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奥特曼创立的非营利与营利结合的“利润上限”架构最终促使他自己被迫出局。受访者称,对OpenAI能否能作为一个独立公司长期继续发展持怀疑态度。
本文字数4465,阅读时长约14分钟
文|财经E法 樊朔
编辑 |郭丽琴
自2022年年末开始,美国初创企业OpenAI开发的通用型聊天机器人——ChatGPT系列持续引发全球热潮。没想到,一年后的今天,一场多次反转的“宫斗”让这家红到发紫的公司的前途急转直下,迷雾重重。
自OpenAI及其相关的大语言模型赛道火爆出圈开始,有关该赛道带来的技术创新和商业的正向推动,与对现有法律、安全、伦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引发公众关注。从现在曝露的信息来看,这些外部的分歧,已转化为OpenAI内部撕裂的重要原因。
这场撕裂持续到第四天, OpenAI再次迎来“变局”。
当地时间11月19日23时53分,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社交平台X宣布,前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 和 前OpenAI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 )及其同事将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的高级 Al 研究团队,微软将为他们提供其团队所需的资源。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社交媒体宣布,前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 和 前OpenAI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 )及其同事将加入微软。
随后,在当地时间5时15分,被认为是本次矛盾的关键人物、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在X发文表示:“我对自己参与理事会的行动深感遗憾。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 OpenAl。我热爱我们共同建立的一切,我将尽一切努力让公司重新团结起来。” 山姆·奥特曼随即转发并配文三颗爱心。
但本次矛盾引发的剧震显然已经席卷OpenAI,“权力的游戏”最终演变成“人民的名义”。
当地时间11月20日,OpenAI有超过700名员工签署联名信——该公司员工总数约为770名。联名信称,理事会“解雇”山姆·奥特曼和前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的做法“已经危及了我们所有的工作,破坏了我们的使命和公司”。联名信还表示,除非理事会辞职并恢复奥特曼和布罗克曼的职位,不然这些员工将加入微软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门。令人玩味的是,伊尔亚·苏茨克维是联名信的签署人之一。
此前,据多家媒体报道,OpenAI理事会将聘请海外直播平台Twitch联合创始人兼前任CEO 艾米特·薛尔(Emmett Shear)担任CEO。
财经E法就上述情况询问了OpenAI,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微软的一名新闻发言人告诉财经E法,微软将继续致力于与OpenAI的合作,并对产品路线图、在微软Ignite大会上宣布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继续支持微软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充满信心。
人事巨变将会为OpenAI的前途带来哪些影响?AIGC行业格局是否会经历洗牌?华泰证券科技与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黄乐平告诉财经E法,“宫斗”事件之后,他对后续OpenAI能否能作为一个独立公司长期继续发展持一定怀疑态度。“OpenAI本来有机会成为和谷歌、微软比肩的科技平台企业,非常可惜。”黄乐平说。
01
商业扩张与安全发展之争
OpenAI本次变动发生于11月17日。根据格雷格·布罗克曼在社交媒体的发文以及多家媒体报道,山姆·奥特曼于11月16日晚收到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的消息,要求其参加第二天的谷歌线上会议。正是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山姆·奥特曼得知了他被解雇的决定,格雷格·布罗克曼作为理事会成员之一对这次会议并不知情。
11月17日中午,格雷格·布罗克曼收到了伊尔亚·苏茨克维的消息,要求通话。在随后的线上会议上,格雷格·布罗克曼被通知已经被理事会除名,但由于他对公司很重要,将保留他的职位。
当天OpenAI在官网发布消息宣布山姆·奥特曼被解雇,格雷格·布罗克曼被理事会除名,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被任命为临时首席执行官。OpenAI表示,在奥特曼离职之前,理事会进行了审慎的审查,得出的结论是,他在与理事会的沟通中并不坦诚,阻碍了他履行职责的能力,理事会也不再相信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
11月18日,格雷格·布罗克曼也宣布辞职。
此后,OpenAI内部员工以及外部投资者向管理层施压,要求撤销对山姆·奥特曼的罢免。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月18日,OpenAI内部多名员工联名要求“公司理事会下午5点辞职”,包括微软与美国风险投资公司Thrive Capital这两大外部股东在内的投资者们也向OpenAI理事会施压,要求撤销对山姆·奥特曼的罢免及董事职务撤销的决定。
