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新皮层小组
编辑 | 吴洋洋
过去一周最大的科技新闻,莫过于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周四和周五收盘时都是如此。这个历史性时刻体现出来的不只是股市的情绪化,也为技术变革做了最好注脚:假如没有智能手机将大量低线市场用户带入互联网,低价消费不会崛起,直至做出这一承诺的平台拥有挑战市场老大的力量;假如通信技术没有从2G切换为4G或5G,盯着手机屏幕一边看视频一边购物,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每次技术变革都伴随商业重构,正在到来的AI时代也不例外。本周,我们看到不少大公司都在进一步调整其架构、明晰其战略、聚焦更值得聚焦的、放弃一些看起来美好但不构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首先是华为,它终于在「造车」还是「不造车」的纠结和内部矛盾中迈出一步,选择将车BU拆分,与长安汽车等多家汽车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曾属于「造车派」的余承东可能仍然留在华为内部,而不会领导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这是「不造车派」的胜利,也是华为公司战略的进一步明确:在终端设备和上游技术攻关之间,它选择了后者。在中国,能造车的公司不下10家,但能研发高端芯片的公司却屈指可数,而训练大模型芯片的供应商目前全球只有英伟达一家,本周,它延迟了向中国客户提供基于H100开发的AI芯片H20的推出时间。中国公司除了囤货,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阿里巴巴也在做战略选择。本周,其旗下专注于前沿研究的达摩院剥离了量子实验室。剥离这一团队可能有成本和人员不足方面的考量,不过从结果上看,也意味着这家公司正在把资源聚焦在已经确定的技术上,即人工智能。
类似的还有字节跳动。游戏本身是训练AI的一大场景,字节跳动却在本周砍掉了其游戏业务。不过,据说它放弃的只是投入大量人员开发下一个《王者荣耀》、下一个《大话西游》那样的大型游戏,而仍然保留了让用户来主导创新的UGC游戏,一款是有爱互娱研发的沙盒游戏,另一款是基于3D虚拟世界的陪伴项目《ParaSpace》。两款游戏都与AI相关,OpenAI今年8月收购的Global Illumination公司,最新项目就是一个叫Biomes的多人在线沙盒游戏。
不过,大公司如何自我调整,在新的技术时代都不如小公司敏捷。一边,大公司阿里云和滴滴出行在业务调整、聚焦资源过程中都出现了系统宕机事故,其中阿里云一个月内出现了两次,每次都超过2个小时;另一边,一个叫Pika的视频生成公司,成立才几个月,两位创始人还没从斯坦福毕业,就获得了3500万美元A轮融资,因为她们对于功能需求能在几小时内做出更新。
如Pika的投资人所说,生成式AI领域的产品市场匹配(PMF)远未完成,速度够快的公司才有机会。
以下内容由新皮层团队制作。
Key Points
国内篇
华为车BU拆分,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达摩院剥离量子实验室;
阿里云一个月内再次宕机;
滴滴系统故障近12小时,原因可能是降本增效;
全球篇
英伟达延迟发布部分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
视频生成公司Pika获3500万美元A轮融资;
DeepMind用AI发现了200万种新材料。
国内篇
华为车BU拆分,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11月26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已与华为签署一份《投资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显示:
•华为将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
•华为会将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华为母公司原则上不再经营相关业务;
•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投资该公司,比例不超过40%;
•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新公司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未来将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这项合作意味着,华为正在将其汽车智能业务(简称车BU)剥离为一家独立公司,预计华为将持有这家公司60%股份,长安预计持有不超过40%的股份。
华为拆分车BU的传闻已久。早在8月,市场传闻就称,华为有意推动车BU独立运营,并正与重庆国资委密切接洽合作事宜。华为当时否认了传闻。
上述与长安汽车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发布之前,11月23日,市场也曾有传闻称,华为车BU将以2500亿元的估值拆分,重庆国资委将成为第一大股东,长安汽车为唯一一家参与收购的车企,拟出价375亿元获得华为车BU 15%股权。
