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窈窕妈妈Jessica |来源:窈窕妈妈(ID:iiimum)
久违露面的林心如,一复出便频频登上热搜。
一方面,她官宣加盟综艺《我们的美好生活》。
一开播,就点击量破亿。
节目邀请了她多年好友苏有朋做客,更是引发了一波8090后的集体“回忆杀”。
另一方面,11月6日,林心如父亲迎来了自己73岁的生日。
为了让父亲开心,林心如亲自筹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
当天林爸盛装出席,在宴会上不仅全程放声嗨唱,还与来宾跳起了迪斯科舞。
整晚,他都十分开心配合女儿一切安排,这也让林心如感叹:
“说实话,这个结果是我没想到的,明年我还会继续办!”
要知道,日常生活里林爸是一位严肃沉稳的商人,从小林心如就很少见他笑,更别说在舞台上唱歌跳舞了。
但为了不辜负女儿的一片孝心,林爸全程都享受其中,甚至还花费2万元,为自己购买了一身时髦又花哨的礼服,配合当晚宴会的主题。
现场视频一放出,不少网友纷纷感叹:
“又是羡慕林心如的一天,拥有这样不扫兴的父母,简直比中彩票还难!”
为何林心如父亲的“不扫兴”,能引发如此多人羡慕呢?
有人曾说:“能拥有不扫兴的父母,已经打败了90%的东亚家庭!”
这句话看似夸张,实际上却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成长在传统东亚教育模式下,我们从小听惯了“花那么多钱干什么?”、“喜欢XXX能考上大学?”等诸如此类扫兴的话。
好像很多中国父母都不会和小孩好好说话。
和父母分享快乐,只会受到挖苦,和父母倾诉烦恼,只会收到讽刺。
怪不得连不少教育学家都说:
“拥有不扫兴的父母,是当代年轻人最值得炫耀的奢侈品。”
No
-mama-
01
记得曾在热搜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男孩用攒下的压岁钱,为母亲买了一台手机。
因为钱不够,他多次到手机店里砍价,并称是想给母亲情人节一个惊喜。
老板被男孩所感动,最终以1400元的低价,把手机卖给了他。
男孩很开心,全程用手机录制视频,希望录到母亲收到礼物时,开心的模样。
他没想到的是,情人节当天,当他将这份承载满满爱意的礼物交给母亲时;
母亲第一反应,便是愤怒。发自内心的愤怒。
她大声呵斥:“你带我去退了!”
男孩赶紧解释:“不贵,我砍价了很多……”
还没等男孩解释完,母亲立马用没得商量的语气大声说道:
“我让你退了!”
最终,男孩还是被母亲带去了手机店,并以“小孩子不懂事”为由,让商家全额退款了。
视频发出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讨论,有一位网友,一针见血得说道:
“这辈子,你都不会再收到儿子送你的礼物了!”
网友们之所以如此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
相信很多人儿时都会有过一个疑问:父母是不是就见不得我好?
每当自己开心分享时,总会有一盆凉水浇到透心凉。
此后便让你失去分享欲,甚至失去任何主动表达爱意的动力。
就好比这位母亲,她虽然认为自己“挽回了”1400元钱,但她却失去了更加珍贵的一样东西:
那就是儿子那满怀炽热的爱。
无独有偶,前阵子有则新闻,也同样以父母的“扫兴”冲上热搜。
一位14岁的女孩,为母亲准备了一桌子午饭,四菜一汤,还配有餐后水果。
令她没想到的是,母亲一上来就是劈头盖脸地一顿骂:
“做这么多菜,我们俩怎么吃得完?太浪费了!”
“你是要我夸你吗?”
当女儿反驳她后,她甚至甩下了一句:“我配不配做你妈妈?”
不知道这位母亲是否有想过?
这或许,是女儿人生中第一次下厨。
又或许,为了准备这顿饭,她切伤了手指,被热油贱到……
但当她做好一桌子菜,等待母亲回来时,这一切仿佛一点也不重要了。
明明一句夸赞,一声肯定,便能让女儿心满意足。
可偏偏她却选择了最差的方法,酿成了最坏的结果。
以上两则案例,只是多数东亚家庭中父母的缩影。
在不少父母看来,孩子的成绩往往决定一切,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无用事项”。
综艺《少年说》里,曾有一个孩子向父母喊出心里话的桥段。
短短三十分钟里,便将当代父母教育的弊端暴露无遗。
一群十几岁的学生,正是爱做梦的年级,他们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写小说,但在父母的眼里,这些通通都得为成绩让路。
即便孩子再如何袒露心声,收到的都是一句冷冰冰的:“以学习为主。”
然而,孩子的一生真的没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吗?
