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Panopath过来人留学

文:赊月
怕被骂,但依然想聊。
最近某音冲浪被狠狠击中了一下:
"一身英本味的我,怎敢靠近一身美本味的你"
网友评论也是人才辈出, "而且美本stem和英硕人文社科"高赞榜首。
留学鄙视链升级版,今儿咱们就深入聊聊~
听说过,没遇过“留学圈相亲鄙视链”,还是忍不住去搜了下, 果真,脱单只能靠自己,毕竟澳本文科的小编根本不配进这个群。
留学以后,才发现,原来留学也分三六九等像我们澳本,就算墨大登榜top 14还要被嘲笑主打一个“别人觉得你不配”...
留学鄙视链1.0
01 我美本,你什么本?
作为澳本,小编最羡慕的当然是留美选手,毕竟,美国在留学鄙视链中处于天花板地位,不管什么学历,“美”字开头自然高人一等,毕竟每个排行榜美国院校的排名和数量都遥遥领先,学费和消费水平也遥遥领先,社交平台上的美国留学生的精神面貌也遥遥领先,就连PDF他们都要做大哥...
不过,即使同在美国,也还有鄙视链,如果说美留是天花板,那美国大藤+PLUS(哈佛、 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就是天花板中的天花板,像宾大、哥大、达特茅斯、布朗、康奈尔这些中小藤往后稍稍,但依旧是绝大部分人遥不可及的梦校。
02 我们是G5,你是啥?
鄙视链的第二层当然是英国,人人笑英国水硕,但是“如果能重来,我要选牛剑”,IC、LSE、UCL要是能给我发offer,那也是极好的...
不过可能对于很多读美本的选手来说,英国就只有牛剑。虽然总说G5G5,但是牛津剑桥独一档,剩下的才到IC、LSE、UCL。就这样,LSE由于偏科,虽然专业也算得上世界TOP级别,但是排名往往差强人意,UCL还经常被嘲笑“水”,然后才是“王爱曼华”和其他。
小编之前还看过一则民国留学圈笑话——
“林徽因之所以最后没有跟徐志摩在一起,因为美本的瞧不上英硕的🤒”众所周知,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宾大毕业)
笑死,徐志摩重生后连夜退学考取美本——《重生之爱在哈佛》
虽然但是,各位英硕同学还是别代入,因为徐志摩是剑桥的。

03 北美+枫叶卡,你就说想不想来吧?
鄙视链第三层自然是加拿大。
之前小编听过一个不太礼貌的调侃,“去不了美国top 30的才去多大”(无意冒犯
,事实上,多大、UBC、麦吉尔也是世界top级的高校,虽然比不上藤校,但是跟美国top 30中后档也有一战之力。
小编唯一的怨念,就是麦吉尔真的很难录。是的,我和它有一点关系,申请与拒录。
另外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北美区位+枫叶卡+比美国更安全的环境,让很多留学生对它也是趋之若鹜,就是天气真的很恶劣。

04 很难毕业的欧洲留学生
本来想先写澳新港的,但是给欧洲留学生一个面子。
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为代表的欧洲理工类院校真的不要太强,虽然相较而言比较小众,但是高性价比+教育体系,再加上难毕业(这是什么debuff),一看含金量就拉满了。
而且,在留学圈外人来看,欧洲自带一点贵族气息,反正听起来比“神奇动物”土澳要好多了...
当然,真的想去欧洲留学,不是对德国特别有执念的话,还是避开德国吧,除非你想告别快乐生活。
科普一下,季羡林不是真的毕不了业
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季羡林赴德国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学,主修印度学。
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年,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
1941年,哥廷根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几年,继续用德文撰写数篇论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PS:听说,瑞士留学生都特别有钱,不知道有没有人能来辟谣。
据说之前不少欧洲院校不收学费,不过近年来也开始收起来了...但是性价比还是妥妥的有。
05 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啊,你说谁是备胎?
终于要说到我们土澳了...在互联网上提起土澳留学生,总离不开“便宜”“低分”“神奇动物”这些标签,让小编有种勇闯流放地的感觉。
今年QS排名,土澳高校更是齐发力,各个创历史新高,大学也是连夜开香槟,没想到在社交平台上被群嘲,搞得我自己也很不自信,有种“土澳充钱了吧”的感觉...
但是想想,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我们充钱能充的过谁,也不会真的有人把耶鲁当成墨大的保底。
新加坡TOP 2、香港TOP 3不管在哪个榜单上,都是妥妥的含金量,但是在留学圈内就是给人一种想留学,又留不起的感觉...都没出亚洲,也好意思说自己在留学???
但是可能亚洲人最了解亚洲人吧,虽然区位没有优势,但是它们用严苛的录取难度维持住了自己的口碑,以致于我觉得大家明明都在一个等级,但是土澳就是给人一种“成绩不好但有点钱”的人上的学校,港2新3是“成绩好想离家近”的人上的学校...
随处可见的鄙视链
除了国家、学校之间的鄙视链,同在一国,地域之间也是有鄙视链的,比如美东看不起美西,伦敦看不起伦敦以外,主打一个留学鄙视链环环相扣。
留学鄙视链2.0
前段时间第一学历的讨论闹的沸沸扬扬...留学也一样,但是它们起步不是从本科开始,而是从中学开始。
美高学生必然是傲视群雄,家庭中产阶级起步,豪车豪宅,一般都是当地有名有姓的富二代,毕业后大概率是要留国外。
比美高更高级的可能是像《消失的她》里面“李木子”这样从小在国外学艺术的,他们一般毕业后,会直接回家继承公司,或者依旧享受美好生活,你会从各种各样的名媛舞会上得知他们的消息。

