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见可爱的动物,你会不会萌生当饲养员的冲动?这样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啦!
饲养员与南美貘(mò)的互动
视频来源:YouTube
其实在现代动物园里,饲养员跟动物“玩”可不像我们在家逗猫逗狗那么轻松,他们得做动物的“良师益友”,帮它们适应动物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还得做“动物训练”。

国外有的动物园,甚至开始教会猩猩使用电子产品,比如让它们在平板电脑上给自己“点菜”!
动物训练≠动物表演
提到“动物训练”,或许你就会想到马戏团里那些听从驯兽师号令、乖乖表演节目的动物。许多动物表演是违反天性、摧残动物的,怎么饲养员也要做这种缺德事?再说这么高难度的技能,普通饲养员能掌握吗?
正接受体检的小食蚁兽
图源:news.cgtn
其实,饲养员做的这种训练叫做“动物行为训练”,跟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有本质区别——行为训练的内容,可不是教动物做什么高难度动作来取悦观众,而是让动物与饲养员建立信任、在饲养员帮助下适应动物园里的生活
身高体重量一量
视频来源:YouTube
因此行为训练既不会强迫动物听从命令,也不会损害动物的身心健康。动物表演中大象练直立练成残疾、猩猩模仿人类,结果不会当猩猩的情况,在行为训练中是不会发生的。
让动物变“淡定”
过去在动物园里,每当给动物检查身体、注射疫苗或者转移笼舍的时候,往往弄得它们紧张受惊,乱扑乱撞,好几个人折腾半天才能搞定,不是动物受伤就是人挂彩。
顺便凹个造型
图源:bbc.co.uk
打麻醉剂?这东西挺伤身体的,而且万一剂量没掌握好,没准直接就醒不过来了……而如果动物平时经过了饲养员的行为训练,就不会这么费时费力。
狐獴:看我多乖!
图源:meerkat nytimes
近年来,国内多家动物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只要饲养员一个手势或一声指令,凶猛的狮子老虎不用麻醉就乖乖趴在地上,将尾巴伸出笼外接受抽血;庞大的河马自觉张开嘴,听凭饲养员给自己刷牙。
饲养员给河马刷牙。如果没有行为训练,这些动物原本是很难让人靠近的。视频来源:thekidshouldseethis
懒洋洋的熊猫直立起身子,让饲养员检查身体状态;笨笨的企鹅整齐排好队,挨个跳上体重秤……平时做的行为训练,让人和动物都能少受折腾。
排到我了没?
视频来源:YouTube
人工饲养下的野生动物,虽然丧失了部分野性,但毕竟不是温驯的家畜,往往警惕性很强,害怕一切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
然而在动物园里,体检打针、串笼运输以及来自游客的喧嚣,都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行为训练的重点,就是让动物学会不那么敏感,对这些事情也能见怪不怪,保持淡定,行话叫做“脱敏”。
经过行为训练后被打针也不吵不闹
视频来源:YouTube
斑马、羚羊、梅花鹿等食草动物生性胆小,容易受惊,过去是不允许饲养员轻易接触的:接近斑马笼舍时,先得轻声吹口哨,让它们有心理准备;进梅花鹿活动场操作时,必须与鹿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给它们做贴身治疗,或者要装进笼箱运走的话,必须麻醉!