11月19日,山姆·奥特曼与格雷格·布罗克曼重回OpenAI与理事会进行沟通。山姆·奥特曼还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张他重回OpenAI办公室的照片,只是工卡已经变为访客卡,并配文称,“这是我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戴这个”。
但山姆·奥特曼重回OpenAI的可能性已越来越低。11月20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社交平台X宣布,山姆·奥特曼和格雷格·布罗克曼及其同事将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的高级 Al 研究团队。
OpenAI并未对此次人事巨变的原因进行具体说明。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暨南大学特聘教授孙远钊向财经E法分析,正因为OpenAI迄今还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说明,加上该公司目前是整个人工智能发展的标杆性企业,导致此事引起了各方的种种猜测和指责。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基本运营理念的冲突。OpenAI的理事会中原有6名成员,除山姆·奥特曼、格雷格·布罗克曼与伊尔亚·苏茨克维三名员工,还包括Quora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亚当·迪安杰罗(Adam D’Angelo)、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战略总监海伦·托纳(Helen Toner),以及机器人公司Fellow Robots的首席执行官塔莎·麦考利(Tasha McCauley)。
孙远钊介绍,在三位非员工的理事会成员中,有两位是“理性及有效利他主义”运动(Rationalist and Effective Altruist movement,简称REA)的积极参与者。这一运动强调运用理性思维对世界产生最大效率的积极影响,换言之,更看重科技的公益作用,而非科技创造商业价值。例如,托纳此前曾在有效利他主义组织 Open Philanthropy 工作,而麦考利是另一个专注于有效利他主义的组织 Effect Ventures 的英国董事会成员。而被外界认为发动这次“政变”的主脑伊尔亚·苏茨克维,近来也越来越支持此运动的理念,认为人工智能蕴含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潜在危害,如不予以及时管控,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称,OpenAI近期在商业领域的快速扩张令一些董事会成员感到不满,认为这种状况违背了该公司“安全发展人工智能”的信条。
OpenAI于2022年正式推出了DALL·E和ChatGPT等产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了各路的风险投资者。公开资料显示,OpenAI成立至今,微软共向OpenAI投资130亿美元,并掌握了OpenAI营利业务部份的49%股权。孙远钊表示,微软已开始影响到OpenAI的整体运营理念和策略,但因为受制于非营利组织的结构,没有相应的控制权,而且其所能获得的利润也不能超越一个上限,凡是超过上限的利润都必须反馈回非营利的基金。在企求利润最大化的导向和驱使下,奥尔特曼、布罗克曼与其他四名理事成员对OpenAI的发展前景已然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且渐行渐远。
有媒体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苏茨克维在过去几周曾经因为人工智能的风险问题与奥尔特曼发生了几次冲突,希望能放缓相关产品的推出,但都没有被接受。
11月7日,在OpenAI举办的首个“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山姆·奥特曼宣布了OpenAI未来的运营计划,将推出GPT Store,未来人人都能通过自然语言创建基于自己的知识库的 AI Agent,加入 OpenAI 的应用商店,并获得分成。
孙远钊认为,这一举措基本上是要仿效谷歌、脸书、亚马逊等大型网络平台企业的模式,由OpenAI担任“守门员”的角色,形成一个新的“闭环式经济领域”(closed-loop ecosystem)或所谓的“封闭式花园”。要达成这一目标,意味着OpenAI要益趋垄断,并加速推出各种不同的产品。但这显然与OpenAI创立时的宗旨大相径庭,尤其是“安全发展人工智能”的初衷与信条,于是很可能彻底激化了其内部的对立。
黄乐平认为,OpenAI理事会在安全性和商业化之间做出了抉择。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很难理解这个决定背后的逻辑,所以也在等待OpenAI理事会进一步披露具体拿到什么证据,使得他们做出那么极端的决定。AI大模型是一个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和数据密集的产业。为全人类发展安全的人工智能的愿景确实帮助公司招到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但企业也需要不停的融资来采购GPU芯片,来满足算力需求的增长,当下AI发展那么快的情况下,选择放缓AI大模型发展速度及商业化步伐,后续如何继续吸引外部融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后会不会变成和DeepMind一样,变成某家科技巨头内部非商业化的前沿研究机构,值得观察。
02
是否会迎来组织架构的改变?
