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春亮
我的微信,防失联
在浙江武义县上小学,有点玄妙。
明年9月,孩子在武义县上小学,要采取积分从高到低录取。
而想要提高积分,方法是有,就看你愿不愿意。

一份针对家长的重要提醒说得清楚明白:
1、在我县参加无偿献血每100ml得2分,每次最高可献400ml得8分,隔半年可再次献血,积分可以累加,最高限30分。
2、在我县参加造血干细胞采样可得10分,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当事人得30分。
3、在我县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纯公益志愿者服务,一次达2小时以上得1分,最高限15分。
4、向我县慈善机构捐赠满1000元得2分,最高限20分。
提醒最后慷慨激昂地说:

希望各位家长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为明年顺利入学做好准备。
一开始我以为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呢,毕竟献血换积分,怎么着听起来都很邪门。

还好有媒体采访证实,家长献血换取子女入学积分的情况属实,目前正在实行。
不但属实,从截图中还能看出来:
1、这个积分入学政策就只针对外地户籍,没有本地房产(所以才要办居住证),同时想让孩子在本地公办小学读书的外来人口。
本地人并不需要这种残酷的竞争。
2、这个积分入学政策,并没有规定多少积分就能上,而只说“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这就微妙了。
献血、捐献干细胞、捐钱、当公益志愿者少了,说不定还达不到“择优”的标准,就不够入学资格。
所以,这是在变相鼓励血与髓的军备竞赛吗?
3、100ml义务献血=1000元。

4、献血每100ml得2分,每半年可献血一次,每次最高可献血400ml得8分,就意味着,没有人会浪费这么珍贵的机会,每个人都会直接顶格献血400ml得8分,省4000块。

5、但献血还是积分太少,既然参加造血干细胞采样就能得10分,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更是直接能得30分。为了孩子在择优录取中占上风,肯定有家长愿意选择捐献造血干细胞,即使他们可能担心这会危害到他们的健康。

而纯公益志愿者服务,2小时得1分,也就是说相当于捐500块钱,换算下来时薪250块。这么高的时薪,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想到。所以,即使纯公益志愿者服务每次得分少,但性价比高,也会有很多家长参与。
掏钱最肉疼,只要能用自己身体来换算的,他们的第一选项都不会是直接掏钱。

总之,这个积分政策,太会设计,也太会拿捏中国家长的心思了
那个向慈善机构捐赠满1000元得2分】的设定,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像是“锚定效应”营销里的锚点,突显了其他选项的价值。
在1000元2分的映照下,那些一心想为孩子谋个好前程的家长,环顾四周绞尽脑汁后,第一次惊奇地发现,自己能为孩子拿出的最值钱的东西,原来竟是自己的骨血。
甚至自己平时2个小时都挣不到的500块钱,竟然都可以换算成1分。

外人可能觉得这是在敲骨吸髓,这是真正的“血汗钱”,但我相信,身处其中的父母,应该是欣喜的。
人家是有钱出钱,有钱拼爹,还好他们可以有血出血,没钱拼血。
毕竟,从他们手里揪走4000块钱,比从他们身上抽400ml血,更让他们心疼。

毕竟,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每个父母都深信,自己的身体里和骨头里,都埋藏着不尽的血和髓,可以无穷无尽地奉献给自己的孩子。

他们应该会庆幸,庆幸自己还有东西可以拿给自己的孩子。
谁叫那是自己的软肋,也是自己的盔甲呢。
The End—
我的微信,防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