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想聊一个你可能有些陌生的词:
“宜人性”。
准确来说,是女性身上的“宜人性”。
这原本是个心理学上的中性词汇,形容人亲和、友善、有同理心。
但当它被用在女性身上时,常常会变成一套难以挣脱的隐形标准——
要乖顺、听话、依从,要符合他人的期待,甚至主动取悦和讨好别人。
要赢得所有人的喜欢。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几天我看完了韩国女星崔雪莉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纪录片,《致真理》。真理是她的原名。雪莉在片中袒露了很多痛苦。
而痛苦的主要来源,是她从小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
“你什么都不用知道,只要坐在这群人中间,让他们开心就好。”
“他们会很喜欢这样,你的长相就能取悦他们。”
自己的价值是取悦别人,“让别人开心”,雪莉本能地感到不适。
她说自己是,“一件面向公众最精美的一流产品”
雪莉被训练着保持一种“宜人性”。
在她身上我看到很多女孩的影子:
被要求是漂亮的,体面的,令人赏心悦目的;
被要求是体贴的,周全的,让所有人舒心的;
被要求压抑情绪,不做破坏气氛的那个人;
甚至要讨好别人,让渡自我的意愿去服从他人的期待;
……
跟同事聊这个话题的时候,她用了个比喻,听着很残酷,但很贴切:
“宜人性”,就是让女性不停切割自己的形状,装进一副别人喜欢的模具里。
让女性不停地切割自己,最后只能“断手断脚”地行走在这个世界。

02


‍‍‍
一个女孩被要求有“宜人性”,她其实是在被潜移默化告知:
你应该讨得所有人的喜欢。
而最直接、最外在的一条准则就是:用外貌,用你的“赏心悦目”去讨全世界的欢心。
读者@一一 最近刚从一家公司实习转正,转正答辩的时候,领导对她的评价是,“挺漂亮的一个小姑娘,以后男同胞们上班更有动力了”。她僵在原地。
同时,女性也在无形中被教育着——要为自己的“赏心悦目”付出努力。
我想起石原里美,出道时经常被说嘴唇厚,“很累赘”,不好看。‍‍‍‍
‍‍‍‍‍‍
后来她开始每天对镜尝试不同的笑,找到每个微笑的优缺点。然后反复训练,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网友爱上了她训练的“笑,说她“治愈”,评她是“最想拥有的笑容”第一名。
曾被称作日本“正统偶像”的渡边麻友也是如此。
为了保证自己笑得很“甜”,不让粉丝失望,她每天都在镜子前比 V ,用手反复确认自己的微笑弧度。
她们被期待着展示漂亮、乖巧、亲和,甚至连微笑的角度都被希望是一模一样的。并为此付出努力。‍‍‍‍‍‍‍
令人难过的是,这种“赏心悦目”的展示很难停下来。
雪莉的纪录片里有个细节:
十几岁时,雪莉去面试电影《出拳女郎》。导演问她:
“你可以在三分钟之内保持不笑吗?”
她发现自己做不到。
上综艺时被调侃是“拥有叔叔粉最多的人”,雪莉在一旁笑。
被男主持人用笔指着吐槽,“穿着像大妈的衣服”,雪莉也只是笑笑。那时候她只有 16 岁。
‍‍‍
女性一旦被期待是“宜人”的,就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挣脱这套枷锁。

03

“宜人性”对女性提出的第二条要求是:‍‍
要思虑周全,要尽善尽美,要争取让身边所有人感到舒心。
我想起泰勒·斯威夫特,一个 13 岁时就在日记里写下“要做一个好女孩”的女性。泰勒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里,一直依循着“好女孩”的成长路径:
“好女孩会挥手微笑。”
“好女孩不会让人们对她的观点感到不自在。”
“不要惹麻烦。”
“不要做能让任何人说三道四的事情。”
她总是试图讨好身边所有人。‍‍
去电台演出,会带上自己亲手做的饼干。‍‍‍‍
巡演结束,要给所有群演都准备自己设计的年册,希望大家开心。
我的朋友@Roxy 也是如此,每年春节假期都要在家做很多手工饼干,寄给身边所有人。‍‍‍‍‍‍‍‍‍‍‍‍‍‍‍‍‍‍‍‍‍‍‍‍‍‍‍
如果发觉自己跟某些朋友的联系有些疏远,或者意识到自己最近跟朋友倾倒了太多负面情绪,会立刻买礼物送给对方。
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每次都试图让身边所有人都开心?‍‍‍‍‍‍‍‍‍‍‍‍‍‍‍
她回复说,“如果不这么做,大家很快就会不喜欢我。”‍‍‍‍‍‍‍‍

