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第七届《清华管理评论》管理创新大会”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面向美好社会的管理”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如何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引领社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大会由《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主持。
《清华管理评论》出版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薛健在致辞中回顾了《清华管理评论》创刊12年来的历程,对本届大会的主题进行了阐述。她提到,本次大会,与会嘉宾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策略来应对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共同思考知识发展、科技创新,如何为创造美好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如何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思想交汇,更是要将这些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薛健致辞
本次大会的开讲嘉宾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朱宏任会长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纲挈领地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全面开启中国式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他指出,新时代中国式企业管理创新应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遵循,按照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与胸怀天下六大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其次,新时代中国式企业管理创新要以新型工业化为重要路径,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机制活力高效及数字化转型新动能展开发展布局。最后,新时代中国式企业管理创新应将世界一流作为重要参照,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更应应企制宜、注重实效,实施整体部署、协同推进,尊重市场规律,久久为功。
朱宏任演讲
海尔集团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于今年11月初荣获Thinkers50“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终身成就奖,并成为荣登世界管理思想家名人堂中唯一一位企业家身份的管理思想家。他在海尔集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人单合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广泛认可与应用。在本次大会中,张瑞敏以《永恒的活火》为题,由“人单合一”与“链群合约”理论展开,讲述了企业实现“永恒的活火”的三个创造性要求——创造性破坏、创造性重组与创造性引领。他指出,在生态经济的新语境下,企业应打破传统科层制结构,从“股东价值第一”转向“人的价值最大化”,成长为具有内生动力的链群式结构,在人、组织和商业模式三个层面实现人的创造力的全面激发,谋求在企业模式、标准与生态品牌建设方面的世界引领地位,从而使企业的运作从以盈利为目标的有限的游戏转变为以延续自身生命力为目标的无限的游戏。此外,张瑞敏还强调到,企业管理创新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推动中国理论、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张瑞敏演讲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朱共山在大会上发表演讲《三模一数:把企业建在数字的土壤上》,探讨在双碳战略与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能源企业如何植根数字技术,实现管理创新。朱共山首先介绍了协鑫集团如何通过大力发展能源科技,以“再穷不能穷科技”的战略远见迈过了光伏产业的生死关卡。“三模一数”是协鑫集团企业管理实践的核心经验,企业要围绕战略目标“定模式”,将企业各部门管理制度标准化、模块化,构建商业与财务模型并通过沙盘推演厘清企业战略的具体执行。这个过程由数字化贯穿,以大数据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作为组织与个人考核及企业发展状况评估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企业应建好用好工业互联云、AI超算云、数智中枢云和智慧协同云,借“四朵云”实现企业管理的数字筑基、智慧决策,从而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朱共山演讲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波教授以《中国管理思想研究:在“第二个结合”中实现传承与创新》为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美好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向往与追求,中国管理创新需要承担文化守正创新的使命,克服“第二个结合”相关研究中文献阐释倾斜、案例应用不足、国学基础欠缺的痛点。具体到实践中,胡海波在江西财经大学主导推进中国管理思想“5+2”育人工程,在理论研究、学术著作、案例开发、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面向未来,胡海波呼吁广大的管理科学研究者厚植中国传统哲学、历史、文学基础,充分调动理论界与实务界、传媒界的多维参与,沿着单点突破、多维并举、体系建构的建设路径,打造融通中西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胡海波演讲
大会有幸邀请到两位世界管理学大师,日本一桥大学荣休教授野中郁次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创新与工程系统管理学教授Eric von Hippel发表演讲,两位教授指出,世界企业管理从传统的效率优先走向知识创造,由传统的制造商为主的企业向领先用户率先自我创造来形成新的转型。
野中教授围绕《Humanizing Strategy Towards Better Future(战略人性化:面向更美好的未来)》主题展开演讲。他提出的“知识创造理论”将现象学与管理学结合,认为企业应由传统的环境驱动下的战略管理范式向动态能力转化。这种动态能力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范式的人性化转向,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主体间的合作,进而建立具有分布式领导的分型和自治组织的结构。野中教授认为,面向未来的管理实践,一是要求人类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共情能力,创造隐性知识这一独特优势;二是要求我们形成动态二元的思维方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企业管理日益开放可能性;三是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创造叙事,以行为脚本来优化员工日常工作与企业组织架构,在与员工、用户广泛互动的动态过程中形成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实践智慧,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野中郁次郎演讲
Eric von Hippel围绕“领先用户创新”发表演讲,将以领先用户为主导的创新范式作为传统上以制造商为主的熊彼特经济学创新范式的补充与超越。领先用户不仅包括有创新性的企业员工,也包括外部社会上广大的创客群体。这种新范式要求在创新的用户与创新的生产商之间建立新型的创新劳动分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开展协作,实现更有价值的创新过程,进而增加社会的福祉。
Eric von Hippel演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国家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标准委员会委员董小英教授在《从知识管理到知识优势:数智时代企业双元创新》的主题演讲中,结合中国科技企业重渐进式创新、轻突破式创新现状,阐明知识管理对创新的重要赋能作用,赋能的关键是推动突破式创新,实现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整合协同。她还指出,“数智化”的关键是“智”,即在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赋能人们的决策与行动,有效支持双元创新。
董小英演讲
