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春亮
我的微信,防失联
感觉董明珠和孟羽童的事,是没完没了了。

最近,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中再提孟羽童。
但媒体用的词是“
董明珠怒斥孟羽童
”,很重。

她说:
“实习了几个月时间,唯一一个(留下来的实习生),9个人选一个留下来,把她留下来。当时我看她很勤奋,我希望她能够成长起来,所以我说,你在我的身边当秘书。当秘书,连一个文都写不出来,我不知道是什么秘书。 
而借助我们平台变成一个网红,已经在公司起到不好的作用。我们来了数千名大学生,没有人有这种机会。我们不能再容忍这样的人在格力电器,所以把她开除出去。 
当然,大家觉得她也物有所值,跑来格力这个品牌,已经有很多的所谓的粉丝。但那有什么用呢?你无非今天挣的钱多一点而已。那我觉得这形同行尸走肉,没什么差别。有钱又怎么样?
我觉得钱是一定要要的,但不是我们梦想中的追求,而是我们奋斗的结果。”
时隔半年,董明珠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具体而直接地提到孟羽童,而且用词毫不客气,可见她对此事还依然耿耿于怀。

就算不知道之前董明珠有多喜欢孟羽童,单看她这番话,也能感受到董明珠的那种被背叛的受伤感。
如果站在董明珠的立场,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我那么欣赏你,那么多人,我偏偏把稀缺的机会给了你,还对你那么好,于公有恩,于私有义。但你眼里却只有钱,只想着利用我,我怎么能不受伤。

但董明珠不明白,她这套想法,放三国兴许还有人买账,但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吃这一套了。

董明珠,和包括孟羽童在内的年轻人,最起码在三个方面始终达不成一致。

第一:恩赐与应得。
在董明珠看来,那么多人之中选择了孟羽童当自己的秘书,这是把一个稀缺的资源和难得的机会,给了一个普通人。即使董明珠认为这是一个勤奋的,值得栽培的好苗子,但那也是建立在上位者对下位者居高临下的姿态之上的。
上位者会把它看成一种提拔和擢升,或者直接点,是一种恩赐。这种恩赐的心态,会否定对方的主体性,不承认对方成绩是来自于个人的能力,而是源于自己的培养。
但在年轻人的普遍观念(不代表在孟羽童的个案中就没有利用格力的主观意图)看来,咱们是在一种商业逻辑里的相互合作,分工可以不同,能力各有大小,资历深浅有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居高临下的恩赐,更不接受来日回报的绑架。

所以,我的成绩是应得的,而不是你恩赐而来的。

第二、忠诚和选择。
既然是恩赐,就内在地要求对方的感恩,要求来日的回报,这更像是一种人情和绩效的投资,无限接近于传统中的“忠诚”。
在董明珠看来,重用和忠诚,是一件事的一体两面,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里面不仅有投入产出的考虑,还有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关系绑定,买卖不成仁义在,最起码这份情义是不能不顾的。

但在年轻人的普遍观念
(不代表在孟羽童的个案中就没有利用格力的主观意图)
看来,即使有情义在,即使有前途,但一份工作,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它是一段时间里的谋生手段,而不是永无期限的卖身契。

所以,他们是有选择权的,公司和上位者在自己身上的投资和人情,不应该成为自己选择的障碍。因为我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是自由的,当有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的选择不应该让我背负背叛的骂名。
第三、长远而伟大和即时而具体。

董明珠的野心很大,她把【缔造世界一流企业,成就格力百年品牌】写进“企业愿景”,并多次表示让格力成为百年企业才是最终目标。

这个目标不可谓不长远,不可谓不伟大,我也相信这是董明珠的真实愿景,充满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在他们那一代企业家身上并不罕见。

所以,她可以为了这个长远而伟大的目标,而忽略掉具体而微的待遇、工资等等琐碎的事物。因为她胸怀天下,所以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和要求她看重的人拥有同样的格局。
所以当年孟羽童说有了成绩再涨工资时,董明珠非常赞赏她“
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讲到王自如和其他网红时,董明珠也表示王自如的认知和敬业精神和他们不在一个层面。

怎么说呢?在董明珠的语境下,想要塑造百年空调帝国,确实需要这样的格局、胸怀和精神气质。我甚至觉得,董明珠更适合在三国打天下,她憧憬的应该是“这一拜,忠肝义胆”的豪气。
只是,英雄的梦想早已远去,只留下世俗的尘埃。现实早就没有了做大梦的土壤,理想主义在当下,抵不过房贷和五险一金。
董明珠可以不屑一顾地说粉丝多了有什么用,有钱又怎么样,她认为那不过是她实现洪业的手段,却不知道那是年轻人梦寐以求的、遥不可及的终极目标。
粉丝多了有什么用?能赚钱啊。有钱又怎么样?不怎么样,有钱就很爽啊。有钱了不是形同行尸走肉,而是快活似神仙。

可董明珠不明白。她说,钱不是我们梦想中的追求,而是我们奋斗的结果。年轻人却觉得恰恰相反。钱就是梦想中的追求,却不必然是奋斗的结果。
在一个朝不保夕、随时可能失业的年代,眼前即时而具体的利益都不一定能把握住,谈论久远而缥缈的百年企业和工业精神,是奢侈而残忍的。
总之,董明珠的要求,在她看来是合理且正当的,只是错付了对象。三国时的诸葛亮可以为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21世纪的小职员,却吞不下这样的大饼。
但董明珠的拧巴和别扭,就在于,她意识不到我在上面所说的那些差异,却一遍又一遍想将自己不合时宜的想法,试图灌输进年轻人的大脑里。而正因为她是成功且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这种影响力变得更加巨大而尴尬。
当然,不排除孟羽童利用格力作跳板的嫌疑,这一点让董明珠痛心疾首,但对于置身事外的打工人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并不关心孟羽童到底从格力获利了多少。

在一个初入职场的打工人和高高在上的资本家之间,同样身为打工人的网友,自然会更共情前者,而不是后者。
何况,孟羽童即使有问题,但最起码没有试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年轻人身上。
而董明珠,却总是爹味满满,时刻摆出一副教训年轻人的架势。她不明白这就是年轻人的逆鳞。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说话——
董明珠就是一个已经在新的世界规则里失权的旧强人。
虽然狠,但准确无比。
The End—
我的微信,防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