这些传闻中的部分消息在这次华为与长安汽车的合作备忘录中得到证实。
华为造车模式变革
华为车BU成立于2019年5月,此前,它以3种模式与车企合作:
•零部件供应模式:向车企提供零部件;
•Huawei Inside(HI)模式:向车企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
•智选模式:介入产品开发和渠道。
车BU成立后,任正非曾声称华为将以零部件供应商身份进入汽车业,即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是一项面向车企的ToB业务,顶层战略是「不下场造车」,即不做华为品牌的车。
不过,2021年4月,余承东掌舵车BU后,华为就不断加大了在汽车领域的投入,深化了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合作,试图在ToC领域施展拳脚。他大力发展了3大模式中的「智选模式」,与同样来自于重庆的赛力斯合作推出「问界」品牌。该品牌汽车由华为提供整车技术和分销,曾一度被认为是华为自营汽车品牌。今年3月,AITO汽车、华为终端微博发布的相关问界汽车内容中,采用过「HUAWEI 问界」的标签,但被紧急叫停。
华为3种造车模式中,智选模式是华为当前车BU的主要营收来源。不过它不是任正非最想要的,作为创始人,他更倾向于Huawei Inside。
新合资公司可能就是Huawei Inside
华为此次与长安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可以被视为Huawei Inside模式的展现。「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表明,华为大概率要在这家合资公司中大力发展的是「博世」模式,博世汽车是传统汽车时代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
在此次合作之前,2021年,华为就曾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共同推出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在该品牌中,华为扮演的就是Huawei Inside角色,而非像「问界」那样介入产品的分销。
华为与长安的合作信息发布后,赛力斯回应称:「合作不影响华为对塞力斯的零部件供货关系,也不影响华为为AITO问界车主和潜在用户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另外,赛力斯也已收到参与投资这家合资公司的邀请。
不过,此次华为与长安成立合资公司后,华为原有造车模式中的智选车模式和零部件供应模式是留在华为内部,还是由新的合资公司打理,目前未知。
华为为何剥离车BU?
华为剥离车BU的原因既有财务上的,也有业务逻辑上的。
在华为,车BU是个烧钱部门。根据华为2022年财报,公司汽车业务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但这一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仅有20.77亿元。要填上这个亏损,之前只能靠华为内部输血。但以独立公司名义运营、引入外部股东后,华为有望在造车业务上止血。
难以承受自动驾驶业务对资金消耗的公司不止华为。今年7月,小鹏吸引大众入股,目的之一也是获得资金注入。而愿意为此出钱的大众和长安汽车都属于在汽车智能化方面暂时落后的公司,它们都有获得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的需求。
业务逻辑上,任正非想要发展的Huawei Inside模式一直难以打开市场,因为「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国际巨头因某种原因也不会选,传统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失去灵魂」的意思是,传统车企无法接受未来汽车的核心技术——自动驾驶系统掌握在供应商手中。
华为正在成立的合资公司有望打破这种困境。对于这家合资公司,华为计划引入多家车企入股,「新公司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未来将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其在备忘录中称。目前,赛力斯也已收到参与投资这家合资公司的邀请。
未来,华为和长安在这家合资公司中的股份被稀释到多少是个未知数。华为和长安的协议中提到,长安将等到华为母公司把车BU资产全部注入新公司之后才会注资,而整个流程预计将在今后6个月内全部完成。在这6个月内,华为和长安将最终确定长安汽车投资多少、持股多少,而这两个数字将受其他车企是否投资入股影响。
和长安签署合作备忘录后,余承东称:「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言下之意,华为新公司的目标不是做供应商,而是要做平台,要做火车头。
达摩院剥离量子实验室
11月26日,阿里达摩院宣布,达摩院将把量子实验室及可移交的量子实验仪器设备捐赠予浙江大学,并向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
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取得过哪些成绩?
