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行动派琦琦”关注公众号
找我领取10000字的《修心营成长心法》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并且一直以来我在学习方面的投入还是不少的。
学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到底带给我什么?
我想知识带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
我发现自己的认知变得越来越高,视野变得越来越宽广,觉察越来越多,办法也越来越多。
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却陷入过学习的迷茫。
因为我发现自己学了很多,却还是无法在现实中去运用。就像大家常说的那句话,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更不用说把知识变成智慧了。
所以,我就在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也许你没有想过,学习很多知识也会带给我们一些限制。
什么限制呢?
首先就是人容易陷入到完美主义的陷阱。
因为你知道的太多了,所以你总觉得我要准备这个,我要准备那个,各种都准备好了,各种条件都具备了,自己才能踏出那一步,你是这样的嘛?就算开始做事情了,也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对不对?
这就是完美主义心理在作祟。
因为这样的心理导致一些学习了很多知识的伙伴不敢去实践,害怕面对现实,最后就变成了空有想法,而无法取得结果。
其次呢,还有不少伙伴会因此而患上选择困难症。
因为知道的太多,总觉得这个好,那个也好,于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就像经常有很多人来问我,到底是做视频号还是做小某书,到底是主攻直播还是主攻短视频,到底是发朋友圈重要还是发视频号重要……
当他听到某个人今天视频号爆了,然后他觉得做视频号也许是个不错选择;过了两天他又听到某个老师说,现在是直播风口,应该要去做直播;再过一阵子别人又说,你知道吗?现在私域是个机会,他又回来做视频号……
因为知道了太多,反而选择困难。
最主要是,他的心力不稳了,只要周围的人吹吹风他就跟着跑了。
还有学习也是一样的。
也有很多同学问我,琦琦,该做什么功课好呀?我说了以后,他觉得自信力练习好、每日三思也要,然后冥想也不错,读《佛子经》也好……这个功课那个功课,他做了一大堆,但是呢,每一个都没有坚持下去,每一个功课都是做一点点。
最后呢,我还发现很多人学了很多知识后,反而内耗更严重,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极其容易自我反思过度,然后进行自我谴责。
比如你今天学习的道理说“吾日三省吾身”,于是晚上的时候你想自己今天一天的经历和思考,是不是不知不觉就开始觉得,今天哪里我没做好?哪些事情我后悔了?自己不应该怎样怎样……然后,逐渐滑向自我抨击的边缘。
其实,我们的“反省”不是要你自我否定和谴责,而是说多去看到自己今天的小成就,最重要的是懂得觉察自己,把握住每一次你做出决定时候的念头。
这个是需要通过做功课来练习的,所以在我们修心营就会有自我接纳的功课教给大家去做。
所以你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学了很多知识后,他可能会掉入完美主义、选择困难和自我谴责的陷阱,知道得越多,力量反而不够了。这就是为什么你学了那么多知识却还是会迷茫的原因。
跨过了知识的三重陷阱之后,我们就要学习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因为你现在学到的知识只是你知道了,并不代表你真的能够理解它、运用它甚至在这个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那这里大家就会有个问题,知识到底要怎么变成智慧?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少”,就是指专注。
比如说你真的想要学习某一个内容,就在这个内容上专注下去,很多时候你知道的东西少一点反而是件好事。
你真的想学自媒体,找到一个自媒体的平台赛道深耕下去,而不是说我要学习自媒体,我同时把所有平台的运作法则、运作规则全部都学一遍。
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自己非常忙乱,今天研究这个,明天又研究那个,结果杂七杂八的哪一个平台的风格调性你都没有搞清楚。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知识相对少,但是他相对精,他能够用得比较到位。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要上无数的课,而是找一个领域深入就好了。
我、Bonnie和小武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一条自己专注的成长线。
Bonnie喜欢儒家,所以她就从《大学》读起。而小武老师就从《了凡四训》开始,我自己是在读阳明先生、苏东坡,当我们深入阅读自己领域内的内容,就发现真的收获很大!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你的学习线索,不要这个方向也想学,那个方向也想学,如果你学的太多却不精,你会发现最后还是容易一事无成。
尤其是,我建议大家不要再报很多的课程,也不要再跟风学习了,找到自己的需求和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专注地去学习。
其次呢,我还建议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记住一个关键字:“念”。
我这大半年每天都在阅读《佛子行》 ,这是丁老师布置给我的功课。
最初我非常抗拒,不想读,因为太费时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我就已经带着自我接纳的心态做好这个功课了,现在我读的次数已经超过1000遍啦!
在读的过程中,我从最初的无感到现在每一次深深的感恩和内心震撼,我真的是发现只有你把每个字都认真读出来了,你才会真正地去思考。
我们很多同学学习过六祖慧能的故事。知道《了凡四训》,也知道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可是呢,这些知道的道理和哲学从来没有从他的嘴巴里面说出来过。
他自己没有认真读过,也没有和别人分享过,只是在看到这些道理、哲学的时候感觉“学习到了”,把书合上就没有下文了。
所以,我真的建议大家把“念”作为自己每日功课,所有的改变都是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些经典全是文言文,读不懂怎么办?
太好了!读不懂,再读,读不懂,再读。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书百遍,其易自见。
我建议大家从原文读起,当你读原文有一些感觉后,当你真的想探索了,你再去读一些解析。多读几个版本,不要读一个版本,最后你一定会发现说,哇,原来一本书可以读这么深,可以读这么久!
这样的话,你就真正做到了在学习路上的专注,并且通过做功课的方式在真正的精进自我。
从“向外求”到“向内走”,它有一个壁垒,就是你的时间。如果你没有办法给自己一定的时间,你很难在短期内直接看到那个变化。
在学习的路上,我们多一点专注,少一些浮躁,多一点坚持,少一点放弃,今天比昨天好,那就是希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