本科出国,有钱但不算特别有钱,一般就读国际高中,相对于陆本来说,海研容易上岸好大学,甚至可以考虑一下藤校。
海研速成留学生,妥妥的最底层,给人的印象就是为了“镀金”,如果你去英国,就会被嘲“水硕”,留国外很难,必然要回国找工作。
小A在国内著名国际部上学,高中一年几十万, 去美国读美本,四年算下来300+左右。国内的朋友看着她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光鲜亮丽,然而她却依旧住着Tiny Studio爆肝赶Due,想上岸藤校研究生。
小A的同学小C,读了三年美高,比小A看起来在美国如鱼得水得多,她会跟别人聊Mock Trail/Lacrosse, 聊他们的美高经历。无论是玩乐还是社交都非常美国。


不过尽管小C看起来十年美国经历一路顺风顺水,然而在某些人眼里一年学费60w寄宿家庭的她只能算中产阶级。
更高阶的小D早早出了国,全家拿到永居,再也不用为什么H-1B、绿卡头疼。
但是即便如此,他和具有美国国籍的小E也依然不是一个朋友圈...
留学鄙视链3.0
留学年龄都有鄙视链,专业鄙视链更是一环扣一环...
还是那个民国留学圈笑话,“林徽因和徐志摩除了美本和英硕的距离,还有stem和人文社科之间的差距”。不可不说,从国家到专业,都拉满了。说什么,他俩也不应该在一起!!!
在美国,法学和医学自然是鄙视链的最顶层,毕竟,有钱又有地位,但是这些学科的留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少,毕竟难度在这里...
法学和医学的学生经常互相看不起,各自认为自己的专业最好,其他专业远远比不上他们。
然后就是留学生最爱选的学科之一——理工科,尤其以EECS和CS为代表,原因自然是有钱,听一个小伙伴说他毕业第一年的年薪就是30万美金!!!文科的小编真的哭晕在土澳,就算万物转码,也不代表文科的我可以转...
商科虽然也是留学生最爱的项目之一,但是它是有门槛的,不像EECS、CS这些有技术就可以,有时候要拼一下人脉关系、自己的资源什么的。
即使是商科内部,还有自己的鄙视链,投行的看不起咨询,咨询看不起四大,四大看不起marketing这些...
小编观察,作为留学生两大热门学科,理工科和商科之间也是互相看不上...一个觉得对方赚的没自己多,搞得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像自己实打实的技术;一个觉得对方形象不太行,不如自己会social。
至于社科、文科、艺术,自然是在专业最底层。学艺术也许别人觉得你家里有矿,但是学文会有人觉得“你是不是理工科读不好才选的社科文”
即使大家都在最底层,也依然有鄙视链,比如——
网传学科内的鄙视链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像王思聪虽然在UCL学哲学,但肯定不在鄙视链里。
鄙视链跟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整体看下来,留学圈里有着无数条鄙视链,它们环环相扣,有时候甚至首尾相连。比如刻板印象里,通过高考上名校的也许看不起那些出国留学的人,认为他们就是成绩不好。
这种鄙视链真的有意义吗?
就像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文科才是最适合留学的”这样的观点,也许这个观点比较小众,但是说出这样话的人,文科留学肯定是适合她的。
我们留学不是为了在一条链子上找到自己,而是为了选择一段自己想要的人生,至于它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什么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美国虽好,但是着实不太安全,加拿大相对安全好拿枫叶卡,土澳毕业后留下相对比较容易,港新离家近,这些都是它们特有的优点,也都是我们选择时候的考虑重点,如果纯粹凭借鄙视链来尽量往鄙视链顶层靠,也许在不熟悉的人的眼里是一份好选择,但是对于自己,可能就是强求。
你怎么看待留学鄙视链?你遭遇过吗?你的留学国家和专业选择是如何考虑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哟~
- end -
👇戳这里关注我们,留学路上一起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