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 小站雅思
95后天才少年”曹原又一次闯入大众视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官网显示,曹原将于2024年7月起正式担任该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曹原身上的光环太多——
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18岁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24岁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如今的他,更是研究硕果累累:
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8篇论文;
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1篇论文,甚至发布最“密集”的时期,竟达到了16天内连发3篇的骄人成绩。
曹原发表的每篇论文都能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和前所未有的发现。
曹原本科时期的导师曾长淦表示,曹原等人在2018年针对石墨烯的重大发现,是“从零到一”的突破;而今年发现的魔角扭曲三层石墨烯,则是在当年的实验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
年纪轻轻,其研究成果的进展与速度竟如此惊人,也难怪曹原被人们视为天才天才少年,被媒体称为“论文狂魔” ,更被《自然》杂志誉为“石墨烯驾驭者”。
曾有媒体评价道,“不是曹原终于有资格获奖,而是奖项终于有机会颁发给他。
这样一位早已被报道多次的天才青年,于普通人能有什么启发?
天分和机遇无法复制,但他的成长之路仍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2007年,曹原随父母移居深圳,进入了耀华实验学校读书。
有毕业于该校的网友分享说,对于曹原这个杰出的学生,校方简直恨不得天天开大会吹嘘。

11岁时,他就会经常去华强转悠转悠看看,买上一些元件回家研究电子线路。
他还喜欢做化学实验,网上流传最广的段子就是他把为了提取硝酸银,偷偷把妈妈的银项链放到硝酸里溶解。
小小年纪玩电路、碰强酸,这些让家长听起来寒毛直竖的“胆大行径”,曹原的父母选择了支持。
为了满足儿子的好奇心,曹原的父母购置了很多实验仪器,为他建造了一个小小实验室,这也成了他最早的科研启蒙基地。
除了喜欢做实验,他还喜欢天文,父母因此还花重金购置了天文望远镜。
在曹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始终为他“网开一面”,没有把他的行为当成搞破坏,更没有阻碍过他的探索与好奇。
面对这些“与众不同”的行为,父母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坚定,能否看见孩子内在的探索欲,保护和发掘孩子的潜力,承受“出格”行为的代价,值得学生家长们思考。
14岁,曹原以总分669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在旁人看来,只用3年就完成了初、高中学业,简直是天才,但曹原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教材,一样的习题,是自己愿意钻研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让他完成了这段旅程。
在他的回忆中,“上少年班的意义对我来说,是减少在中学期间做大量习题复习备考的时间,用这些时间来学习更加有意思的大学和研究生知识。”
对更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苦役,厌烦、烦躁、脆弱等情绪也多多少少会遇到。
比起一味地强调孩子一定要“学得好”,不如看到培养他们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价值。只有当他们想在学习上钻研,才会具有学习的持久动力。
在科研路上也一样,愿意钻研,说起来很简单的四个字,但的的确确贯穿了曹原的整个学习和研究生涯。
2014年,曹原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开启了他的科研之旅。
2018年,曹原发现了石墨烯超导角度,轰动国际学界,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成为《Nature》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当年《Nature》发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2020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但这只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
看到他的职业发展生涯,有网友开始感慨:中国学术界怎么就留不住人才呢?
有网友讲了自己身边同学因为学术成果被抢走而心灰意冷的经历:
此前也有一则新闻,“韦神”师兄、北大数学天才,在回国效力6年后决定接受MIT的邀请,返美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

许晨阳临走时,指出了中国学术界的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学术界造假过于严重,如论文造假,学术造假现象太多。
第二,国内学风过于浮躁,人们过于急功近利、追求功名。
第三,论资排辈的观念难以改变,青年科学家的研究经费得不到保障,对于年轻人的扶持力度不够,很多时候只看年龄不看水平。
这番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哗然一片,而学术界内许多人也发出深思:许晨阳这样的决定,实则反映出国内学术界的现状。
有网友觉得,曹原回国的待遇绝对比在伯克利好,但依旧选择留在国外,应该主要还是看重纯粹的科研环境。
曹原作为一个科学家,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他的决定是基于他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是有益的。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能够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石墨烯领域的发展。
每个学者的学术研究黄金时间,不过一二十年,选择更适宜成长的环境,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是无可非议的。
我们应该尊重曹原的选择,也应该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不是用狭隘的心理揣测他的想法。
若没有钻研精神,曹原不可能获得如今成就。
有一次,曹原花了几个月时间做实验,却发现结果只是一次巧合,但在他看来,“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
所以,每当在研究中遇到不顺利时,他就会想“吃一堑长一智,做得多了,慢慢有经验了,自然就攻克了。”
曹原除了在学习和研究上奋勇向前,他也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摄影、星空、小提琴。他会在工作之余,仰望星空,调节自己。
“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天文摄影涉及包括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嵌入式程序等在内的多方面科学技术,折腾这些东西,都是我的兴趣。”
而仰望星空之后,他又会继续脚踏实地,在研究之路上钻研下去。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