包括,对父母的爱?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失望性情感隔离。
简单来说,它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一个人经历多次失望后,为避免进一步受到伤害,会刻意地远离对方。
比较极端的,会切断情感链接,与之隔离开来。
这就造成了不少孩子长大后,父母常抱怨的通病:
“孩子不亲近我,不懂跟我表达感情。”
而实际上,是父母一遍遍的打压,一次次的扫兴,将孩子越推越远。
那道墙,正是他们亲手筑起的。
所以,如果孩子一次次敞开心扉的时候,父母回应的都是扫兴。
那么TA将会把心封锁起来,性格也会愈发内向和充满不自信。
TA害怕,自己的热忱再次受到打压,害怕每一次努力,得到的都是否定。
No
-mama-
02
如果说,拥有“扫兴父母”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拥有“不扫兴父母”的孩子,则幸福得“千篇一律”。
与上面几个案例对比:
同样是“礼物”,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给父母的仪式感;
一位女博主为父亲庆生的视频,却让人感到溢出屏幕的爱!
父亲过52岁生日,女儿带他去了一家环境很好的甜品店庆祝。
菜品一上桌,他便拿出手机拍个不停,嘴角挂着止不住的笑意。
拍完照在享用食物时,父亲会表现出肉眼可见的满足感。
并且频频夸赞食物好吃,女儿会挑选。
吃饭间,女儿会时刻与父亲互动,即便是比较“肉麻”的话,父亲都会给予正向的回答:
“我漂亮吗?别人觉得我不漂亮……”
“怎么可能!这么漂亮还不漂亮?在我眼里已经是最漂亮的了!”
整条视频下来,父亲没有一句挖苦,没有一句抱怨。
他没有责怪女儿挑选如此贵的餐厅,并且全程享受女儿给到的惊喜,还不吝啬于夸奖女儿的话语。
这原本应是“最平常”不过的家庭日常,可视频发出后,却看哭了很多网友。
最高赞的一条评论这样说道:
“我出生21年里,收到父亲夸赞的话,不如你一条视频里的多……”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陪伴人,在日常生活里孩子想要收到正面反馈,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父母。
聪明的父母,懂得做孩子的“最佳灯光师”,随时将光照向孩子,为TA赶走所有阴霾。
还记得今年高考考场,那个“横幅萌爸”吗?
女儿喜欢玩乙女游戏,父母特意做了一个男主角“查理苏”的人形立牌和横幅,手捧鲜花迎接女儿高考结束。
或许,他并不知道什么叫“查理苏”。
但他此刻只知道,这么做会让高考结束后的女儿开心。
至于成绩,在此刻他的心里,不如女儿的笑容一半重要。
《心理暗示力》一书中说道:“如果一个人,总是接受积极的正面暗示,那TA就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唤醒最强大的自己。”
从此以后,即便TA遇到任何困难,也总会以正向的心态渡过难关。
就好比,大家都讨厌下雨天走在路上,被行驶来的车子溅一身污水。
可江苏有一位父亲,在发现儿子即便被污水溅到,也会开心面对时,他当下做了一个决定——
他举起一个大纸牌,上面写着“滋我”两个大字。
每当有车疾驰而过,溅起的水花淋了父子一个透心凉时,他俩便笑的前仰后翻。
而孩子的母亲,则在一旁开心的记录这一切。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要告诉孩子“你要努力,否则将遭受人间险恶”。
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明白:“即使遇上挫折,仍要学会乐观面对。”
毕竟,赞许和鼓励才是一个人成长路上,最好的“催化剂”。
No
-mama-
03
发现没?
拥有“不扫兴”的父母,与“扫兴”的父母;
孩子的性格与人生是截然不同的。
在“不扫兴”的父母身边长大:
当孩子考了98分时,不用担心父母会搬出“隔壁XX考了100分”来打压。
在遇上美食时,可以肆无忌惮分享给父母。
而不是担心他们会发来指责:
“我为了省钱只吃辣椒拌饭,你怎么好意思吃大餐?”
他们能够尽情享受内心所爱,并且大方与世界分享。
时刻放肆驰骋在狂野里,而不是小心翼翼地避免脱离轨道。
而在“扫兴”的父母身边长大:
他们会时刻告诉孩子“不要飘”,不断以打击作为鞭策孩子的“成长”的手段。
最终,会收获一个凡事小心谨慎,话少但“听话”且不出错的“好孩子”。
但,这样的“扫兴教育”会带来成功吗?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对一所小学里1~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他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未来是可造之材”,使教师产生对他们的期望。
8个月后,他又回来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
结果发现,之前被期望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它表明:
当一个人有积极的期望时,他们通常会努力让这些期望成为现实,于是人生将趋向积极的方向。
相反,负面的预期也可以引导人们看到负面结果的发生。
简单来说: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父母不同的教育会促成TA截然不同的人生。
所以,不要习惯性一次次否定、推开自己的孩子。
不要吝啬于夸奖,以及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赞美与爱意。
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最忠实的观众;
让TA的时刻信心满满,时刻做自己人生中,最光芒万丈的主角!
微信改版,做到以下三步
星标★点一点,我们每天见!

推荐阅读
北大教授公布自杀学生父母职业排名,第一名想不到!让我想起了那组40年前中国孩子偷拍照
本文作者窈窕妈妈。本文授权转载于公众号:窈窕妈妈(ID:iiimum)。转载请联系原公号。
本期编辑:精神一米七。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