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过孩子的家长,多多少少听说过“口水疹”这种称呼,这在宝妈群体特别常见。
实际上,医学上并没有“口水疹”的说法,它不是一个严格的医学术语,而更像是一个非正式的俗语或流行用语。
大众习惯用它来指代发生在婴幼儿口周、下巴的皮肤问题,比如皮肤泛红、起小颗粒,同时可能伴随有流口水,所以自然地称之为“口水疹”。
从皮肤科医生角度来看,“口水疹”未必都和口水有因果关系。大家常说的“口水疹”,具体是什么问题?其实这有好几个可能,比如: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这个问题确实和口水有关系,尤其是2到6月龄流口水增多期间,在口水频繁刺激皮肤后出现的疹子,就可能是这种皮炎。除此之外,还可能受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加重,比如频繁擦拭口水(有机械摩擦)、频繁使用奶嘴、脸蛋有食物残余。
这种皮炎一般就局限在口水接触部位,不会特别严重,往往瘙痒不是很明显,其他皮肤部位没有类似情况。
应对方式不复杂,主要是保持口周的清洁,减少摩擦损伤,少接触其他加重因素。如果要用护理产品,可以使用凡士林来隔离和保护,一般不需要常规抹药治疗。
2.特应性皮炎
这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它的主要原因是体质问题,在婴儿期喜欢长在脸蛋、口周、下巴、脖子等部位,容易被误以为是口水引起来的。
特应性皮炎往往表现会更严重,有明显的瘙痒、抓挠,皮疹还可以出现在耳朵、四肢、身上,包括一些皱褶部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单是护理(比如减少热、汗水或机械摩擦、勤保湿),未必能够控制住这些疹子,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
3.其他皮肤病
像口面周皮炎、舌舔皮炎等别的皮肤病,也喜欢长在口周或下巴。
口面周皮炎也叫做口周皮炎,有的和长期、反复的局部外用/鼻喷/吸入糖皮质激素(俗称激素)有关系,表现是发红、小颗粒或小脓疱,瘙痒不太明显。治疗上需要避免可疑因素,然后找医生开具外用药物,定期复诊。
舌舔皮炎则和孩子频繁舔嘴唇、咬嘴唇、抿嘴唇等行为习惯有关系,表现是一圈或一片发红。治疗要点是避免不良习惯,其次才是局部护理和必要时抹药治疗。
总之,口水疹并不是正式的用语,如果孩子在口周、脸蛋、下巴等部位反复有皮肤问题,且担心影响孩子的健康,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就医评估,医生分析清楚具体病情和诊断后再针对性地治疗。
如果你有皮肤方面的就诊需求,可点击下方医生名片进行问诊。
参考资料
[1] VerywellHealth. What is a drool rash?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drool-rash-7483483
本文作者:皮肤科唐教清医生
医学校对:皮肤科倪春雅医生
排版:汤銮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