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闺蜜们,大家好,今天咱不谈育儿了哈,聊聊咱们自个儿呗。
我想谈谈最近我观察到的现象,跟女性的婚姻、情感、职业生涯强相关的。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
人到中年,对于命运这种事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年轻时哪里信命运这回事啊,那绝对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越到中年,越觉得,女性的命运,往往早年间的经历就注定了。
就拿咱女性来说,抛开基因彩票中的“高智商”和“天生美貌”这种老天爷追着赏饭吃的优势不谈,影响大部分女性命运的,就是分别在18岁、24岁、30岁的几个人生节点!
因为18岁选专业+城市、24岁选行业、28岁选伴侣、30岁生孩子。
这几步,如果每一步都选对了,人生就对了;
而这几步,如果哪步选错了,那女性相对于男性,是真的苦。
在写这个文章时,脑子里不停的回旋起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这首歌是我在读研时特别喜欢的一首歌。
但今天听来,这首歌更多写女性的情感命运,但是,在如今社会,女性的命运和“钱”离不开。
所以,我觉得我的思考角度,比这首歌的词作者更广阔
下面就和云闺蜜分享一些我个人细致的思考哈~
女性的18岁:选专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是,在现代教育普及的社会,女孩子也怕入错行!
很多女孩子在18岁时,在对学术和行业毫无了解的情况下,懵懂的选择了专业方向;读完大学后才知道就业毫无优势可言。
大学里学的专业跟实际应用还差着好远,她们更不知道,选对城市+专业,不亚于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比如——
一个农村女生,受限于当地的教育资源,考上大专已经是不容易,还学的是畜牧专业,她是——
回老家考公考编,跟一群毕业于名校的本科甚至于硕士生竞争更有优势?
还是去大城市从事宠物行业,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要知道,女生特有的细心、善良+专业优势,更能在这个赛道中脱颖而出,毕竟宠物经济的市场规模已达2490亿元!
再比如——
会计专业普通本科毕业的女生,是回到一家上市公司都没有的县城,还是去上市公司最多的东南两个三角,哪种选择会更有优势呢?
对于普通女生来说,城市+专业,如果选对了,就是一次改命的机会!
女性的24岁,第一份工作!
女性的24岁,该找第一份工作了。
很多女性匆匆选择了第一份工作,选错了行业,也没有在专业的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得过且过。
因为她们不懂什么是经济周期和行业发展上限,也不懂赚钱的逻辑,更不知道时代风口的造富能力是那样的凶猛
而等到女性毕业五年以后,回头再看那些选择了新兴行业、迅速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同学,跟他们的收入相比,已经落后别人好几个层级;
因为不同行业的收入天花板,真的是各不相同,差别极大。
有的行业到顶收入也就年薪20万,有的行业却是水涨船高突破想象,七位数甚至八位数都有。
过去的十几年,行业风口一波接一波,那些勇于尝试,敢冒风险却又踩准了风口的人,可能短短几年间就已经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但大部分人都是安于现状,不敢冒进,只求安稳,没有那个勇气,也没有前瞻的眼光,所以无论几波造富大潮过去,普通人也只是看看热闹,依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选自鸟鸟脱口秀
很多女孩子当然可以说一句岁月静好,平安喜乐;
可是在房贷、车贷、生活成本的压力下,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
女性的28岁,即将走入婚姻时!
很多女孩子的28岁,还是懵懵懂懂的。
认为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一定会幸福,却不知道婚姻相当于两家初创公司的合并,你选的不仅仅是爱人,还是祸福相依、风险共担的合伙人。
恋爱时觉得,男朋友花时间花心思陪我才是爱我的表现,能提供情绪价值才是好的恋爱模式;
结婚后才懂得,自己和队友生存能力的强弱,对未来比如置业买房,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大城市等等选择两人是否统一,能否对社会运行规则理解和运用,
这些才是决定生活幸福的重要特质!
30岁时,该生育了!
一晃来到了30岁。

很多女性站在最佳生育年龄的关口上,完全不懂生育成本对于女性意味着什么,母职惩罚有多重
,又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多大的影响。

