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长眼量
来源:地图帝(ID:dtdmap)
西周时期,齐国的吕不辰即位,是为齐哀公。
齐国已经不是始封时人稀地贫的模样,齐人利用渔盐之利,繁荣兴旺,国力蒸蒸日上。齐军在与济水以西的长狄经过多年战争后,同化了部分长狄等部落。依附的各部落不再过着刀口舔血、食不果腹的日子,而获得贩运海盐、出卖体力的机会,生活安定下来。
渤海湾的一处码头,数百艘船舶,有的紧贴岸边,有的在码头内下锚,每艘船上至少都挂着一面飘扬着“齐”字的旗帜,蔚为壮观。
岸上到处堆满小山一样的盐包,脚夫们或埋头弓腰扛着盐包上牛车,或三五成群喝点小酒补充体力。
几艘帆船穿行于船舶之间,帆船打着官方旗号,上面有齐国军士,维持这一带的治安。岸上则随处可见齐国军士,因齐太公(姜子牙)立下规矩,要全力经营齐国沿海的盐场。
远处几艘巨舰,像几条海龙,注视着码头上的这一切。
青年齐哀公正站在巨舰的望楼上,遥望远处热闹的码头,他接手的齐国,是经过祖辈一个半世纪苦心经营,实力蓬勃发展的齐国。
此前的鲁国和纪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内耗。鲁国方面,鲁魏公杀其兄鲁幽公即位,鲁魏公去世后,又分别由其两子鲁厉公和鲁献公即位,鲁国开始礼崩乐坏。纪国方面,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有五位国君互相争斗而先后即位,情况也不容乐观。
恰恰在齐哀公即位之初,鲁国与纪国,在鲁献公与纪炀侯即位之后,国势逐渐开始平稳。
当时山东半岛上的诸侯,大多是姜姓,势力较强的有三个,从东往西依次是公爵州国、侯爵纪国、侯爵齐国。当初周灭商,州国以战功封公爵,后来逐渐逐步不再朝贡,也就是不服周人的统治。而纪国不但按时进贡,还与鲁国保持相当好的关系。
周天子希望纪国能压制州国,为了拉拢纪国,经鲁国的引荐,纪炀侯一度成为西周卿士,在朝中呼风唤雨。
图-临淄古城
西边的齐国呢,周天子希望齐人能渡过济水,攻击不服周的长狄。
问题在于齐国与纪国相邻,两国经常产生摩擦,甚至发生战争。纪国东西两线作战,搞不好会被不服周的州国灭掉,因此西周和鲁国都多次派人调节齐纪之间的矛盾。齐国感到天子偏向纪国,当然不服,于是矛盾越来越大。
齐国在西线有济水天然防线,在东线更对纪国占上风,不但将过境向推到纪国附近,还占据鲁山中不少山头和村落,引起纪国和鲁国强烈不满!
最令周夷王暴跳如雷的事情是,忘乎所以的齐哀公竟设祭坛,僭[jiàn]越周礼祭天。
西周礼制规定:“天子祭天地(郊祭、封禅、庙祭),诸侯祭社(土地)稷(五谷),大夫祭五祀。”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诸侯只能祭社稷。
当时公爵州国早就不服周,南方的楚国也已经称王,自称与周天子平起平坐,齐哀公并不觉得祭天有什么风险。然而齐哀公忘记了徐偃王,那个自称王,有三十六个诸侯臣服的徐国,已经在周、楚联合打击下灭国了。诸侯有无资格称王,还看实力。
作为周朝在东方的传道国,鲁国的一个职责是监督半岛上的东夷各国,现在齐国竟然祭天,鲁国不能坐视不管。为此鲁献公与纪炀侯举行了一次秘密会盟,他们决定惩治齐国。 
公元前868年,西周镐京,诸侯来朝。庄严富丽的大周王宫在镐京城的中心,四周城墙环护,护城河既深且阔,俨若城中之城。天子坐在龙椅上,下面按公侯伯子男的顺序赐座,无爵位者皆站立。
随着乐师起劲吹奏,上百个穿着半透明质丝绸长褂的歌舞姬,进殿内翩翩起舞,口吐芬芳。歌舞姬舞姿轻盈柔美,诸侯们紧张的情绪也放松下来,气氛热烈而轻松。
歌舞姬舞罢退了出去,留下一殿香气。偌大的宫殿,静至落针可闻。诸侯不敢直视天子,人人屏息静气,等待周夷王发言。
