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泽连斯基总统为了乌克兰2024年的援助问题四处奔波。
12月12日,泽连斯基再度访美,与拜登以及众议院院长约翰逊会面,试图争取高达610亿美元的援乌预算过关。
约翰逊回复泽连斯基道:
“共和党人将与他站在一起反对普京的入侵,但除非民主党满足共和党对移民政策和美墨边境的要求,否则他绝不会向拜登总统援助乌克兰的要求开绿灯。”
约翰逊在会见泽连斯基后对记者表示:
“拜登政府似乎要求我们在没有适当监督、没有明确致胜战略的情况下,再批准数百亿美元的额外拨款,美国人民有权知道这一切,却没有得到任何答案。”
泽连斯基就这样从华盛顿空手而回。
有专家推测,待国会圣诞节-元旦休会结束后,有可能紧急通过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小法案以避免乌克兰断粮——抛开军事援助不谈,乌克兰每月至少需要50亿美元的“政府开门费”来支付公务员及退休人员薪水。
尽管现在就判断终止援乌还为时尚早,但不难体会,美国对战争的疲惫感正迅速上升,泽连斯基以后要钱将越来越困难。
阿根廷总统就职典礼上,泽连斯基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进行了“简短但紧张”的对话。
除美国外,泽连斯基总统近半年来也开始跑发展中国家,或者说全球南方国家。
其实在开战的第一年里,乌克兰领导层是不屑于花费太多时间跟全球南方国家掰扯的,他们的目光紧紧顶在财大气粗的欧美身上,周旋于北约峰会、G7峰会以及欧盟峰会间。
直到2023年下半年,乌外交方向才开始有点向南方国家倾斜。
于是我们看到,在访美之前,泽连斯基还首次访问了拉丁美洲,被外界解读为“向立场存在分歧的全球南方国家寻求支持”。
客观一点讲,泽连斯基去跟南美国家领导人会晤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世界上最财大气粗的当属美国,其次为欧盟与中国,然后是日韩和中东土豪,再往后可能要数俄罗斯和印度。
这其中,中国、俄罗斯、印度和中东土豪不可能给乌克兰钱,除此之外,剩余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比一个困难。
别说他们原本就不怎么同情乌克兰,甚至还有些嫉妒(获得欧美大量援助),哪怕心里支持,兜里也掏不出钱来。

中东阿拉伯国家把巩固加深与俄罗斯的关系视为对美国纵容以色列持续发动战争的“反制措施”。
12月12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以153票通过要求以哈人道停火决议;10国包括美国和以色列投反对票,另外23国投弃权票。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俄乌战争爆发初期的联大投票,当时也是十分悬殊的票形,只不过投反对票的大国从俄罗斯变成了美国。
拜登总统2024年马上要大选,对手是气势汹汹且当前民调略胜一筹的特朗普,后者正揪住拜登长期聚焦国际事务、忽视国内民生的议题在猛打。
这种情况下,假如拜登再就移民和美墨边境等问题让步来换取援乌预算通过,无疑将会对自身形象造成严重打击。
而一旦不能满足共和党狮子大开口的要求,援乌预算又很可能过不了或被迫削减;若乌克兰因此战败,同样将成为拜登的重大减分项,
共和党真是联合普京下的一手好棋。
站在拜登和泽连斯基的角度,如何渡过此次难关呢?
