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有人担心是自己说话不够大声,别人没注意到。大部分情况下其实都是听得到的,只是装作听不到、懒得搭理。有时候也许确实是听不到,但听不到只是因为没分配给你足够的注意力,好听点说是“没仔细听”。
饭桌是个势利的舞台,每个人的声音根据各自的权势被放大或缩小
来源/学术星球
饭桌是个势利的舞台,每个人的声音根据各自的权势被放大或缩小。
有的人可以轻声细语缓声慢语说话,所有人都会静下来身体前倾仔细聆听,随时准备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微调出最合适的表情,乃至时不时会有人因为神经过度紧绷而提前爆发出夸张的笑声。还有些人,总是希望在短暂的沉默空隙插入话题,亮声快语,但说完后往往陷入没人接茬的尴尬沉默,乃至话没说完就被别人并不那么洪亮的声音盖过。
常常会有人担心是自己说话不够大声,别人没注意到。大部分情况下其实都是听得到的,只是装作听不到、懒得搭理。有时候也许确实是听不到,但听不到只是因为没分配给你足够的注意力,好听点说是“没仔细听”。
势利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我只是又一次回想起过年吃饭的情形——对,哪怕是亲戚之间,也会存在自觉不自觉的势利。
我是个特别容易替别人尴尬的人,每次碰到有人试图开启话题却无人理会时,我总会努力向他作出“我感兴趣/我在听”的表情,努力点几下头回应下他。
这大概可以叫替人尴尬症,对他人的眼光比较敏感,容易觉察到尴尬,自己的或他人的,并且绝不享受别人的尴尬(话也不能说死,坏人陷入尴尬当然挺好),而是感同身受,想马上让他结束这种状态。
这也不算多善良,而只是一种很平常的情感。大部分人都有一颗不忍之心,喜欢看别人尴尬大概有点变态人格。不那么平常的也许是对尴尬处境的敏感性,不少人是比较大条、比较迟钝的。
仅就尴尬这一点而言,我们可以把人分为四种类型:
1.理智上能敏锐判断出尴尬的存在,但情感上比较麻木,不怎么有“尴尬感”(或者至少能很好地克服尴尬感);
2.理智和情感上对尴尬都很敏锐;
3.理智上迟钝,情感上敏锐,常常发现不了自己或别人陷入了尴尬,但如果发现了尴尬感会很强烈;
4.理智情感都迟钝。
最适合成功者的当然是第一种类型:能察言观色、读懂人心,但不会因为尴尬感丧失行动力,甚至还能有效利用这种人性“弱点”。
第二种类型则适合学者特别是文学家,善感但柔弱,心不够硬,缺乏一种做事需要的狠劲,适合当旁观者、叙事者而非行动者。
聪明善感但出身不那么好的人容易成长为第二种类型。聪明善感,于是能意识到他人大量的眼光;出身不好,于是知道这种眼光对自己并不那么友好,于是不愿意被看到,于是害羞。
迟钝大条的人一般不知道害羞。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