周夷王独据龙椅,环视群臣,长声道:“诸位爱卿,有事可上奏。”
纪炀侯闻言立刻出列下跪叩首,向周夷王上奏,言齐国屡次出兵纪国,还四处扩张,不将周王朝放在眼里。
纪炀侯眉毛特别粗浓,鼻梁略作鹰勾,眼神精光闪闪,看起来就是不好惹的角色。
齐哀公当仁不让,针锋相对一番辩论,大意是说纪国四出扩张,纪军多次进入齐国境内。
齐哀公长相俊伟,肩膀宽阔,腰杆笔直,只是人中较短,嘴唇略显单薄。
双方争论不下,站在后面的祝子出列。祝子白脸黑须,脸目精明,身材削瘦,说起话时表情丰富,不住擦拭眼泪,乍看似是一个十分可怜之人。祝子上奏齐国多次出兵祝国境内,盗取祝国粮草,甚至掳走祝国人口。祝子演的惟肖惟妙,一双细长手臂从宽袍大袖中伸出,给人感觉国君尚且饥不果腹,祝国不知被齐国糟蹋成了啥样。
齐哀公见祝子这般模样,一时目瞪口呆,鲁献公恰在此时从其对面出列。
鲁献公额角宽广,相貌堂堂,身形轩昂,从容淡雅道:“齐国不止肆虐纪、祝,还有更过分的。”
见天子面现阴霾,鲁献公两眼射出森寒杀机,冷然道:“齐侯在临淄祭天!”
此言一出,朝堂上炸开了锅,诸侯纷纷议论起来。姬姓诸侯更是轮番出列进言,请求天子严惩齐侯。
“当!”周夷王掷杯于地,喝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齐侯僭[jiàn]越祭天,是对先祖大不敬,烹之!”
齐哀公全身一震,身体已被禁卫军抬了起来,颤声道:“请天子三思。”可惜为时已晚,鲁、纪利用天子杀掉了齐君。
从周文王开始算,周夷王是西周第十位天子,此时的西周早已江河日下,国力与一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周夷王之子周厉王时,镐京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几百里之外的彘(今山西霍州东北),死在当地。周夷王用这种极端方式,杀一儆百,否则周天子威信扫地,大周朝崩得更快。
烹杀!这是一种礼刑,更是一种恶刑。
古代惩罚死囚,常见的是砍头,然后弃尸荒野。这种刑法主要针对普通人,如果是有身分的人,按照周礼应该给其保存全尸,而且死后由其亲朋好友收尸埋葬。比起车裂(五马分尸)、凌迟(割一千刀)等,烹杀好歹有个全尸。
烹杀是把人放在盛满水的大锅中,旺火烹之,其人不会立刻死,甚至不留一滴血,算是一种礼刑。但烹杀是逐渐被沸水烫死,其惨状可想而知,这更是一种恶刑。
烹杀很费事,需要准备大锅和旺火,一般也只有分茅裂土的诸侯和卿大夫有资格消受。商朝末年,商纣王烹杀了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楚汉相争时,韩信灭齐前夕,齐国将汉王刘邦的使臣郦食其烹杀。
齐哀公死后,周夷王立齐哀公的异母弟公子静为国君,是为齐胡公。
齐胡公得位不正,一度将从营丘(今临淄)迁都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
公元前860年,齐哀公同母弟公子山起兵,杀死齐胡公,将胡公之子驱逐出境,又把都从薄姑迁回营丘,是为齐献公。
为了进一步压制齐国,周夷王的孙子周宣王,封齐文公的两个儿子为国守,改为国氏和高氏,分齐成公的权力,在齐国实行三权分立。
国守并不是齐国的封臣,而是周天子在齐国的守臣,意味着齐君无权罢免此二人,而且这个国守还是世袭的,永久制约齐君的权力。
后来历史进程中,国、高二氏的历任国守可以左右齐国内部事务,但在对外扩张上,国守与国君很团结,一致对外。
齐哀公事件后,齐国动荡了数十年,并未放弃向济水以西扩张领土,齐人洗兵牧马,等待机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