04

对于“不被喜欢”这件事的恐惧,是我在“宜人性”女孩身上看到的共性。
不敢做扫兴的那个人,不敢做破坏气氛的那个人。
她们被剥夺了外露自己负面情绪的权利。
渡边麻友有一次参加综艺,被嘉宾恶搞,故意拽着她的腿转圈,让她露出底裤。
她挣扎着爬起来,还是标准微笑,摆摆手说没问题。
泰勒·斯威夫特 19 岁那年拿了一个分量很重的奖。但颁奖的时候,一位男歌手冲上台,夺走她的话筒,当众羞辱了她。
泰勒愣在原地局促地微笑,现场嘘声一片。
多年以后再回忆那个时刻,她说自己当时以为全场的嘘声都是给她的,感到非常窘迫。
但那天颁奖礼结束后,她依然微笑着接受采访,没有多说什么。
“我不想挑起任何事,因为我只是……我今晚很开心。”
她咽下了其他的话,咽下了她当时的无助、羞耻、生气。
她只能笑着、得体着、假装无所谓着。
宜人性,要求女性把自己塑造成别人喜欢的模样,就算划伤自己,也要把血和泪全部自己吞下去。

05

在“宜人性”女孩身上,我还看到了另一个共性:
她们总是在自责,总是在抱歉,总是在愧疚。
担心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抱歉;
担心自己没达到别人的期待,所以抱歉。
‍‍
渡边麻友工作行程很忙,常年只睡 3 个小时。她一生病就会非常自责,因为觉得自己给别人添了很大的麻烦。
还有林志玲,另一个非常遵循“宜人性”的女孩。
某一次她参加综艺,下船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了,整个膝盖磕得淤青。林志玲却说她很愧疚,觉得自己害同行的人担心了。
她身上有很多带着恶意的标签和争议,有时候忍不住情绪外流,她会在媒体面前道歉。
“那时候也真的不小心眼泪滴泪出来,就觉得很对不起。”
《致真理》中,导演问雪莉,压力这么大她是怎么应对的?
雪莉给出的答案是,不断自责。
“在我痛苦的时候,我唯一能控制的事情,就是自责和自我贬低,这是我掌握控制权的方式。”
她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我贬低。

06

也许确实有个临界点吧——
断手断脚地行走在世界上,总有天走不下去了。太难受了。
泰勒·斯威夫特不再迎合大家的想象,放弃做别人眼中的“好女孩”。
她不再苛刻地控制饮食,不再走别人期待的甜美风格。她画上烟熏,说“曾经的泰勒已经死了”。
她开始不在意别人的眼光——“管他们怎么写我”。
雪莉也是她在 20 岁时许愿,要去夜店、喝啤酒、看 19 禁电影、交男朋友 —— 每一条都背离了大家对她的期待,每一条都不想再讨好别人。
她谈不受大家欢迎的男朋友;做旁人眼中“不合时宜”的举动。
她不想被束缚,不想被内衣的钢圈束缚,不想被取悦别人的规则束缚,不想被那个要一直笑着停不下来的人们想象中的女孩模样束缚。
她不要了。她统统都不要了。
所以至今想起她,我都会感受到一股力量。
我还想向你介绍另一位给予我力量的女性。
余秀华,一个彻彻底底地站在“宜人性”对立面的女人。
她敢生气。网友骂她,她立刻怼回去。拒绝忍气吞声,更拒绝不必要的自省。
有人“怜悯”她,她不接受,也怼回去。‍‍‍
‍‍‍
她将自我感受的优先级放在第一位,从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人们都说女性应该羞于谈性和欲望,余秀华完全不理。她最初出圈的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就直接挑明了女性的情与欲。
有人骂她是荡妇,她上节目回击:
余秀华的身体是不协调的,是痛苦的,在很多人眼中是“残缺的”。
但她没有“断手断脚”地行走在世界上。
她的精神世界比任何人都完整。
因为她从不讨好和取悦别人,她放弃世界加在女性身上的一切标准,她绝不“宜人”。
她写的所有诗中,我最喜欢这首:
我不打算以容貌取悦你了
也没有需要被你怜悯的部分
我爱我身体里块块锈斑
胜过爱你
她爱她身体里的块块锈斑。
她不打算取悦你,你们,和你所在的世界。
她是完整的。
撰稿:樛木‍‍
责编:sunshine
部分素材来源:综艺《恶评之夜》《花样姐姐》;纪录片《致真理》《Miss Americana》
  晚祷时刻:
“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
 不取悦这个世界,
 只取悦自己。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