目光自然齐刷刷地投向欧盟。
泽连斯基与冯德莱恩会面时手持一半欧盟旗帜一半乌克兰旗帜的宣传册。加入欧盟和加入北约是乌克兰人的两大夙愿,泽连斯基必须表现出一定的“进展”来安抚人心。
当地时间12月14日至15日,欧盟将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
峰会有两大关键议题,其一是讨论是否开启乌克兰入盟谈判问题,其二是讨论对乌克兰经济军事援助问题。
欧盟的决策机制非常有意思,2009年签订的《里斯本条约》中明确规定,多数政策领域划归到以“有效多数表决制”决策的范围,以简化决策过程。
但在税收、社会保障、外交和国防安全等事关成员国主权的领域,仍采取全体一致的投票决策方式,即27个成员国中只要有一个投下反对票,决议就无法通过。
我们简单想想也知道,当涉及到外交安全领域的事务时,各国的利益不可能一样,所以欧盟经常是讨论讨论再讨论,开会开会再开会,迟迟弄不出个结果。
实际上,在近年来欧盟经历的难民危机、债务危机、英国“脱欧”危机、新冠疫情以及乌克兰危机等重重挑战中,各成员国几乎都首先选择自保,要采取共同的危机应对举措非常困难。
各方一般预计,
欧盟不可能在美国援乌预算通过前率先批准计划中那20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和500亿欧元的财政援助,但其他方面或许会给乌克兰一些“安慰奖”

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援乌目前仍是西方的政治正确,质疑声音主要集中在反对党和媒体层面。
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12月14日撰文称:
“上个月底,我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部长级会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房间内情绪和房间外情绪的差距。
在场边,记者们首先提出问题,声称战争已经陷入僵局,战争疲劳将削弱对乌克兰的支持,然后问为什么乌克兰不提出用领土换取和平。
然而在官方讨论中,这种失败主义的叙述却没有出现,部长们坚定地承诺增加军事援助和持续支持。
……”
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右)与泽连斯基。乌克兰方面对于援乌的口径始终是“你们投入的每一美元都会带来明显的安全红利”,“乌克兰是在保卫全球民主的边界”……这种站着要钱的姿态渐渐在西方引起了一定的反感。
自2022年以来,欧洲很不消停。
轰轰烈烈的俄乌战争,土耳其和希腊的领土争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危机……二战后确立的欧洲安全秩序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究其原因,无非是欧洲人将国防完全外包给美国,但凡法国德国能有历史上平均战力的一半,这些风吹草动欧盟自己就可以摆平。
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军事是最核心的力量,少了这个根基,上面的繁华便没有那么稳定。
为什么说欧洲武嬉呢?
下面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
传统的欧洲强国法国只有区区11万常备陆军和25000名后备士兵,坦克更是只剩下可怜的200多辆,还不够乌克兰战场高潮阶段一周的损耗。
至于说空军,堂堂法兰西只有102架阵风和90来架幻影2000,法国前战略空军司令曾十分无奈的说道:
“如果发生福克兰(马岛)那种规模的战争,法国空军仅够维持10天的战损,导弹库存只够打两天。”
法国如此,德国同样好不到哪去。
二战战败后,德国的军力受到高度限制,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德国陆军如今只有6万名士兵,空军则剩下约120架台风战斗机撑门面。
由于军力常年处于阉割状态,使得德国已经有了些许自暴自弃的感觉,不少军人体重超重,啤酒肚凸显。
当初特朗普与北约盟友激烈争吵时,最主要的发泄对象便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特朗普认为认为德国用多余的钱来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却不缴纳北约份子钱,让人感到十分不公平。
那为什么德国人如此“爱好和平”呢?
因为美军欧洲司令部就设在德国,美军在德国驻扎有3.5万人的强大兵力。
既然如此,干脆将安全保障全交给美国算了,服役当兵多么辛苦啊,上战场打仗又是何等的危险,不如拿点钱出来雇个保镖。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宿敌的法国与德国简直一拍即合——大家一起躺平,谁也别威胁谁。
尽管放弃了自主国防,但欧洲人在国际事务中仍保持十分高傲的姿态,尤其是当面对俄罗斯时。
2008年,时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曾表示:
“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俄罗斯精英(不仅仅是普京)所有红线中最亮的一条。”
美国人眼中赤裸裸的阳谋,欧洲都丝毫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意识到了也无力阻止。
如今覆水难收,是继续向乌克兰这一无底洞里砸钱,还是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东方,就看欧洲的智慧了(《中欧如何突破困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