量子实验室属于阿里达摩院成立之初就建设的诸多实验室之一。量子实验室负责人施尧耘2001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研究量子信息科学。2017年9月,施尧耘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负责量子实验室的筹建与领导。达摩院成立之后,量子实验室归入达摩院旗下。
2018年5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宣布,制出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成功模拟Google的随机量子电路后,证明Google并未取得「量子霸权」;
2019年9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宣布,完成第一个可控的量子比特研发工作;
2020年12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发布阿里云量子开发平台(ACQDP),开源自研量子计算模拟器「太章2.0」;
2022年3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设计并制造出两比特量子芯片;
截至2022年3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已建成Lab-1、Lab-2两座硬件实验室,后者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
阿里达摩院建立过哪些实验室?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由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花名行癫)担任首任院长,计划3年投入1000亿元探索前沿科技。1000亿元相当于阿里巴巴2023财年的全年净利润。
「达摩」来自DAMO的音译,全称为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探索、冒险、动力和远景研究院),武侠小说中,达摩院也是少林寺最高等级的武学研究机构。
成立之初共有5个板块和14个实验室,后来实验室总量增加至16个:
•机器智能:下设语音、视觉智能、语言技术、决策智能、城市大脑5个实验室;其中,语音实验室已更名为通义实验室语音团队,该团队基于「通义」基础模型开发了AI会议转录工具「通义听悟」。
•数据计算:下设计算技术、智能计算、数据库与存储3个实验室。其中,计算技术实验室孵化出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由中天微与达摩院芯片团队整合而成;
•机器人:下设自动驾驶实验室,该实验室已于2023年5月转入菜鸟集团;
•金融科技:下设金融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3个实验室;
•X实验室:下设量子实验室、人工智能等2个实验室;2020年3月,该板块新增XG实验室,聚焦5G技术和应用的协同研发,为达摩院第15个实验室;2021年10月,该板块又新增XR实验室,聚焦探索新一代的移动计算平台,即XR眼镜以及基于新移动计算平台的互联网应用技术,为达摩院第16个实验室。
目前,达摩院官网已经不再公布现有实验室信息,以及相应的研究领域负责人。
在张勇执掌阿里云期间,他把达摩院从阿里云剥离,成为阿里「1+6+N」组织架构变革后的「N」之一。目前,云智能集团旗下还包括阿里云智能、钉钉、天猫精灵等业务。
「通义」大模型诞生的湖畔实验室,不在上述名单中
2022年9月,达摩院发布「通义」系列大模型,不过该大模型并不是达摩院既有16个实验室所开发。按阿里云副总裁刘湘雯的说法,「通义千问」基于湖畔实验室发布的「通义」大模型融合升级而来。
资料显示,湖畔实验室于2020年7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面向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前沿开展基础研究。该实验室计划5年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截至2021年年底,湖畔实验室共有全职研究人员和工程团队1170人。
与湖畔实验室同时成立的省级实验室还包括: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和西湖实验室,聚焦智能科学、生命科学等。
湖畔实验室发布的模型包括:
2021年4月,发布270亿参数的中文预训练语言模型PLUG;
2021年6月,发布多模态大模型M6。
阿里云一个月内再次宕机
11月27日,阿里云服务出现2小时中断,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客户受到影响。
这是一个月内的第二次宕机
本次受影响的主要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青岛、香港以及美东、美西等地区的数据库管理产品。
11月12日,阿里云服务曾持续中断3个多小时,包括淘宝、闲鱼、钉钉、阿里云盘、饿了么、天猫精灵、菜鸟、夸克、语雀等多个阿里系应用出现无法访问或服务异常情况。
阿里云的战略重要性在提升,团队却仍在动荡
阿里云作为中国最大的云服务供应商,2023年上半年占据了29.9%的市场份额。将云端业务上市曾是阿里巴巴广泛重组的一部分,分析师估计,云部门的价值可能在410亿至600亿美元之间。
不过,这家云服务商的CEO一职已经一年多没有稳定人选担任。2022年12月18日,阿里云在香港地区的服务宕机超过12小时,导致当年12月29日时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峰卸任,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开始出任阿里云智能总裁。然而今年9月10日,张勇意外宣布卸任「1+6+N」变革后的阿里云CEO,交由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直接管理。
阿里云的市场表现也正在受到挑战。刚刚过去的季度中,阿里云收入在整个集团中增速垫底,同比仅增长2%至276.5亿元。为「降本增效」,今年5月,阿里云已「优化」约7%的员工。
11月20日,阿里巴巴再次意外宣布,终止分拆阿里云业务并使其在2024年5月上市的原定计划,理由是美国的人工智能应用芯片出口管制不仅影响公司云业务,还限制了多个相关业务的技术升级。
