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伦敦商学院的在读 MBA 托尼·惠勒和初到伦敦的爱尔兰女子莫琳在伦敦摄政公园的一张长椅上不期而遇,一见钟情的两个人在一年后结婚。
1972年7月,新婚不久的惠勒夫妇,开着一辆花65英镑买的旧车,从伦敦出发,途经亚洲,一路行至澳大利亚。
那是一个“嬉皮士像动物大迁徙一样环球旅行”的年代,历经数月,惠勒夫妇在圣诞节前夕,终于抵达澳大利亚,在埃克斯茅斯的海滩上,他们拍下在澳大利亚的第一张照片。
这场旅行收获的除了精疲力竭,还有激动振奋,第一本《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便宜走亚洲》(Across Asia on the Cheap)便在厨房的饭桌上诞生了,并达成了短短一周就卖了1500册的成就。
Lonely Planet 的名字来自马修 · 摩尔的歌曲《太空船长》,托尼 · 惠勒(Tony Wheeler)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将“可爱的星球”(lovely planet)唱成了“孤独的星球”(lonely planet),他非常喜欢这个口误,便用它命名了自己的公司。
如今,“孤独星球”这个名字已经享誉世界,从1973年品牌创立开始,指南书就是其最经典的产品,以多种语言出版,在全球收获了无数忠粉。
在书中读者除了获取实用的旅行信息,还能体悟到旅行家们的探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成为了很多背包客心目中无法超越的“旅行圣经”
今年正是“孤独星球”成立50周年,前不久,他们发布了全球《2024年最佳旅游排行榜》,榜单分为五大类别:国家、地区、城市、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和最具价值的地点,每个类别有10个目的地。
其中“十大最佳旅行国家”榜单如下:
①蒙古
②印度
③摩洛哥
④智利
⑤贝宁
⑥墨西哥
⑦乌兹别克斯坦
⑧巴基斯坦
⑨克罗地亚
⑩圣卢西亚 
如果你还没想好2024年去哪里旅行,不如从这个榜单里找找灵感。本次我们先看看高居榜首的最佳旅游国有多好玩!
位居2024年度“十大最佳旅行国家”榜单第一名的是蒙古,《孤独星球》给出的理由是“广阔的空间、刺激的户外活动以及独特的美食和音乐文化”
今年蒙古国宣布2023年至2025年是“蒙古旅游年”,放宽了外国游客的入境政策,改善了基础设施,包括耗资6.5亿美元建设了一个新机场。
蒙古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根据2021年统计,蒙古总人口约为330万人,而国土面积则达到了156.6万平方公里。
大约全国一半的人口都集中在首都和最大城市——乌兰巴托,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冬天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30-40摄氏度。
乌兰巴托是世界上年轻人最多的首都,其中74%的人口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那首著名的蒙古歌《乌兰巴托的夜》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表现年轻男女爱情的抒情小夜曲。
一千多年前,蒙古高原崛起一个伟大的民族。那位号称“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带着一群“有毡帐的百姓”曾直达黑海之滨。如今,时光悠悠,草原依旧,故人纷乱的马蹄声却早已消失在漠北草原烈烈的西风中。
成吉思汗骑马像位于乌兰巴托以东54公里的 Tsonjin Boldog 的 Tuul 河岸上,雕像位置正是当年铁木真年少时在乞颜部发现金鞭的地方,面向他的出生地。
该雕像高40米,包裹着250吨闪闪发光的不锈钢。它坐落在成吉思汗雕像综合大楼的顶部,游客中心本身就是10米高,有36根柱子,代表从成吉思汗到利格丹汗的36个可汗。
成吉思汗广场原名苏赫巴托广场,是蒙古的地标建筑,广场中央有苏赫巴托纪念碑,是乌兰巴托仅有的两座苏赫巴托像之一。逢重大节日和庆典,蒙古国官方都在此广场举行仪式,向纪念碑献花圈。
博格多汗冬宫位于乌兰巴托市南博格多汗山脚下的图拉河畔,是现存的蒙古末代宗教领袖吉布尊丹巴活佛的奢华府邸,现为博物馆。
宫殿旁的喇嘛庙建筑造型有中国传统特色,宫庙层层相连,梁上有以藏文、元朝使用旧蒙文、满文和汉文等文字书写横匾。宫内藏有丰富文物,珍贵唐卡、佛像和法器,件件都是百年以上历史珍品。
甘丹寺是蒙古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蒙古香火最旺的寺庙,位于乌兰巴托市中心,乌兰巴托市的前身大库伦就是甘丹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城镇的。
寺内最引人瞩目的是26.5米高的巨大佛像,重约20吨,大佛身上有2286颗宝石和金叶作为装饰,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是蒙古的国宝。
提起蒙古最有名的节日,当属每年7﹑8月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在蒙古语里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大会的传统项目包含“男儿三艺”——摔跤、射箭、赛马,现在会加入套马、蒙古象棋、田径、排球、篮球等项目,尽情展现力量与豪放之美。
届时,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云集在碧绿丰美的草原。人流涌动,牛羊欢叫,牧马嘶鸣,陌生人之间的彼此祝福,整片草原都跟着欢腾起来。
蒙古西部的巴彦乌列盖省阿尔泰山地区,是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之一,这里土地贫瘠,冰雪覆盖的群山纵横交错,仅存为数不多的特殊“手艺人”,他们就是蒙古哈萨克族猎鹰人
自古以来“骏马”与“猛禽”就是蒙古人的双翼,阿尔泰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有着特殊的捕猎技巧,那就是利用鹰来替他们捕获生活所需的食物与皮毛,来度过严峻的寒冬。
在哈萨克人的眼中,金雕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它们是天空中的帝王,这也是哈萨克族猎鹰人的首选。让它听从猎手的指挥,必须有一套驯服的办法。
驯鹰的技艺包括捕鹰、熬鹰、喂鹰、放鹰等环节。这项技艺经历了几千年,是最能凸显哈萨克男人力量的艺术,向来是父子相传,直到2015年,一位名叫 Asholpan 的13岁小女孩在一年一度的猎鹰大赛中脱颖而出,力压400名猎鹰人,一举夺得冠军。
这一壮举不仅在当地造成了轰动,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相继 BBC、CNN 纷纷找到了她做了专题纪录片。
英国导演 Otto Bell 也找到她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电影《The Eagle Huntress》,影片获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五佳纪录片之一,并提名2017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
猎鹰人到今天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头戴狐皮毡帽全身裹羊皮长袍,手臂上栖息着金雕,寒冬中骑马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进行狩猎,获取那珍贵而稀少的猎物。
传统的猎鹰仪式在2010年正式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秋季在巴彦乌列盖省、春季在乌兰巴托市举办两次“猎鹰节”
蒙古北部的查坦人的生活则以驯鹿为重心,他们是世界上最后的驯鹿游牧民族之一,祖祖辈辈过着与驯鹿互相依赖,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驯鹿在查坦人心中意义非凡,既是神圣的生物,同时又亲如家人,一般不会以驯鹿为食,只有在驯鹿过了生育年龄或者过于老迈,他们才会屠宰驯鹿。
查坦人的孩子从小在驯鹿背上成长、玩耍,长大后便负责照顾驯鹿,为驯鹿寻觅水草之地让它们温饱。
但近年因为现代化冲击,加上全球暖化的极端气候,与过度开发森林,令查坦人的生活方式受到威胁,现在只剩四十多户人家,约600只驯鹿,是蒙古最受威胁的少数民族之一。
图片来源
Lonely Planet 官方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点击进入「赞那度旅行」小程序,查看更多精选行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