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许久没见的大学舍友重聚。
话题不自觉地,逐渐转向了“中年危机”。
似乎过了30岁,生活就满是各种「不确定性」和突如其来的「风险」。
生了娃的敏敏,看着身边离婚的人变多,越发担心这事也会落在自己头上。
毕竟,日复一日的鸡零狗碎已然消磨掉婚姻中的爱与依赖。
刚结婚的琪琪,本想再过几年二人世界,没想到公司又出了大变动。
为了保住工作,她选择了另一条满是不安的路——怀孕。
仍单身的小米,也经历着自己的危机:
公司降本增效,她要么走人,要么接受近40%的降薪。
与此同时,她的父亲突发重症住院,医疗、护理费加起来要近30万。
而我,即使过得尚可,也总觉危机四伏,心里发慌。
层出不穷的高风险事件,让人失去了试错的勇气,也抹杀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
在这个时代,中年危机已然不再是专属于中年人(45岁至55岁)的焦虑,而是所有成年人的“隐痛”。
该如何应对它,将“危机”转为“机遇”?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内核是否稳定和强大。
在大多数人眼里,中年崩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它就像辛辛苦苦摆放的多米诺骨牌,只要有一块倒下,就可能在转眼之间全然倒塌。
它也是我们行至“中年”,最直接感受到现实困境:
孩子问题、婚姻问题、父母赡养问题、财务问题……问题接踵而至。
为此,我们对每个做出的选择和决定,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也时时被不安、焦灼和匮乏裹挟,疲于奔命。
然后,开始认命:“不折腾了,就这样吧”
可是,越是恐惧危机的到来,也许越该去认真思考:
每天这样的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种人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如果不曾思考这些,我们很容易在「集体无意识」下,不断进行自我剥削。
然后,离真实自我越来越远。
比如,重聚闲聊时,敏敏说了一句让我倍感无力的话:
“纠结了很久,我还是放弃升职了,孩子还是要有人照顾。”
大学期间,敏敏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奖学金拿到手软,挑战杯、主持人大赛等比赛都榜上有名。
可如今,却像落入了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变得面目模糊、意气不再。
当女性成为妻子,成为母亲后,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女性理所应当的要为家庭付出所有。
为了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牺牲事业、放弃自由似乎也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
然后,内核不够稳定的我们,就会为了满足别人对自己「贤妻良母」的期待而冲刷掉自我。
当然,那些未曾被意识到的“集体无意识”,不仅仅影响某一部分人。
它一直在无形中塑造着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比如,我们对中年危机的感知,常常还来自于工作。
为此,我们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拼了命地卷,只为留下来、往上爬。
这正是因为,我们在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下,判断“成功”的标准过于单一。
比如,只有留在北上广才足够优秀;年薪百万,坐拥几套房产,开上哪辆豪车,才算「成功人士」。
我们都沉迷于自己的“身份”,沉迷于那个「被凝视状态下的自我」。
比如:我的社交媒体形象如何,穿戴什么品牌才能展示我中产的身份……
当我们花太多时间在“被人凝视时我看起来怎样”,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自我凝视”,我们就很难获得安全感和幸福。
因为,当内核不够,我们的幸福感就取决于“别人眼中的我是好是坏”
而这,是非常不可控的。
在外界的凝视、规训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一步步瓦解掉了自我认同感,否认了人生多样性的存在。
也许,这才是「中年危机」真正让人害怕的根源。
关于中年危机,心理学家荣格认为:
它不止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危机;
更是一场“繁华过后我是谁”的意义危机。
如果说前者是如履薄冰的不安和焦虑,后者就是一种“生活安逸,却还是不开心”的无意义感。
从心理、灵性的角度看,这是来自你内在的呼唤。
呼唤我们去理解藏在自己潜意识里的秘密,去成为我们自己。
荣格认为,我们的一生中,前半段用于发展自我,后半段则是整合无意识,从而成为我们自己。
而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往往就是由“意义危机”开始的。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就是在40岁的“意义危机”下开始了自我探索。