养育一个孩子,会耗尽一个母亲的所有精力。
有句谚语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可现在的家庭结构原子化,男性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再加上东亚特有的加班文化,决定了几乎所有的养育重担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
对家庭成员分工养育这种事完全没概念,就傻乎乎凭着一腔冲动当了妈妈,独自揽下育儿重任。

因为所有人都说,这么小的孩子离不开妈妈
从此日夜颠倒,灰头土脸的带娃,跟职场说再见。
完全不知道,还有人是将育儿这件事当成是项目管理一样,建立起“团队合作,分工育儿”的机制。
女性需要经历漫长的孕期和养育期,夫妻同样是拥有一个孩子,男女双方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对身体的伤害却是完全不对等的。
配图选自电视剧《我们的婚姻》
所以婚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女性生育孩子的一种转移支付和保护,因为必须保障和弥补女性养育孩子的成本。
因为作为新手妈妈,各方面都处于最脆弱的时期。
为什么大部分女姓当了妈以后,会突然感觉生活变得格外艰难?
因为:女性往往低估了隐性的生育成本,它决定了女姓的职业天花板
母职惩罚,往往是女性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像走钢丝一样勉强维持着家庭与事业之间的脆弱平衡。
这种生育成本几乎无人能逃脱 ,即使选择不婚不育的女性,其实也在承担着这种成本,因为企业无论是在招人时还是晋升时,都已经提前预计了女性生育会给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女生求职更加困难,女性的职业天花板更低的原因。
配图选自《俗女养成记》
职业女性VS全职妈妈,家庭VS事业,看似两难的选择中,背后其实是家庭利益的实际考量。
出于天生的母爱,出于对小家庭的利益和效率的考量,大部分做出退让和牺牲的是妈妈。
而女性一旦退出职场,成为全职妈妈或者灵活就业人员,夫妻间收入上的差距会形成两人家庭地位上的不平等,更会加剧性别上的不平等。
再加上,如果经济下行,女性受到的职业冲击要远远大于男性。
一旦遇到经济危机,整个社会的下意识选择就是让母亲退出职场,让出岗位,回到家庭中去,回到旧时代的男女分工。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今年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哈佛大学女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在她的新书中说的。
so, 谁决定了女性前半生命运的分化?
云闺蜜们,说到这里,我要再重复一遍结论:
18岁选专业+城市、24岁选行业、28岁选伴侣、30岁生孩子,如果每一步都选错了,那是真的苦!
但,普通女性的前半生,往往是这样的——
30岁以前都是混沌的状态,不是为了父母而活,就是为了家庭和孩子而活,忙忙碌碌的柴米油盐中,还有无尽的焦虑、愁苦和心理内耗。
所以,选专业、选行业、选伴侣、生孩子,这几个人生重要的节点,如果没有人指点,每一步都选错了,那人生真的是苦海无边,没有尽头。
选自《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一书
因为普通人对社会的认知都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到了三四十岁才开始对社会的运行规律稍稍有一些了解。
而对于社会运行规律的认知在精英家庭中属于家学传承!
我们三四十岁悟到的,人家孩子20岁就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说,活到中年回头去看,为什么活得挺累的,都是没有早点开窍的结果
其实,我也常常想,如果当年有人能这么指点我就好了,可惜没有如果,遗憾就是遗憾。
别人20岁就想明白的事儿,自己要一把年纪经历了血泪才懂。
这当中十几年的差距,相当于人家的人生开着五倍速,一代又一代高歌猛进,让自己和后代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而普通人则是龟速慢慢爬的人生。
不过好在,人生走到中年,虽然才明白这些,但也不算太晚。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人到中年是需要解决“发展停滞”和“自我延续”之间的冲突。
也正是有了前面三十多年的经历,才有了咱们普通女性重新自我审视的机会,给自己的人生复盘和总结,重新梳理,争取人生下半场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毕竟荣格说过,第二次生命,常常从四十岁开始。 
咱们普通女性,还有机会,重塑下半生,为自己打造一个幸福的晚年。
云闺蜜们,咱一起共勉吧!

【最近我亲自去出版社精心筛过的好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