11月23日,阿里云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新设立公共云、混合云业务事业部。
「云+AI」被认为是阿里巴巴的未来底座
上任第3天,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在全员信中宣布公司的两大战略重心为「用户为先、AI驱动」。
11月29日,拼多多财报发布后,市值与阿里巴巴差距仅为100亿美元。马云发布内部讲话,再次强调了AI的重要性,「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他说。
参考链接:
https://data.alibabagroup.com/ecms-files/1508664153/9401c890-e3b3-4196-ad8c-3cdfaf05c219/CN%20September%202023%20Q%20-%20Alibaba%20Earnings%20Call.pdf
滴滴系统故障近12小时,原因可能是降本增效
11月27日,滴滴出行系统故障导致服务中断,包括滴滴出行App、青桔共享单车小程序均显示「网络异常,请检查网络」,故障持续时间近12小时。11月28日,滴滴表示网约车服务已经恢复,共享单车服务正在修复中。
这种系统故障之前发生过多次
根据滴滴司机反馈的信息,11月27日,滴滴平台在接单、定位、计费等环节均出现故障。不仅有很多错单,出现了多位司机接同一单的情况,司机端的计费系统也出现混乱。有司机接了一单距离为8公里的订单,收费显示1540元。此外,小桔充电桩也一度无法充电。
据滴滴官方致歉信,这起事故的起因是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并非系统遭受黑客攻击。此前,2022年9月、2021年2月、2019年10月、2016年7月以及2015年10月,滴滴也都发生过系统故障,只是之前的故障通常在当天便会修复好,本次故障维修时长相较于之前更长。
资料显示,滴滴出行目前由滴滴云提供服务。今年2月,滴滴云曾发布公告称,因产品线调整,自2023年3月31日起滴滴云将不再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
之前滴滴出行刚实现2021年以来首次盈利
据滴滴出行11月13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公司日均交易量达到3130万笔,总收入同比增长25%至514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实现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盈利。
以本次故障近12小时时长计算,滴滴或将损失千万订单量,以及超4亿元的交易额。在消费者层面,本次故障也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但由于长期亏损,降本增效仍在进行中
滴滴出行2021年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其应用程序也自2021年7月从应用商店下架,直至今年早些时候才重新恢复。持续一年多的下架令滴滴损失不少用户。交通部数据显示,滴滴下架之前其网约车订单量市占率约90%,下架之后10个月内下降到80%左右。易观分析数据显示,滴滴回归后依旧保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相较高峰时的份额已失去近20%。
虽然3季度获得2021年以来的首次盈利,但1.07亿元的净利润无法弥补公司长期亏损。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滴滴出行分别净亏损9亿元和3亿元。2021年和2022年,滴滴出行净亏损分别为493亿元和238亿元。
为收窄净亏损,滴滴在「降本增效」上付出诸多努力。2022年,滴滴出行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减少了42.5%,运营和支持费用同比减少13.4%,总成本同比减少近30%。
新皮层曾报道,滴滴出行计划明年在香港重新上市,相较于2021年IPO时的800亿美元市值,滴滴出行目前在场外交易的估值为160亿美元。
滴滴出行旗下拥有网约车、共享单车(青桔单车)、共享充电桩(小桔充电)等多项业务。此前,它还运营一个自动驾驶相关的汽车项目,截至2022年,滴滴在该项目上的研发投入累计达350亿元。该项目已于今年8月出售给小鹏汽车,为滴滴回本54亿元,同时滴滴出行获得小鹏汽车3.25%的股份。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ufAmvQ1tiiOXLi2U-TDtw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11-13/didi-posts-first-profit-since-2021-ahead-of-landmark-hk-ipo
全球篇
英伟达延迟发布部分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

11月24日,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英伟达告知其中国客户,由于服务器制造商在集成芯片方面遇到问题,基于H100开发的AI芯片H20的推出时间,将推迟至2024年第一季度,具体时间可能是2024年2月或3月。新皮层曾经提及,英伟达可能最早于11月16日推出3款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HGX H20、L20 PCIe以及L2 PCIe,以便绕过美国对于高性能芯片的出口限制,H20是这3款芯片中性能最强的。目前,另外2款AI芯片也没有确切的发布和交付时间。
参考链接: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nvidia-delays-launch-new-china-focused-ai-chip-sources-2023-11-24/
视频生成公司Pika获3500万美元A轮融资
11月28日,Pika宣布完成由Lightspeed领投的35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在2亿至3亿美元。同一天,Pika宣布推出新模型Pika 1.0,该模型可以生成和编辑3D动画、动漫或电影等多种风格的视频。
Pika 1.0有哪些功能?
