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于本世纪初、
一度沉寂的以相亲交友作幌子的
酒托骗局
卷土重来!
近期,上海浦东公安部门破获一起酒托诈骗案:多名男性被害人在网上相亲或交友,应美女邀约到咖啡馆见面时,瞬间被消费数千上万元。高消费背后,是酒托团伙布下的温柔陷阱。经缜密调查,今年9月,浦东警方成功捣毁这一犯罪团伙,共抓获包括组织者、服务员和“键盘手”在内的犯罪嫌疑人21名,其中酒托女7名,年龄最小的仅20岁。
在业内人士看来,“酒托”骗局可谓是“古老的骗术”,曾经猖獗,在警方严厉打击下,这类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如今,酒托骗局再次冒头,是何原因使然?
陪女网友喝咖啡消费3千元
李先生36岁,一个人在上海工作,由于妻子一直带着孩子在老家生活,空虚寂寞的他渐渐迷恋网络交友。
8月中旬,他结识了一名头像清秀、话语温柔的“女网友”,两人相谈甚欢。交流中,对方多次暗示李先生自己单身一人,未来有更深入的交往空间。
认识几天后,女网友向李先生发出线下见面邀请。美女相邀,李先生自然不假推辞,如期到对方指定的咖啡馆赴约。
为了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李先生示意这名的年轻女孩可以随意点餐。点了四五百元的果盘和咖啡后,女孩又点几杯单价数百元的鸡尾酒。不到1小时,李先生“被消费”3000多元。
为了避免女孩再次狮子大开口,李先生匆匆买完单后,抽身离去。女孩特意走出餐厅,替他拦了一辆出租车。
李先生不是第一个被宰的“冤大头”。从今年8月开始,几名年轻女孩,几乎天天在上海的几家咖啡馆约见不同男网友。一些男网友或是幻想与约会女子有进一步发展,或是碍于面子而硬着头皮付完“天价账单”。
当然,也有人不愿买单。这时,女孩会提出AA或主动买单,一旁的咖啡馆工作人员也会给出相应的优惠方案,为的是别把事情闹大。
酒托女、键盘手和服务员
事后发觉不对劲的李先生,向浦东警方提供了线索,一个横跨多省市、分工明确、架构严密的酒托诈骗团伙,逐步进入警方视野。
“酒托女实际是这个诈骗团伙的最后环节,前期还有专门的键盘手和服务员,层层设下圈套。”浦东分局陆家嘴公安处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周健说。
作为团伙“大老板”的杨某,建立了跨越多个省市的诈骗团伙,诈骗过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阶段。
线上人员被称作“键盘手”,多为男性,专门负责在网络相亲和交友平台上搭识男网友。过程中,“键盘手”冒充成妙龄少女,用极富挑逗性的话术,通过虚拟定位向上海等地的男网民抛出“绣球”。有的“键盘手”一天就能成功钓到七八男网民。
获得上钩网友的电话和姓名后,“键盘手”会通过“传号手”,把这些信息分配给7名“酒托女”,“酒托女”随即邀约对方到指定的咖啡馆见面。
咖啡馆是老板杨某事先布设好的“屠宰场”。“杨某会跟咖啡馆谈好抽成比例,长租一片区域或几个卡座。”周健说,这样做既能减少成本,也能规避执法打击:“他们通常半个月左右就会更换一家咖啡店。”
除“键盘手”及“酒托女”外,诈骗团伙还包括“服务员”——负责为“酒托女”提供点单、上酒及报账、结账等;“望风”——负责维护店外秩序并注意周围情况,随时留意警察及之前来店里消费过的男性客人。
流窜团伙两月骗得200多万
在这些咖啡馆门前,往往会有卖花或玩偶的摊点。进门前,“酒托女”会拿起玩具佯装喜爱,并要求男网友“给我买一个吧”。这些市场价不过几十元的玩具,此时一个就要卖200元。
事实上,摆摊的也是团伙成员,目的不仅是敲上第一笔钱,也是测试男网友愿不愿掏钱。如果毫不在意掏钱买下,说明有大把油水,被团伙成员称作“猪”;如果犹豫不决,那么接下来“动刀”就要掌握分寸,这类人被称作“批”;如果不愿意,干脆趁早脱身,做下一单。
进咖啡馆后,“酒托女”会根据之前试探,点果盘、红酒、鸡尾酒等。
价格也不一样,往往是看人下刀:有的一单三四百元,多的竟然上万元。警方统计,最高一单居然花了1.3万元。
不过,这些酒和食品其实是假冒伪劣产品——看着高档大气的洋酒瓶里,其实灌入的花二三十元买来的国产白兰地,再视情况加入红茶、绿茶和葡萄汁。一杯饮品的成本,通常不超过20元。
犯罪团伙使用的廉价饮品原料
为避免引起警方注意,“老板”杨某要求“酒托女”和“服务员”,在店内杜绝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如遭遇极个别拒绝为“天价酒水”买单的顾客,便由“酒托女”提出AA或者买单,“服务员”也会根据情况适当给出折扣。杨某事后会把这笔钱还给这名“酒托女”。

每天营业结束,团伙成员都会结一次账。杨某会先扣除经营成本,键盘手分得余下的40%营业额,酒托女分得约25%,剩下的分给“服务员”等人。
今年9月26日,陆家嘴公安处会同反诈中心及片区派出所,兵分多路开展跨省市的收网行动。其中,在本市各地抓获以杨某为首的线下诈骗团伙成员11人,在外省市抓获王某等10名“键盘手”。
自今年8月以来,一个多月时间里,这一团伙的诈骗金额已高达200多万元。在被抓获的21名嫌疑人中,共有7名“酒托女”,其中年纪最小的仅20岁。
在打击“酒托”方面颇有经验的周健告诉记者,这个案子的犯罪手法,是“酒托”的惯用伎俩。“这个团伙的组织者杨某,有过前科,团伙组织和分工架构都是老套路。但现在他们的手法越来越隐蔽了,犯罪地点都是短期租赁的场地,隔一段时间就会流窜变更。”周健说。
据介绍,酒托骗局的基础是交友诈骗,被害人往往有非分之想,受骗后碍于面子多不会主动报案。而对于觉察异样和拒绝买单的被害人,犯罪团伙也会主动退款避免纠纷,进一步增加了执法部门的打击难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