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三季度成绩单非常亮眼,直接带动股价大涨,市值一夜之间涨了2000亿元。这背后是“拼门”信徒正变得越来越多,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在拼多多购物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 |李丹 张继康
编辑 |陈   芳
运营 刘   珊

业绩数据相当炸裂

11月28日美股盘前,拼多多炸裂开场,交出了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拼多多三季度营收688.4亿元,同比增长94%,比市场预期高出一百多亿元;归母净利润155.37亿元,同比增长47%。今年前三个季度,拼多多总营收为1587.58亿元,同比增长74.96%;归母净利润为367.46亿元,同比大涨66.39%。
营收净利的双位数增长,直接拉动拼多多股价狂飙,开盘前就已大涨超过12%。截至收盘,拼多多每股报收139美元,涨18.08%,总市值飙升至1846.74亿美元。
具体来看,拼多多的两大核心业务均在大踏步增长。其中,最惊人的增长来自交易服务(佣金收入)的营收,三季度,该业务的营收为291.527亿元,同比大涨315%。来自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广告收入)的营收则为396.877亿元,同比增长39%。
佣金收入主要包括商城的支付收入、商家的佣金收入、多多买菜的收入,以及多多跨境平台Temu的收入。各业务的具体收入始终没有详细披露,但从毛利一直增加的情况来看,来自Temu的营收贡献成为了该板块腾飞的主要原因。
去年9月,拼多多推出了跨境电商Temu,首选美国市场,一路在海外攻城略地,到现在,已经在40多个国家及地区上线。
在进军美国市场3个月内,Temu就夺得美国App Store应用下载榜榜首,美国人也成了Temu的信徒。据彭博Second Measure数据显示,在今年5月,Temu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已在海外市场运营十年以上的SHEIN,到了9月,销售额已经是SHEIN的两倍。
有业内人士分析,Temu成为拼多多的第二增长引擎只是时间问题。截至9月30日,拼多多账上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202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34亿,这意味着,在账上资金充裕、国内业务稳定增长、操刀团队跨境经验丰富的情况下,Temu并无太多后顾之忧,可以继续放心烧钱抢市场。
对于如此惊喜的业绩,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淡定表示,“短期内某些业务和财务数据并非有效匹配,但这不是核心事项,公司仍然会着眼长远。”
在拼多多眼里,“长远”何在尚未可知。但在投资者心里,业绩炸裂如拼多多,剑指“电商市值第一”的宝座指日可待。
当天晚上,拼多多与阿里巴巴的市值之差一度缩小到80亿美元,后来收盘相差107亿美元。拉长时间轴来看,年初至今,拼多多股价从85.51美元/股涨至139美元/股,涨幅达到70.45%,创下31个月新高。阿里巴巴则从年初的91.11美元/股跌至76.74美元/股,跌幅12.88%。
“拼多多价格力一直都在,增长靠的是实打实的服务用户和商家增长,不搞AI概念也不推网红直播。”投资者平台上,大家争相为拼多多加冕。“大家有没有想过,阿里巴巴市值是包括阿里云、菜鸟业务的,如果把这些砍掉,拼多多早就是王者了。”一位投资者发出灵魂拷问。

