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曾经深入人心的旅游准则说,来到一座新的城市,最该去的两个地方是博物馆和菜市场。前者让你理解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后者则向你展示真实的生活
但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的象征意义,或许还要比“真实的生活”高出一点:它临近使馆区,以包罗万象的高品质食材著称,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展陈“生活气息”的都市符号
不止一个品牌和 IP 曾在这个 200 米长、仅有 140 个铺位的市场里办展:菜市场是一个能直接把品牌价值和“在地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空间,看到那些五彩缤纷、排列整齐的蔬菜水果,就像是看到一种理想生活的切片。
因此,当专注单一产地的精品咖啡品牌 Grid Coffee 在三源里菜市场门口开了一家新店时,没有人会疑问“来买菜的人是不是精品咖啡的客群”——这里的消费者早已足够成熟。
事实上,从 2022 年三里屯南区的第一辆“只卖黑咖啡”的咖啡⻋ The Black Spot 开始,Grid Coffee 就希望以回归咖啡本身的方式呈现咖啡风味的多元可能。
Grid Coffee 与其他咖啡品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奶茶化”的咖啡、不添加糖浆、只用单品豆、专注基本款。
2022 年 Grid Coffee 在三里屯的快闪店,只售卖黑咖
某种意义上,这是对当下咖啡市场的一种反叛,但 Grid Coffee 却在过去一年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在北京已经开设二十余家门店,也逐步落地上海、苏州和成都。
但即使对这个“特立独行”的品牌来说,刚开业两周的 Grid Coffee 三源里店还有更引人注目之处:店内不设座位,将近一半的长条形空间被设计成“立饮吧台”,提供“手冲放题”体验。
“放题”在日文中原指“自由地”、“无限制地”,而餐厅招牌上常用的“食べ放題”就意味着“想吃多少就吃多少”——Grid Coffee 的“手冲放题”就借用了这一灵感,以及最近被我们熟知的无菜单料理 Omakase 的形式。
每个月,店内会选出四款不同产地、不同处理方式的咖啡豆,组成“手冲放题”的豆单。
咖啡师会为体验手冲放题的客人循环冲煮四种不同风味的咖啡豆,可以无限量供应,并且对比不同风味,直到顾客自己决定离开为止。
你可以独自体验这场“咖啡豆流水席”,但更好的方式或许是和朋友结伴前来。
无论哪种,咖啡师都会细心为你讲解,从咖啡豆的干香,到各种咖啡豆冲煮后在高温、中低温区的不同表现,像是上了一节迷你咖啡品鉴课堂。
你或许会注意到,Grid Coffee 的所有冲煮步骤,都是由 Marco SP9 半自动手冲机器完成的——传统的“人工手冲”着重单杯出品,水平受咖啡师的影响很大,连续出杯不够可控。
手冲机器(Pour-Over Express)则能够通过模仿人工手冲的冲煮曲线,提供更加稳定的出品。Grid Coffee 也会为不同的咖啡豆定制各自的参数比例,提供稳定、可控的风味表现。
最理想的结束这场体验的方式,是经过对比后找到自己最能欣赏的一支豆子——在店内就能购买,自己带回家体验冲煮的乐趣。
整个三十分钟的流程体验下来,并不会觉得太累:事实上,POE 机器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手冲咖啡出品的时间,而站着等待咖啡时,仍然可以去闻闻不同咖啡豆的香味,或者越过咖啡师背后的窗口,和从菜市场经过的、被咖啡香味吸引的路人们打个招呼。
☕️
这个直接朝向菜市场的开放式“窗口”,是整间店铺设计中最生动的一笔:打造这个空间的建筑师青山周平希望能够在这里创造独特的空间体验,促成咖啡店和市场的对话
因此,从市场方向走来,能看到四个装得满满的“豆仓”,像是菜市场中真正会出现的一个档口一样。许多经过的人会首先通过窗口向咖啡师打招呼,询问如何购买,然后再绕到正门,真正进入店内。
也会见到调皮的孩子们把手插进装得满满的豆仓里——像小时候逛菜市场,会趁摊主不注意时把手插进米缸一样。但不用担心,窗口内的只是展示用的样品。
除了独特的空间体验以外,店内的整个设计语言可以用“秩序”和“丰富”两个关键词来概括。
“秩序”在于整个空间内低调而沉稳的配色、雕塑性的吧台,都呼应了 Grid Coffee 品牌名和 LOGO 中代表秩序的“格子”,也与 Grid Coffee 其他门店的风格保持一致:理性、严谨、纯粹。