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带来了管理学与政治学的跨界议题——《大模型引发的大转型2.0:GPT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研究。在与波兰尼在其著作《大转型》中的观点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他指出,大模型在促进知识生产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社会失业、失序和失控的风险。大模型时代人与市场的关系会经历脱嵌与再嵌入的过程,自由市场与社会保护之间的双向运动进而引发激烈的社会变革。在这样的环境下,高奇琦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他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在秩序、赋权和创新三要素上进行提升。在强化国家秩序的同时,更要为全体人民赋予创新的权利,以完善的创新系统维系社会的发展活力。
高奇琦演讲
在大会的下半场,璞跃全球联合创始人、璞跃中国董事长Rahim Amidi先生首先进行了演讲。Rahim Amidi在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来社会各个行业的巨变,尤其是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捷、知识更新更加高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知识网络之间更加有效的交流与分享就尤为重要。璞跃即致力于推动现代社会能力和知识的动态组合,通过举办盛典与活动,为优质知识搭建传播平台,提供资金,打通市场,将优质的知识孵化为具有影响力的科创企业。
Rahim Amidi演讲
著名战略管理大师,美国管理学会的院士,犹他大学大卫·埃克尔斯商学院战略管理首席教授兼拉松德社会创业讲席教授Jay Barney带来了《文化变革的秘密》主题演讲。Jay Barney指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需要相互匹配,当企业战略发生改变时,企业文化也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变革,而文化变革的秘诀就是创作新故事。他归纳出新企业故事必须符合的六大属性,包括故事的真实性、让企业领导者扮演主角、打破过去的惯常性、指明通往未来的道路、对员工具有吸引力以及创作有串联性的故事。企业领导者做一些可供人们谈论的实事,员工则是故事的自发创作者,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叙述能力,实现企业的文化变革。
Jay Barney演讲
接下来是两位耕耘在中国工程科技创新一线的中国企业家代表进行演讲。首先发言的是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所长宣明。他从长光卫星公司的创建历程出发,讲述了公司“用航天信息服务全球70亿人”这一愿景背后敢于迈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步,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革新勇气、创新精神与时代担当。围绕这一愿景,企业制定了服务全球、以新取胜、以少胜多、以快打慢的发展战略,培养产业生态、钻研客户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引领性科技,不断深化自身在提供卫星从设计生产到数据处理应用全链条服务上的独特优势,对中国工程科技类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宣明演讲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章领立足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演进,分享了企业的战略管理与实践经验。在全球能源加速转型、中国制定“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与新形势下,企业对自身战略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尤为关键。王章领认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能源如何百转千回、技术如何创新创造,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因而企业必须围绕市场、客户进行战略布局。具体而言,以标准化、模块化思路提高生产效率、探索提供数字化服务与建设智能化制造工厂,是推动能源行业转型的几大方向。
王章领演讲
加拿大莱桥大学迪隆商学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商业文明和共同体研究所执行主任鲍勇剑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类知识优势的管理展开演讲。面对人工智能在知识生产领域带给人类的威胁,他强调,人类知识优势来源于审美冲动,是一种即兴的、不由自主的、充满偶然性的社会绽放。战略模糊思维是与这种审美冲动下的社会绽放最为匹配的管理思维,能够为企业创造一个战略行动的场,从而有利于发掘偶然性背后更高水平的价值意义。
鲍勇剑演讲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教授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发表演讲。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变量。实现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延长人口规模,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适度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稳定劳动参与率;另一方面要拓展人口宽度,即优化劳动力资源的社会配置。关于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赖德胜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高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适配性;二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弥合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加剧的就业“两极分化”态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三要提高人力资本密度,打造人才高地。
赖德胜演讲
新加坡实践教授、整合终身学习研究院创办人陈家赐围绕“以全方位整合式思维驱动企业的高效创新”展开主题演讲,他提出奥林匹克管理体系(MBOS),认为在企业中培育奥林匹克精神文化,让员工像企业奥运选手一样思考、工作、行为、表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高绩效。培养企业奥运选手,要求企业管理关注可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确立行业世界级目标并进行基准测试,鼓励健康的团队竞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推动不同企业间的交叉学习。
陈家赐演讲
最后,《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发表主题演讲《人类文明视野下的管理创新》。他指出,新时代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应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宗旨。当下的管理学界与业界正在经历从传统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创新管理范式的转变与跃升,更加强调关注员工的尊严、幸福与全面发展。在以知识为创造力源泉的未来时代,员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陈劲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启发意义,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提出企业创新管理理论研究的两个方向。一是超越传统的只重视企业化创新的比较狭隘的创新理论,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理论,建构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创新范式;二是超越传统的企业家契约论,形成员工的契约理论,通过激发员工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有着强大的赋能效果。
陈劲演讲
陈劲向各位出席嘉宾、合作单位,以及线上参与大会的网友表达感谢。他表示,管理创新是赋予未来更多可能性,希望更多携手并肩,不断进行思想碰撞,继续为构建更美好、更可持续的社会贡献智慧和努力。
本次大会由《清华管理评论》编辑部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西省管理学会、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管理思想研究院协办,深圳腾势汽车有限公司为战略合作单位,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及清华经管EMBA教育中心为支持单位。新华网、正和岛等媒体对大会进行了直播,线上观看大会直播的网友共计约300多万。  
内容来源:清华管理评论
喜欢清华经管EMBA,请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