除了生成多种新风格的视频之外,新功能还允许您使用 AI 编辑视频:
·文本转视频和图像转视频:在Pika上输入几行文本或上传图像,它就能生成简短的高质量视频。
视频转视频:将现有视频转换为不同的风格、替换不同的角色和对象,同时保持视频结构。例如,将视频从真人视频更改为动画视频。
·扩展视频的画布或宽高比:例如,将视频从TikTok 9:16格式更改为宽屏16:9格式, Pika能预测超出原始视频边界的内容。
·改变:用人工智能编辑视频内容,例如改变某人的衣服、添加另一个角色、改变环境或添加道具。
·扩展:扩展现有视频剪辑的长度。
谁创立和投资了Pika?
Pika由Demi Guo和Chenlin Meng联合创立,两人都出自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分别在公司任CEO和CTO。Demi Guo从小就对诗歌和创意写作感兴趣,Chenlin Meng则想成为一名动画师。
左为Demi Guo,右为Chenlin Meng。
早期,Pika只专注于制作动画,因为Runway和Stability AI等资金雄厚的大型初创公司在生成逼真视频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优势。而Photoshop母公司Adobe也在迅速将生成式AI加载到其图像设计工具中。后来,Pika将生成视频的风格扩展到了更大范围。
GitHub前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是Pika的投资者之一,他声称,之所以在Runway、Stability AI、Adobe等巨头林立的视频生成公司之外仍然投资Pika,原因是两位创始人的「速度」。Friedman曾在一个夏天的下午建议创始团队开发一个将文本嵌入视频的路径,凌晨3点,他收到短信,称该功能已准备就绪。
除了Nat Friedman,Daniel Gross、Elad Gil、Adam D’Angelo(Quor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目前也是OpenAI的董事会成员)、Andrej Karpathy、Clem Delangue(Hugging Fac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和 Factorial Capital 合伙人)、Craig Kallman(Atlantic Record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和Alex Chung(Giphy联合创始人),以及 Homebrew、Conviction Capital、SV Angel和Ben's Bites等风险投资公司,也投资了Pika。
DeepMind用AI发现了200万种新材料
11月29日,《Nature》杂志发布了Google旗下的DeepMind团队在AI与材料领域结合方面的两项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 GNoME」系统发现了220万个晶体结构,并发明了一个名为「A-lab」的机器人,用于制造新材料。
DeepMind的研究展示了利用AI发现和制造新材料的潜力。康奈尔大学AI科学研究所联席主任Carla Gomes评论称:「科学发现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GNoME:用于材料发现的ChatGPT
DeepMind团队开发了 一个名为「GNoME」(Graph Networks for Materials Exploration,材料探索图网络)的系统,是一个基于大模型训练的图网络工具,可用于发现新材料。截至目前,化学家已经合成了数十万种无机化合物,但还有数十亿种相对简单的无机材料有待被发现。
GNoME预测的材料之一Ba6Nb7O21的晶体结构。蓝色是钡,灰色是铌,绿色是氧。
GNoME的工作机制大致分为2步:首先,对从材料项目和类似数据库中抓取的数据进行训练(其中包括4.8万个稳定晶体),在调整已知材料成分的基础上,得出潜在化合物;之后,计算这些材料是否稳定,并预测其晶体结构,统计出新的无机化合物。
GNoME系统共发现了220万种潜在晶体结构,从其中得出38万种稳定的新无机化合物,将其添加到现有的材料项目数据库中。该工作扩展了人类已知的稳定材料的数量级,相当于近800年该领域进展的总和。康奈尔大学AI科学研究所联席主任Carla Gomes称,GNoME系统就像用于材料发现的 ChatGPT。
A-Lab:制造材料的无人工厂
预测某种材料的存在是一回事,但在实验室中实际制造它又是另一回事,后者就是A-Lab的用武之地。
GNoME预测的材料之一Ba6Nb7O21的晶体结构。蓝色是钡,灰色是铌,绿色是氧。
DeepMind已经构建了一个名为A-Lab的自动实验室,它能评估每个目标材料与现有材料的相似性,提出制造新材料所需的成分和反应温度,并驱动机械手臂完成化合物的制造。目前,该系统已从58种目标清单中创造出41种新型化合物,成功率超过70%。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3745-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6z3wKskts
-END-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若想了解更多本周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周报: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11月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