战略回报比预期来得快

拼多多业绩为啥狂飙?
投资者平台上,不少人多维度拆解财报数据,试图找出答案;电商从业者彼此交换观点,关键词离不开“低价心智”“业务聚焦”;当晚的业绩交流会上,同样的问题被抛给了拼多多管理层。
“大的背景是,消费环境在持续改善。具体到公司层面,这是拼多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结果,且战略回报比预期来得更快一些。”赵佳臻如是回复。
对于参加过两次以上拼多多业绩会的人来说,赵佳臻的回答在意料之中。毕竟,赵佳臻上任联席CEO一职,为的就是抓平台生态建设,推动“高质量战略”。
不同的是,这次赵佳臻花更多篇幅,提到了用户心智、消费者需求。这对于争抢消费者凶猛的行业来说,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让原本的高质高价商品变得平易近人、触手可及。”赵佳臻首先提到了百亿补贴。在拼多多的相关语境里,“百亿补贴”的出现频率和农业不相上下,两者被认为是撑起拼多多营收的两个支点。
现如今,百亿补贴几乎成了电商标配。但“拼门”信徒们记得很清楚,拼多多是第一家“吃螃蟹”的电商。2019年“618”大促那会儿,拼多多上线百亿补贴,号称“补的是真金白银,降价没有套路”。再之后,不光大促有,平日里也补,一直持续至今。
对于拼多多而言,百亿补贴的价值显而易见。“现在随便问几个身边的人,至少有一个用过拼多多吧。有的在上面买过纸抽水果,有的在上面下单过iPhone iPad。大家各取所需,都有充实的人生。”有消费者如是告诉「市界」。
赵佳臻则认为,百亿补贴帮助拼多多建立了平台生态。“消费者对平台越来越认可,活跃度越来越高,反过来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销售机会。商家自然愿意加大投入。”其言外之意,在百亿补贴的闭环里,消费者、商家、平台达到了某种平衡,“大家看到的营收,是这个生态闭环的自然结果”。
而今,眼瞅着同行们相继跟进,把百亿补贴用成了“常规武器”,拼多多又另辟蹊径,讲起了“实惠+服务”组合拳。
“拼多多未来的发展潜力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满足下沉市场用户对商品多样性的需求,另一个是满足一二线城市用户的分层需求。”电商分析师庄帅曾如是分析拼多多的“服务”动机。
落实到行动层面。今年以来,拼多多针对整个消费链路进行了服务优化。比如要求平台店铺“5分钟回复率不能低于70%”,新增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进入“包邮区”,绝大部分品类从“支持72小时发货”升级成“支持48小时发货”,售后策略上向老人、边远地区消费者进行服务倾斜等等。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互联网人熟读成诵的“谷歌十诫”,第一条讲的就是用户中心。更何况拼多多践行“用户中心论”,还不以增加商家负担为代价。今年双11,拼多多把新疆新增为包邮区,不是强制商家包邮,而是通过与邮政等快递合作,开通新疆包裹中转集运包邮业务。
“我们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服务升级,进一步增进用户对拼多多的信任,完善‘好服务’的用户心智,让消费者乐于在拼多多尝试更多新的商品品类,服务好用户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业绩会最后,赵佳臻如是表态。
拼多多一路走来,至少“拼”过三次。前两次,通过“拼农货”找到生存空间,通过“拼补贴”树立质价比心智。而今,“拼服务”能给拼多多打开多大的成长空间,外界充满想象。

“拼门”信徒,越来越多

眼下,肉眼可见地,在拼多多购物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爱逛拼多多的年轻人会把自己叫“拼门信徒,“拼门”信徒一般会经历这么几个路径:质疑拼多多,理解拼多多,最后享受在拼多多上购物。
在最近,拼多多流行起了“三块钱羽绒服”,在一件羽绒服动辄就要上千元的当下,有人发现,在拼多多上有起步价为3元的羽绒服,店铺的评论数量甚至多达6万多条,其中不乏一些老年人,在像素模糊的照片里写下了自己真实的测评感受。
这引起了年轻人的好奇和兴趣。大学生薇薇就是其中一个,在刚刷到3块钱羽绒服的时候,她就眼疾手快找到店铺下了单,不过最后的成交价格是13元。
羽绒服很快到货,她抱起鼓鼓囊囊的包裹开始了测评。“摸着很厚实,没有想象中的薄”。
这件蓝色羽绒服上身的效果很不错,薇薇对此次购物体验非常满意,心满意足地给店家打了一个好评。不过,等她推荐给室友的时候,这家店已经火速下架了这件商品,“可能是卖得太火爆了”。
以前的年轻人互相比自己买的东西有多贵,现在的年轻人互相比自己买的东西有多便宜。除了一直以来深入人心的质价比策略,没有预售、无需凑单、随时下单、退款无忧的购买方式,也让拼多多在大促期间成为了意外被青睐的电商平台。
“本来以为双11只有一个月,结果发现在拼多多,天天都是双11”,从10月初就一直在计算满减,蹲点下单的孙柔,在双11结束后终于发现了这个事实。
作为忠实的双11用户,每一年的大促都少不了她的身影,不过百密总有一疏,就当她把所有刚需的商品都计算好满减价格,分了几次终于下单完成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忘了囤一样东西——家里的宠物猫需要用的猫砂。
彼时,双11刚刚过去,价格178元的猫砂卡在满200减20的优惠里不上不下,更何况她也并不想额外凑单。抱着一丝希望,她打开了拼多多,结果发现,相同品牌相同重量的猫砂,在拼多多只需要158元,直接便宜了20元不说,还不需要花时间凑单。
像孙柔这样,逐步将购物的选择放在拼多多平台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享受那种不用比来比去的购物最快乐”,有人表示,更有人称,“拼多多治好了我的双11焦虑”。
相比于过去集中力量的购物火拼,渗入日常的优惠和补贴显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人们也越来越享受每天在拼多多过双11。
这也使得拼多多一再交出令市场震惊的成绩单。
(文中薇薇、孙柔为化名)
©市界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沟通建议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需求请联系:13811292543
如无特殊说明,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