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薅羊毛,使劲抓住羊腿,掀起尾巴……”九月的第一天,在宁夏朔牧盐池滩羊繁育有限公司的羊舍里,一位戴着眼镜,身材颀长,头戴手术帽,身穿白大褂,手戴手术手套,脚穿雨靴的男子,在学生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正在为200多只母羊做同期发情操作。
他就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研究员许斌,正在为公司含多胎基因的滩羊母羊开展胚胎移植技术服务。
几十年来,他情系“三农”,根植科研和养殖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推动教学与生产挂钩,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个人奖,获评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对这些荣誉,他只道:“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
01
扎根牛羊养殖生产一线
1986年毕业于宁夏农学院畜牧专业后,许斌在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了23年,从事了大量应用型的科研工作,先后参与了奶牛的微量元素缺乏症、奶牛隐性乳房炎、牛羊的胚胎移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肉羊杂交改良技术和滩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多项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工作。这段经历,让许斌对一线养殖企业的现状和需求有了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牛羊养殖经验。
这期间许斌的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科技进步奖和星火科技奖,但有一项课题却成为了他日后科研之路的转折点。
时间追溯到1990年前后,当时全国范围内牛胚胎移植技术是研究热点,为了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效率,许斌所在的团队结合宁夏的产业现状,也对这一热点进行了实验研究,由于在当时的条件下,该技术成本很高,也没有性控技术,实验结果产下了一半的公牛,但对奶牛生产来说公牛是没有经济价值的,这就相当于大大提高了优良奶母犊的繁育成本,虽然技术很先进,但达不到企业投入产出比要求,科研成果在产业当中难以应用,也只能作为一种技术储备。
“这对我以后课题的选择有很大的警示作用。”许斌向记者表示。从此以后,他更关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更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应用,用科研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产业的发展。如何适应舍饲养殖、如何提高羊肉的质量和产量、如何选育优良品种、如何切实为企业带来效益等,都成为许斌日后科研选题的出发点和主攻方向。
作为一位畜牧专家,许斌的大量工作是在跟家畜打交道,有相当长的时间待在羊场。而羊是季节性发情动物,每年九至十一月份他主要都在做羊胚胎移植工作。
图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许斌在宁夏现代农业(养殖)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指导学生滩羊外貌鉴定技术。
“对不起了,对不起了!”在谈起10多年前许斌的一段梦话时,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院畜牧兽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杨文琳仍眼泛泪花。
那是几十年来,许斌唯一一次羊胚胎移植手术的失误案例。由于不同羊个体对麻药剂量的敏感性和耐受力不同,那次的剂量导致了一只供体羊死亡,当天夜里许斌就在梦里说出了那句话。“从这件事上能够感受到许老师对动物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杨文琳说。
“动物繁殖领域有革命性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但在生产中未必都有好的技术效益比。我们就是应用常规的胚胎移植技术及其成果转化,对优良多胎基因母羊的快速扩繁,通过多年的选育与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最后很可能是实现一个种质创新和新品系培育的概念,并彻底解决滩羊繁殖率低导致的经济效益不佳的发展困境。”许斌告诉记者。
“随着生产条件、环境要求等发生改变,某些地方良种或传统的养殖方式无法持续。而科研或者说技术的创新就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不竭的动力。”许斌认为。
02
教学与生产挂钩
2009年,许斌作为行业专家引进到宁职,担任畜牧兽医专业带头人及生命科学技术系副主任及主任、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和生态农场实训中心主任等职。
事实上,2005年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宁夏农业学校等5校合并办学后,2006年成立了动物科学系并开设宁夏唯一的高职层次畜牧兽医专业。许斌针对畜牧兽医专业办学历史短、办学条件弱、社会影响力低的实际,与教师团队一道厘清办学定位和锚定宁夏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建平台、抓项目、打基础、强队伍、促融合”五位并举地推动畜牧兽医专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
“我们必须要了解企业现有的技术,甚至它未来所要使用到的技术,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提高企业的技术与生产经营水平。”许斌经常对团队老师和学生说。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生产挂钩,他带领团队重构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要求,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要求。而过去教材和老师上课都是按照学科体系展现的,相对于工作过程,一些知识是在不同学科讲授且相互割裂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建立不起一个岗位工作的整体观。”许斌告诉记者。
“比如繁殖课就只讲繁殖原理与技术,它不讲病,但现实生产中,很多繁殖障碍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遗传、内分泌紊乱、子宫炎、营养造成母畜过肥过瘦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繁殖障碍。”许斌举例说,“这里包含的知识结构跨度有点大,所以我们对教材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知道他的岗位是什么,对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是什么,干这些工作又需要哪些知识,把这些都揉到了一起。”
图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许斌在实验室利用母牛解剖模型讲解牛人工授精技术要领。
2011年至2014年,许斌主持完成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升级改造”项目,国内30余家高职院校和企业参建,开发了与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步的集职业性、实用性与先进性于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28门,开发的专业教学资源全部上网,有效地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均的现象,该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他牵头与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宁夏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校企合作“双主体共建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双方深度融合,逐步升级为“校企共育-现代学徒制晓鸣班”和“宁职-晓鸣学院”等合作模式。
2016年,许斌以项目为抓手,建立了宁夏现代农业(养殖)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解决了畜牧兽医专业“门难进、手难动”的技能培养难题。目前,他主要负责生态农场实训中心的日常生产管理和教学辅助工作。
图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许斌在宁夏现代农业(养殖)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指导学生进行牛直肠检查和人工授精技术操作。
“许老师是一位实干家,他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经历,能够把握住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方向,对技能培养的细节非常有经验。”在宁职二级研究员、畜牧兽医专业带头人张秀陶看来,许斌来到宁职后,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引领作用。作为几十年的同事,张秀陶与许斌同龄,并且有些几近相同的从宁夏农林科学院到宁职的从业经历。
03
“先把事做起来再说”
“先把事做起来再说。”这是许斌经常跟团队老师和学生说的一句话。
据了解,目前宁职生命科技学院的学生中不少人是因为家中有牧场,为了帮助家里把产业规模做大,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去养殖场从事养殖、繁殖、防疫等技术岗位,或者去畜牧站等事业单位从事行业技术管理岗位。
“作为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首先要做好当前的事情,做好岗位上的事情,而不是一开始就设立很宏大的目标,在做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新的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去一步一步解决,优化和完善自己的同时,也会成就一个大的事业。”许斌经常勉励学生说。
而在自身的工作过程中也是一样,只要认定了方向,他就会踏踏实实去完成。
“许老师在工作中平易近人、开诚布公、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而且‘把事做成是他的唯一目标’,不会去算计个人得失。”张秀陶表示。
采访结束后,许斌还要赶去200多公里外的宁夏盐池滩羊繁育有限公司,为供体母羊进行超速排卵操作,每天需要早晚打针,还要观察发情情况,后续配种完成后,再为它们进行胚胎移植手术,至少要在那待上10天的时间。“时间不等人啊,这段时间是最关键的,工作流程的时间节点衔接很紧密,一旦某个环节出错,这批实验也就失败了,前功尽弃。”许斌说。
虽然已年近六旬,快到退休的年龄,但许斌的工作热情一点不减,“如果学校需要,我会继续发挥我的余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对于社会、产业的发展我会持续关注,有必要我会奉献我的知识和技术。”他说。
《经济参考报》版面图
我们诚挚邀您参与
“一朵小花 致敬匠师”活动
点击下方按钮
许斌老师送花
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
为至敬至爱的老师
写下真挚的祝福
记者:李保金 银川报道
来源:新华职教
参与:朱青城 李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