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十大报告
本文是圆方的第672篇原创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
Google于今日凌晨公布了多模态大语言模型Gemini。早上起来圆方就被各路科技博主的文章和视频刷了屏。
6:15,醒来,看视频,就又有一点陷入到了之前五六月份“AI焦虑”的感觉。
6:30,把相关视频发给了公司一起做AI应用落地小伙伴,成功把焦虑传导给了他,按照聊天说的内容,就是感觉:“迭代太快了,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6:45,又和一个在美国一线做AI前沿研发的大佬聊了聊,他的感受是“没啥信息量,当Demo看看就行”,大概是感觉“这些功能业内早就知道了呀,没啥新奇的……”
7:00,到健身房跑步,把内容也同步给了一起健身的朋友,因为我们两家的娃年龄都差不多,马上都要面临上初中的问题,大家又对未来不可知的教育变革,陷入了焦虑……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Gemini与Moss,教育焦虑与体育价值,AI时代的小马过河
今天标题有点长哈,就是记录一下最近的一些随感,大家当个消遣看看就行。

虽然Gemini的新闻大概率今天所有人都会把推送到,然后被这种“朋友圈AI”再次震惊出“Woooooo”的感觉,不过觉得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
先听听谷歌的自吹自擂,根据谷歌提供的数据,Gemini Ultra在32个广泛使用的学术基准测试中有30个都表现出了超越当前时代的‘先进结果’……其中,它以90.0%的得分成为第一个在MMLU(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上超越人类专家的模型(该测试结合了数学、物理、历史、法律、医学和伦理等57个学科)。
虽然据一些评测来说,在文本方面,能力还逊色与早先更新的GPT-4,但是Gemini展示了与环境实时、准确互动的能力的确很惊艳,特别是对视频的实时理解和解析能力,很有可能是因为相较于GPT,Gemini使用了更多来自Youtube的视频数据训练模型;
同时,这次Gemini所展现出来的实时交互能力,更是“惊人”,几乎可以随时通过视频的观察,完成和视频前人同步的互动。因为与环境的实时、准确互动是人工通用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的重要指标。想象一下,只要给这个AI装上身体和眼睛(摄像头),当它出现在家庭、办公室、工厂等生活场景中,你会越来越难以区分谁是AI,谁是真正的人类。
看完这个视频,脑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Moss(对的,就是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中的编号为550W是智能量子计算机),虽然其展现出来的“智能化”程度还比不上moss,但是可以想见,并不需要“量子计算机”,无处不在,又能够理解人类社会的人工智能出现的要素已经完备,趋势已经不可逆了。
即便这次谷歌演示的还是个demo,但是确定性的趋势已经是呈现出来了。不过也不必太为担心,还记得前文提到的“朋友圈是AI”这个词么?这是前两天在交大听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老师上课时候说的一个词。
之所以说“朋友圈AI”是因为很多伙伴觉得这个东西是今年一下子蹦出来的,以及觉得这个东西无所不能。因为朋友圈AI的介绍是,不给你说约束条件,只给你说结果。
而实际上,真实的AI数据模型提出已经几十年了,最初的应用也十几年了,同时在实际应用中问题依然有很多限制和问题,所以虽然趋势是确定性的,但这应该是一个慢变量,正如同93年刚刚发布的windows3.0一样,大家伙也不用太担心。
说完Gemini与Moss,我们聊聊教育焦虑与体育价值。
早上和健身房的朋友从人工智能的快去迭代,聊到孩子的教育。马上俩娃就要面临上初中的问题。
原来不用太纠结,选家附近的重点就行。老师尽职尽责,学校管的紧,生重点高中的比例高。
但是吧,把人工智能演化这个趋势叠加进来,那些过去特别匹配“卷”的机制,这些特别适合“鸡娃”的学校,这些特别善于“题海战术”的解决方案,这些连每周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都不能保证需要为“文化课”让路的学校。逻辑就完全变了。
从今天Gemini的清情况来看,其在在32个广泛使用的学术基准测试中有30个都表现出了超越当前时代的‘先进结果’……
翻译一下,今天“刚刚萌芽”的人工智能,应该已经比96%今天全世界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框架,学习能力,以及研究能力要强了。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下,就产生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反复背诵的一些公式和定理,不断记忆强化的单词和刷题,意义在哪里?或者再问的深刻一些,人,何以为人?
要知道,人,作为一个“碳基生命”而言,我们的优势从来不是记忆力和精度,也不是体力和算力。人类的优势其实是“主观能动性”和“好奇心”,是“进化”(两性选择)和“智慧”(本我觉察)。
所以在这样的演化路径下,继续让孩子,让充满一切可能性的孩子需选择“刷题”这种培养“记忆力”和“精度”,同时可能扼杀“主观能动性”和“好奇心”的教育方式,真的对么?
我后来开玩笑的对朋友说,这年头,唯一确定性培养方式可能是练体育,至少坚持锻炼身体好,免疫力强,同时因为锻炼还不太容易出心理问题,而且以后在“婚恋选择”时大概也是一个强大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未来我们会在虚拟世界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更多“体验”,而体育或许是少有的“高成本”获得更高维度“体验”的方式,同理,当大家都在抖音上刷短剧的时候,去现场看演唱会,舞台剧,音乐剧,就成为了更高维的人生体验。从这个角度看,“王思聪”投资体育产业这眼光也没错哈。
最后唠唠,小马过河
正如AI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和另外一个朋友聊到这个时候有说到:这一轮AI浪潮,去世界的人。
80%的可能完全都不知道
16%的人知道但是没想参与
4%的人知道,想参与,但是没有机会
0.8%的人知道,想参与,有机会,但是失败了
0.16%的人知道,想参与,有机会,成功到了新世界
按中国人口比例,大概200万人左右。
不过想来,任何一次时代的跃迁,不都是这样么?
而如何参与呢,大概能采取的“方案”就是小马过河的逻辑。人生的很多选择,其实因为立场不同,天赋不同,资源不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即便是小马过河这样的故事,其实也是抽象出来的,因为想过河的,也许不只有牛和松鼠,还有狼和老虎,还有老鹰和乌龟。如果是人想过河,或许还可以用游泳圈和气垫船。就是因为世界如此错综复杂,人和人有如此大的区别,才造成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而我们每一个人,做任何事的时候,做任何选择,不要过度盲目听取他人的意见。别人的意见只能是别人体验的,基于别人天赋和资源的,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事情,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即使不清楚,那只有试过才清楚。核心的核心在于认清自己,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才是能够为你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走出第一步。
如何认清呢,小马过河里的作者也给出了答案,只有自己不断的尝试和经历,总结和反思,通过经验的积累,慢慢的自己的模样才会显现出来。
教员不也说嘛: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