当地时间11月20日,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OpenAI的治理结构需要改变,微软将“与OpenAI的理事会就此进行良好的对话”。
此前,有传言认为,山姆·奥特曼将重回OpenAI,其条件是变革组织架构。据媒体报道,奥特曼和支持者们希望OpenAI从此转变为更传统的治理结构,即由股东组成董事会,对公司业务进行表决。知情人士称,OpenAI的首要任务是在当地时间11月20日前组建可行的董事会——若是成功,OpenAI将从一家研究型初创企业,演变为拥有数十亿收入和巨大野心的商业实体。
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初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其核心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最初该机构由奥特曼、格雷格·布洛克曼、埃隆·马斯克等参与创办。创始人的理念是,希望OpenAI是非赢利的,而不是一家传统的商业公司。
2018年,随着马斯克的退出,奥特曼创立了OpenAI现有的的组织架构——由非赢利组织及其理事会控制的一个赢利性公司。
OpenAI官网的基本结构图显示,这一开创性的组织架构由非营利性的OpenAI, Inc. 和营利性子公司 OpenAI Global LLC 组成。OpenAI使用非营利实体OpenAI, Inc. 去管理营利实体 OpenAI Global LLC ,后者可以接受投资并设定回报率,但是要在前者的治理下展开运作。奥特曼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过,他要向OpenAI的理事会负责和报告,理事会可以随时把他解雇。
OpenAI官网发布的其组织架构图。
孙远钊告诉财经E法,因为OpenAI法律框架是个非营利性的法人组织,因此不能称为“董事会”,与营利性的法人(如合伙或公司等)有所区别。理事会成员一般为奇数,OpenAI的理事会原有六名成员,安排为偶数本身已相当不寻常。
此外,孙远钊指出,按照美国的法律,OpenAI的“非营利性质”主要是指不需要缴交营利所得税,实际上是必须运营而且是可以获利的。这类的组织与营利性的法人(如公司、合伙等)最大的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必须以公益为导向,没有股权的配置,因此也就完全没有“股东”或“所有人”的概念,所有在其中的服务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章程或理事会通过的决议支薪,逢年过节也可以按表现获得奖金(但与“股息”“分红”等不是同个概念),所有的财务资料都必须公开、透明,可随时受到社会公众的检验。如果因使命达成或任何其他的理由需要解散,也必须按照法规的要求处置资产,包括由理事会决议捐赠给其他特定的公益组织等,但绝不能将余款落入任何私人的口袋。
孙远钊表示,为了帮助非营利组织的募款,其下成立营利性的事业所有的收益依然必须符合对非营利组织法规的要求。例如,许多大城市都有以当地为名的交响乐乐团。他们都是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但还是可以另形成立运营的事业单位,卖门票、出租场地、销售纪念品等等,但其中还是没有股东或所有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依靠挣得的工资,没有股息分红。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同时身兼营利与非营利两个部门的负责人,理论上固然是可以,但如果却又把营利的模块给转型变成了如同一般的公司企业,马上就会发生问题。因此,这个由奥特曼一手设计的组织架构恐怕是非常有问题的。
“几乎可以确定由于这次的事件,说不定美国的联邦国税局不久之后就会上门查账。”孙远钊说。

 近期话题,点击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