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车圈又打起来了!
前段时间,余承东刚和何小鹏因AEB的问题互怼完,如今又开启了新战场,这次的矛头是权威汽车测评网站懂车帝。
12月6日,懂车帝进行了严寒情况下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的测试,约20个车型参加,其中比亚迪仰望第一,85.08%的续航达成率;赛力斯汽车、华为联合设计的问界M7增程版倒数第一,只有31.6%。
这结果属实有点大跌眼镜,于是12月8日问界就对续航达成率发表质疑,随后余承东更是厉斥懂车帝冬测是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
没过多久长城汽车、吉利等车企也纷纷加入“战局”,直接表达不满。
从目前的战况来看,懂车帝是真的把问界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三大厂商都给彻底得罪了,甚至有网友直呼:“反懂联盟”要成立了?
其实这次厂商们冒出这么大的火,或许真不是因为测试结果而破防,而是在于“不科学,不公平”。
首先,咱们来搞明白这次测试是怎么测的,根据懂车帝的说法,测试首先就是把所有车辆加好油、充满电, 并且每个座位放置60公斤的配重沙袋,然后断电放一个晚上。
到了第二天再通上电,然后用一个小时左右做整备即可。
而且这里要强调一点,测试纯电续航时需要全程开着空调。
流程看似没问题,但根据问界汽车发布《无惧严寒,问界系列车型冬测表现官方解读》来看,车辆在正式测试前进行了共计71分钟的空调制热,在车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后,又持续制热40分钟。
在此过程中有十余次开关车门、车窗的操作,其中最长时间超过3分钟,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在这番消耗下,问界汽车直言,在真正开始测续航的时候,车辆电量仅剩74.9%。
在余承东开炮后,吉利也下场了。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直接甩出了后台调取的数据,表示吉利银河L6在测试前的整备过程中,车辆原地怠速70分钟,期间4次打开车门,最长两次开门时长均超过10分钟。
而领克08在测试前原地怠速71分钟,期间6次打开车门,最长一次开门时间6分39秒。
不光是这些,长城坦克品牌总经理谷玉坤也发文,质疑了懂车帝冬测活动存在“猫腻”情况。
他指出在坦克400和比亚迪豹5进行冰雪爬坡比试时,坦克400竟然出现了中途松油门的动作。
在加速阶段,坦克400的时速从45公里/h,降到了35公里/h。而且在纯电续航测试前,坦克400一样在72分钟的整备时间中,也曾开门十多次,消耗电量6.1度,损失续航12.8公里了。

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上述车企们给出的数据不是捏造的,那懂车帝至少在整备环节里,没有让每台测试车保持统一性。
闹了这么大一场风波,12月9日下午懂车帝进行了直播回应,称本次测试为-20℃以下极寒天气的满载续航测试,所有参与车辆在整备后编队行驶出发,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冬季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
而且为了打消大家的质疑,懂车帝还表示,12月14日上午9点,懂车帝将在漠河举行2023冬测开放日,邀请所有参与车企现场观测,将全程直播。
到了12月11日,长城汽车官博也宣布,将于12月14日15时在北京举行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
看来长城汽车这波操作,是要跳过懂车帝,改变整个测评行业了。
至此,这场风波进行了暂时性收尾,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测试流程的问题看来还要等到14 号才能见分晓。

极具戏剧性的是,在这次冬测背后,问界的销量竟然还“逆袭”了,据统计的榜单显示,在今年第49周(11月27日至12月3日),问界新M7单周销量已经达到了0.47万辆,超越了0.4万辆销量的理想L7,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大型SUV周销量TOP10中的第一名。

看来只要价格到位,大伙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其实对于测评这件事,任何一个测评机构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公正,甚至有人说,懂车帝就是汽车版的王自如。
王自如曾在有次测评中说锤子手机这不好那不好,于是罗永浩和他进行了当面辩论,直言王自如背后有同行投资,难以保障“独立客观第三方”的中立性,而且还提到大部分测评博主只是行业外人士,其知识面和专业程度终归有限。
巧合的是当年王自如是中国的头部手机测评机构,背靠小米、OPPO、金立和步步高四家厂商的投资,而现在懂车帝就是中国的头部新能源汽车测评机构,并且为字节跳动旗下的汽车垂直门户平台。
因此对于测评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行为,中间就更难避免“猫腻”和权力寻租,也就是网友怀疑的”恰饭“行为。
在一个500人的大群里,还有人调侃:“估计海南的迪子车主都开不出来冬天续航达成率80%以上,但在漠河做到了。”
但这也许还不是争议爆发的主要原因,毕竟2021年至今,懂车帝已发起五次大规模新能源测试。
之所以这次能引发车企如此集中的“声讨”,或许从客观上来说本就不可避免,当下正是新能源车卷销量的关键时刻,评测结果总有排名先后,而评测的规则与标准却根本无法有共识。换句话说,让谁承认自己不行,都是绝对不行的。
因此想要结果服众,立起一个更加统一透明的新能源车测试体系应该才是关键。
从大环境和个人角度来看,对于懂车帝这样测评媒体,未来依旧很有存在的必要,以新能源车为例,通常大家最关心的高温、高寒、高原等汽车〝三高〞测试一般由车企闭门主导,而消费者只能知道一个结果。
车企标的续航数据却时而出现和实际体验相差较远的情况,这时就非常需要一个第三方机构来提供更直观、实用的购车参考信息。
再比如还有很多汽车整车厂常常会将C-NCAP碰撞五星级得分作为宣传点,但整车厂的评测只是单一品牌、单一车型,不涉及与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
而媒体的测评,更像是站在用户立场,从用户真实关切、实际使用体验出发,让用户了解产品体验的渠道更多,从实质来说是消除信息不对称。
这次懂车帝冬测舆论爆发后,网上有很多消费者对测评内容进行了探讨,有些也表示认可懂车帝测评的价值:“如果有关心的数据会看一眼”。
而且在比较长一段时间内,很多车企还将懂车帝的数据作为重要参考,这也能对车企起到一个敲打的作用。
因此,“是否乱恰饭”或许并不是测评被质疑的根本原因,“不用心的恰饭”、“标榜自己独立客观的恰饭”以及“缺少有效信息的恰饭”,才是让粉丝失去耐心的根源。
频发的“测评翻车”事件,或许只是大家追求更好,更有价值测评的另一种表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