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发展青少年的天赋》限时特惠包邮 36原价¥962023年12月28日活动结束。
很多妈妈喜欢聊与孩子有关的话题,其中一个永恒主题就是怎么培养孩子。
该不该打孩子?让孩子学认字,是从他3个月大开始,还是从他3岁开始?每天练钢琴,应该让孩子练1小时还是4小时?孩子每天的时间是应该由父母安排满档,还是应该给予他自由,让他自己来?人生的起跑线到底在哪儿?······孩子还小,谁也没真正养出过成功人士,所以,妈妈们聊起来也都是纸上谈兵。
那时候我就想,其实,过来人培养孩子的经验、教训应该是非常有用的。但是,想要寻找过来人的经验也不容易。市场上的育儿书琳琅满目,到底有多少参考价值?而且,很多书讲的仅仅是某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未必对自己家孩子管用。就算管用,孩子考上了一所好大学,他离成功也还远着呢。要真想听成功人士父母的经验,为什么不听听诺贝尔奖得主、奥运冠军的父母怎么说?
但这也是困难所在。因为这些父母中的大多数不混论坛,也没几个人写书讲他们是怎么把孩子培养成诺贝尔奖得主或者奥运冠军的。除此之外,促使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是因为父母教得好,还是自己智商高?是因为上了好学校,还是因为“天上掉馅饼”?单看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很难看得出来。所以,有人说成功之路不可复制。但是,就算别人的成功之路不能完全复制,也总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吧。
教育学专家在研究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的时候,同样也有这个问题。大多数这个方面的研究都是短期的,比如,一组6岁小孩学钢琴,一组6岁小孩学电脑,一组6岁小孩学画画,还有一组6岁小孩什么都不学。然后过几个月后看看这几组小孩之间的学习成绩有没有区别。或者,一组小孩学奥数,一组小孩打算盘,然后过一段时间看看谁的数学成绩好。诸如此类。但是,这种短期研究还不能证明某种方法对小孩的长期发展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也有教育专家做相当长期的研究。比如一项非常著名的、历时最长的纵向研究,它是由美国人刘易斯·特曼在将近100年前开始的。当时,他是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教授。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和他的团队追踪观察了1500多名超常儿童,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教育经历、个人成就。后来,特曼去世了,但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以及后来人还在继续研究,他们把这个项目坚持到了最后一位被调查者离世。结果,虽然这项研究确实硕果累累,但对于回答“怎样培养孩子才能让他们取得重大成就”这个问题,却没什么帮助。因为,这些超常儿童长大之后,绝大多数并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成就。当然,这也不能怪研究人员,特曼他们没有预见未来的本领,当初开始研究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将来这些超常儿童中谁能成才。
所以,看了这些研究,听着妈妈们的争论,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去研究那些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要想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促使他们成才,最好的办法,难道不应该是从已经成才的人那里寻找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共同之处?
但是这条思路也并非容易实现。第一,多数成功人士在功成名就时已接近中老年了,对小时候的事情不一定记得准确。我们看著名人物的传记,就会发现,有关他们小时候的章节往往很短,很多时候甚至一笔带过。第二,成功本身很难定义,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都是独特的,很难说有没有什么规律真的能被总结出来。
所以,当看到《成才之路:发展青少年的天赋》一书的时候,我有一种“终于找到了”的感觉。这本书是一项系统研究的总结,是芝加哥大学一组教育研究人员在1985年出版的。他们的研究目的是发现成功人士成才的普遍规律,理解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理念﹑父母为孩子成才所做的付出及学校和老师在成功人士成长中所起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音乐、艺术﹑体育、数学、科学、医学6个领域里获得世界级成功的人士,包括著名钢琴演奏家、雕塑家、数学家、神经学家、奥运会游泳运动员和网球冠军。他们访谈了这6个领域里共100多位成功人士,以及他们的父母,详细记录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刻画了不同行业的成功人士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由此,他们不仅总结出了这些成功人士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之处,也总结了各个领域的不同之处。
在国外的教育研究领域,像本书中这样的大规模研究是很少的。在国内的教育类图书市场上,本书正好可以与讲述教育成功个案的众多书籍互补。虽然这本书是对于一项专业研究的总结,但它却不是干巴巴的专业报告,而是写给所有对共鸣。本书作者的文笔流畅,他们对于这些成功人士早期生活的描述,特别是引用的成功人士和成功人士父母的自述,不仅读起来生动有趣,而且引人深思,甚至常会让人感动。
在我看来,这本书很有价值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总结出来的成才要素,有一些与国内的流行理念非常不同。比如,国内父母和老师普遍认为: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钢琴演奏家,那就一定要尽早让孩子开始学钢琴,从小就开始进行高强度训练。但是,芝加哥大学的这项研究却发现,他们所调查的二十几位国际级年轻钢琴演奏家,开始学钢琴的平均年龄并不小,练钢琴的时间并不长,多数第一任老师的水平也不是很高,这些老师教给学生的技能并不多,但他们给学生牢牢建立起了对音乐和钢琴的热爱。这种热爱,在几年之后,会转化为他们长期自觉练琴、严格要求自己的毅力。再比如,说到数学家,我们想到的可能是那些从小到大在学校里的成绩一直拔尖的学生。但是,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数学家在上学期间的成绩并不优秀,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认为学校对自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本书虽然已经出版30多年了,但是到现在,它仍然是美国一些超常儿童教育协会的推荐书。它的内容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被新的研究成果频频证实,比如,前几年一项对于国际象棋大师的研究表明,大师与高手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不在于智力、训练时间,而在于对国际象棋的“痴迷程度”。
我相信本书里讲述的成功人士的故事会让父母和老师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它的结论也会让人得到很大启发。我还相信,它可能还会让更多人意识到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拍拍脑袋想出一些教育理念并不难,但是,这些理念是否正确、是否实用,不可仅凭想象去判断,也不可人云亦云。教育孩子、培养人才,什么才是有效的方法,也是要通过实践检验的。
译者 刘菁
本书是一项系统研究的总结,研究目的是发现成功人士成才的普遍规律,理解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理念、父母为孩子成才所做的付出以及学校和老师在成功人士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本书涵盖音乐与艺术、体育、数学和科学、医学六大领域100多位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成功人士从童年开始直到成功的完整故事,通过其中的细节突出展示成功人士学习过程当中独特和动态的一面,使读者能够捕捉到成功人士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从而汲取他们的经验。
16开软壳平装,内文页采用80g轻型纸,油墨清晰无异味,推荐给0-18岁孩子的家长阅读参考,发掘孩子的天赋和才华。
版式:Xman.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