎大家来试试,成为我们大家庭的一份子。
还不知道自己能写这么多,只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小启发就好,找到正确的方向爱护我们的孩子。
祝愿各位爸爸妈妈、可爱的小朋友们,都能拥有美好、充满怀念、不留遗憾的小生态。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去看看。 
12月24日,童行父母俱乐部21队开营,期待跟您一起科学温暖育儿愈己~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年终大促倒计时三天......
三年课程6折起,还赠超值礼物,翻身鸭拍拍灯、精选书籍……
活动截止时间:12月20日24时
扫码了解更多
作者 | 子阳妈妈
医学硕士,资深育娃探索者,育娃连带愈起了自己,旗下有聪明伶俐暖男一小枚。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