但在门头处,不规则的天然石材设计却打破了这种秩序感,在冬天晴朗的下午,明亮的阳光会透过玻璃照进店内——这样小小的跳脱也暗示了 Grid Coffee 三源里店的“特别之处”。
因此相较之下,空间内那些属于“丰富”的部分就变得格外打动人心:石材、金属、木材、玻璃这些不同的材质汇聚在同一个空间内,通过对比和融合,形成一种丰富的层次感,也以此呼应市场的丰富性。
另一种理解的方式是,Grid Coffee 一直致力于介绍单一产地咖啡豆,而这些材质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呼应着“单一产地”和“天然质感”的价值取向
如同无主灯设计的温暖灯光一样,在空间内还能找到许多温暖的小细节:仔细看水磨石台面上的小黑点,会发现那是设计时特意融入其中的咖啡豆
立饮吧台的下方,设置了一个个挂钩。设计师设想中的场景,是刚从菜市场满载而归的人们,能够把购物袋挂在这里,轻松地享受一杯咖啡。
某种意义上,Grid Coffee 和青山周平真正地在这个空间内实现了一种“丰富的简单”:它不仅是一个安静地品尝咖啡的地方,也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品牌乌托邦,而是试着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形成互动和对话的地方——而这往往是实体商业生命力的重要来源。
☕️
假如把三源里店当做 Grid Coffee 的一次“自我介绍”,你可以读出这个新咖啡品牌的性格特点:有坚持、有偏好、不做那些“看上去更简单”的事情。
过去一年间,Grid Coffee 已经在北京开设了二十余家门店,也陆续进入上海、成都、苏州这些城市,这当然是一份值得骄傲的成绩单,证明它的产品、它所倡导的价值正在被更多人接受并喜爱。
Grid Coffee 在上海(左)和苏州(右)
某种意义上,Grid Coffee 所做的事情是“逆流而上”:从最初在三里屯的一辆的快闪“小黑车”做起,即使在最初“只卖黑咖”的时期,菜单却拥有惊人的丰富度:风味的变化全部来自咖啡豆的产地、处理方式和烘焙程度的不同。
这也是 Grid Coffee 始终致力于向用户沟通的一件事:即使许多咖啡店已经让“单一产地”或“SOE”这个概念让人熟知,但 Grid Coffee想做的,是把不同产地的风味和魅力挖掘得更深,让人能够重新理解咖啡本身的“性格”
不同的土壤、气候和种植方式,都会影响作物的风味:这条准则对于蔬菜、水果、红酒和咖啡豆都适用。
因此,对单一产地的强调,实际上是强调各种奇妙的风土人情为咖啡赋予的“性格”——
就在三源里菜市场,Grid Coffee 刚刚结束了一次关于“云南产地季”的快闪:不仅请来了《中国奇谭·鹅鹅鹅》的导演胡睿创作动画短片,也在菜市场内设置了四个“打卡点”,可以领略孟连、思茅、芒市、宁洱四个知名咖啡产地的当地物产。
这样的联动,让“产地”从抽象的名字变成了具体的场景、故事和可触摸的物品
这种对咖啡豆天然的强调,也让 Grid Coffee 即使专注“经典款”的饮料(占据咖啡菜单大部分面积的还是美式、拿铁、冷萃、手冲),却也因可选豆种的不同,在“简单”中拥有多种多样的变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丰富的单品豆之外,POE 半自动手冲机提供了稳定、便捷且价格相对更低的手冲单品——不用专门抽出时间,坐在精品咖啡店里等待许久,就能喝到品质稳定的手冲咖啡,这对于在工作间隙需要摄入咖啡因的人群来说,是一个“更高品质的日常选择”。
想象一个理想的街区时,你会忍不住把 Grid Coffee 这样的店铺列入清单:
能够提高“每日咖啡”上限的出品,健谈的咖啡师,尝到喜欢的咖啡豆可以直接买回家,舒适温馨的店铺空间……这些要求看上去不难满足,却很少有人真正尝试。
在这种意义上,一种真正的城市里“大人的生活”的样貌正在形成:做好“简单而基础”的事情,追求更好的品质,拥有持续而稳定的陪伴,再到广阔的世界里寻求丰富的可能性。
监制:乌云
执行:Lili 摄影:Andy 版式:Lili
不像巴黎不像纽约不像首尔,北京的街区更新只像北京自己
没有想过在泰晤士河边醒来会是怎样的感受
没有虫
送出礼物,就是送出自己的一部分
一间由女性创立、管理、办展、重建的博物馆,长什么样?
100+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由荒野气象出品的《气象万千城市指南:北京》,讲述的是属于“更新中的”北京故事。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Open Coffice(开放编集室)是一个播客节目,可以在小宇宙 APP 搜索收听,它的内容很简单:为我们的选题会和评刊会录音,然后进行剪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