然而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训练,这些动物已经不再那么“玻璃心”,对饲养员的出现安之若素,对外面游客的喧闹声也不那么紧张了。
只赏不罚,学习有动力
让动物淡定的原理,离不开巴普洛夫老先生的经典发现——条件反射但与马戏团里的表演训练不同,动物园里的行为训练只有奖励,没有惩罚
饲养员训练的时候,一般会拿着一根“目标棒”在动物眼前晃,吸引它的注意力,引导它做出各种符合要求的动作,完成的时候就会给出提示:吹口哨、打响板或者用目标棒轻轻碰它,紧接着给一点食物作为奖励。
给海象量牙长
视频来源:YouTube
如此反复,动物头脑中就形成了“做对动作=提示=美食”的条件反射。如果动物总是做不对,或者特别不耐烦不好好做,也不会受到饲养员的打骂、电击什么的,毕竟这不是动物的义务
美食不能吃太多,“精神奖励”在有些动物身上也很好使。黑猩猩、红毛猩猩擅长对人类察言观色,饲养员的表扬、爱抚对它们就很受用,有些时候只要微笑就可以了。憨憨的马来貘,喜欢饲养员给它们梳毛,比吃好吃的还舒服。
瞧马来貘这小眼神
视频来源:YouTube
各种动物的智商、脾气和习性有所不同,训练它们必须“因材施教”。训练警觉敏感的长颈鹿和羚羊,重在消除它们对陌生事物的紧张情绪;训练猩猩、猴子,难在让它们保持耐性。
俗话说得好:老虎屁股摸不得,老虎不让人碰后半身,可注射、采血一般要从屁股或尾巴下针,那怎么办呢?
训练中会有2名以上的饲养员围在虎笼外面,站在老虎前面的人用食物、小棒吸引注意力,另一个人站在老虎后半身附近,悄悄用钩子将虎尾移出笼外。如此循序渐进,直到在老虎尾巴上拔毛、打针也没关系……
是谁在"算计"我?
图源:bbc.co.uk
智力开发?
要是不隔着栏杆,怕它给摔了
图源:J Pat Carter | heraldtribune
在国外一些动物园里,饲养员与科学家合作,教会红毛猩猩、黑猩猩等使用电子产品,比如让它们在平板电脑上给自己“点菜”!
我要这个
图源:NBC News
这既是一种丰容,又能增进猩猩与工作人员的感情,同时也帮助科学家研究它们的智力。不过也有一些人批评这种做法,倒不是担心“猩球崛起”什么的,主要是觉得不符合野生猩猩的习性。
帮它养娃,不如教它带娃
在动物园里,时常发生动物产了崽不会带、下了蛋不会孵的情况。这时候饲养员就会不辞辛苦地担任“奶爸奶妈”,这些人工喂养、软萌黏人的动物宝宝也经常成为动物园的小明星。然而有经验的饲养员,难免担心它们的未来。
动物园经常需要饲养员来给动物带孩子,不一定是因为母兽失去了“天性”,也可能是母兽出于精神紧张、身体虚弱或者幼崽不健康等原因而放弃抚养。
饲养员
喂养犀牛幼崽
视频来源:YouTube
许多哺乳动物的母乳,都含有难以替代的独特营养成分,金丝猴、树袋熊等的幼崽甚至要吃母亲粪便来获取必需的肠道微生物,人工喂养很难保证体质。
树袋熊:这下子好啦,全都知道我要吃妈妈便便了
而且幼崽从小跟人一起生活,就失去了跟同类学习取食、社交、求偶等行为的最佳时机,长大后往往不能和同类处好关系,就算生了娃也还是不会带。要结束这种恶性循环,也得给它们做行为训练。
如果是性情温顺、对人亲近的动物,相熟的饲养员可以亲身示范。国内曾有只母金丝猴不会带崽,饲养员干脆直接走进笼舍,手把手教它抱孩子、喂奶的动作,两三天后就教会了。后来它又先后生了5只小猴,每次都能自己带。
金丝猴带崽
更多的情况,则是让动物多和同类相处,它们自然而然就会学习模仿,无师自通。很多人工饲养的雄性大熊猫不会谈情说爱,但后来研究发现野生的雄性亚成年大熊猫,虽然在交配的季节竞争不过成年雄性,但它们常常会在旁边“围观”胜利者的一举一动,暗自学习!因此大熊猫饲养员给它们播放熊猫版“爱情动作片”。
最后来看个互动魔术!
这种魔术谁能不爱呢?
视频来源:YouTube
撰文 | 何全 何绍纯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封面图摄影 | Jessica Darmanin
微信编辑 | 未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