40岁前,兰德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有着美满的家庭,过着平凡但优渥、令人艳羡的生活;
而40岁后,他忽然发现,自己这一生最想要追求的其实是艺术。
于是决定抛下所有出走,从头开始学习绘画,哪怕过着食不果腹的落魄生活也不曾放弃。
在兰德身上,能看到大部分人出现“意义危机”的常规模式:
前半生在外部指标的指引下追求成功;
人到中年,却突然倍感空虚,觉得人生无意义,就此陷入意义危机。
意义层面的中年危机,常与「人格面具」有关。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意是指演员在剧里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
在荣格的解释中,它指的是“修饰”和“美化”自己的人格。
把自己好的、吸引人的一面展现出来,把坏的、阴暗的一面隐藏起来。
这样的人格面具,代表着我们能够被社会接受,适应环境要求的理想人格。
在面具的加持下,我们更容易获得名利和成就。
所以,绝大多数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人格面具都发展得不错。
但它的害处在于,如果一个人过分沉溺在人格面具背后,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
当面具戴了太久,直到把面具当成了自己的真容,我们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牺牲掉真实和完整的自我。
这正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源头。
人生进入后半段后,意义危机推动着我们去自我探索,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荣格看来,即是拥抱完整的真实自我,实现自性化,完成整合无意识的过程。
而这,也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中年危机,是大部分人都要经历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也许会相当惨烈,也许会让我们一蹶不振。
但是,只要定义我们人生的那支笔,还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我们终将凤凰涅槃,于低谷看见和超越自己。
譬如荣格本人。
他也曾坠入中年危机的深渊:
原本拥有杰出的事业、美满的婚姻,众人的尊敬。
却因学术观点的差异,与亦师亦父的弗洛伊德彻底决裂,并承受了惨烈的后果。
当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很有威望,与他割席后,荣格的学说一发表就遭受了严厉批判。
朋友、同事纷纷背弃了他,他的感情也遭遇了背叛。
在那段黑暗期里,他饱受精神分裂的痛苦,一度被幻觉折磨而濒于崩溃。
“我彷徨了很多年,时间之久,以至于我都忘记了自己还有灵魂。”
痛苦之下,他决心重新审视生活,探索最深处的自我,与潜意识对质。
这段时期的经历,全都凝结在了他的自传《红书》当中——
与导师决裂、被情人背叛,灵魂分裂陷入地狱之人的生命之作。
在《红书》中,他记录了自己的梦境、幻象与精神追寻历程,也写下了自己挣扎、疗愈、超越、重生的一生。
这是一本以文字、诗歌、绘画等形式展示的自我疗愈日记。
这本书的出版,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近百年心理学史上尤为重要的事件”。
可以说,《红书》是荣格留给世界、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学和艺术财富。
如果,你对他的人生经历感兴趣;
或是你也正经历着“中年危机”或“人生低谷”,那不妨到这本书里寻找答案。
当然,百年前的心理学巨著,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阅读门槛:
因年代久远,晦涩难懂,对身处不同年代和文化背景的我们来说并不易读;
而且它是一本学术书,里面有不少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
再加上它被誉为“世界十大神秘天书”之一,记录了荣格突破天际的脑洞,很难读懂、读透。
基于以上考量,为了能帮助有兴趣的朋友把《红书》好好读懂、读透。
我们特地邀请了李孟潮老师,为你解读荣格的这本巨著!
李孟潮老师作为知名心理治疗专家,在精神分析领域有着深厚造诣,他会且用大众心理学的方式,为你揭秘荣格挣扎、疗愈、超越、重生的一生——
立即戳图,立减30元
优惠时间:12月10日—12月11日
☟开启自我探索之旅☟
iOS用户由于小程序支付限制
请移步公众号后台回复【荣格】获取链接
先领券,再购买☟
35节视频课,随时随地可听
券后仅需129元
相当于每节课仅需3.69元!!!
☟满满干货,先睹为快☟
无论你是想进一步自我探索
还是更深入研究荣格
都能有所收获!
立即戳图,立减30元
优惠时间:12月10日—12月11日
☟开启自我探索之旅☟
iOS用户由于小程序支付限制
请移步公众号后台回复【荣格】获取链接
先领券,再购买☟
▍Q&A
Q1:课程购买后可以申请退款吗?
A:该课程为虚拟产品,课程一旦开课,不予退款。
Q2:课程可以听多久?
A:报名后,可永久无限次重复学习。
Q3:报名后如何观看课程?
A:报名后进入【壹心理精品课】公众号 → 课程中心 → 我的课程,点击对应课程即可学习。
编辑:小西
图源:图虫创意、Unsplash
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