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以“投资大师”的身份给芒格写悼词,那在这些人心中,芒格算白活了。


很多人把孔子看成落魄文人,皇帝統治的帮凶,中国未能发展出科技的罪魁祸首,但芒格自称是孔子的门徒。原来“温良恭谦让”也可以在现代商业的斗兽场里成功,并不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如果仔细观察,仔细体会,你可能会同意,他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芒格把传统的融入现代,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必须要抛弃传统才能拥抱现代。


西方大儒,商才士魂。


奥本海默作为面壁人,是研发核武器,但控制核武器。芒格作为面壁人,是融入现代,但对抗现代。


现代最骄傲的是商业世界和科技创新,芒格就在这里取得世俗的成功,但同时,他又在内核上对抗着现代的刻薄和偏激,保持传统的温润。


芒格说,极端思想会束缚人的头脑,这是必须避免的。 孔子说,執其兩端而守中。


芒格说,知道你不知道什么,比成为聪明人更有用。 孔子说,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芒格说,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比早上起床时变得更智慧。孔子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芒格说,必须让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不要销售你自己都不愿意买的东西。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人问,你这么有钱居然这么俭朴,是如何做到的?芒格说,这是我天生的。孔子说,“天生德于予。”


有两个美国。一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骄傲,主要在政界,他们主张美国第一,要拳头征服。一个清教徒的精神,主要在民间,他们主张责任,勤劳,节俭。这些东西跟东方的儒家如出一辙。芒格是后一个美国的代表。


新加坡连接东方西方,贯通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明。芒格说,如果不是一群中国人在这个地方,就不确定新加坡还能制造奇迹。芒格自己就是一个连通东方和西方,贯通现代和传统的人。


世界在飞速变化,但芒格能安人的心。成大功的人里,大部分人在制造飓风,而芒格是避风的港湾。


绝大部分的企业家,年纪大了就退休,游艇紅酒高尔夫,或者开始做另一个事业。但芒格99岁还在做跟之前一样的工作,每年出来回答股东的提问,他不用退休。


很多人足夠聪明,会选择喜欢的工作,但还是会紧张,焦虑,会累。因为有得失心,害怕失败。虽然成功,但他们最喜欢的不是这个工作,而是“赢”。赢了,满足了,就退休。


只有当你一直做真正喜欢的事,而不是喜欢赢,工作本身就是享受,放松,才不用退休。


做真正喜欢的工作,是芒格的知行合一。


可能芒格美中不足的是,只是巴菲特的副手,没有独立创业。但这并非芒格的遗憾,而是旁觀者自己的狭隘。


碰见一个好人,帮助他,共同成就,这是胸怀,没必要一定自己当老大,那只是一种执念。


孔子说,君子不器。芒格给了一个注释,不必成为主角,功成不必在我。


巴菲特和芒格投资王传福十多年,他們看中他的品格。王传福是一个农民家庭的第八个儿子,他的哥哥舍弃自己的一切,去培养这个天才弟弟。芒格说,“这就是儒家精神,王传福的哥哥是英雄。”


比亚迪市值破一万亿的時候,巴菲特和芒格已经等了十多年。有多少人能等一个人慢慢成功,等一种品质慢慢开花。


芒格是少有的,对马斯克和比特币表示质疑的富豪,这在当今“拜科技教”的氛围里,非常反常,也非常刺耳。他至少在实践一种哲学,別人贪婪的时候保持恐惧,別人狂欢的时候保持警惕。


马斯克說,巴菲特和芒格並没有做出实际的产品,只是看看财报,搭便车而已。


反过來看,去欣赏他人,帮助他們,难道不是一种越来越缺乏的美德吗。


马斯克沒有说出來的是,芒格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不是成功的投资者,而是在得到影响力之后,坚持布道,宣揚他们的价值观。


这是最稀缺的,是商业和科技巨头缺乏的情怀。大多数人用一款产品去服务人性,而不是改造人性。


芒格说,最善的事是帮助人懂得更多,人懂得更多才会避免犯错。给你一部iPhone不一定能让你懂的更多,还可能让你沉迷,世界被科技搞得分裂和暴躁,冷静的声音很难脱颖而出。

芒格是块璞玉,把他跟其他同样成功的大人物对比,更容易发现他的光芒。


孙正义善胜,芒格善败。


7年前孙正义推出1000亿美金的愿景基金,想要改变游戏规则。当时其他基金加起来还不及它一家,它对任何一家对手都有十倍的优势,单凭价格战就能碾殺。


推介愿景基金的時候,孙正义讲了一个故事。


“我曾经和贝佐斯一对一谈判,我出价一亿美元收购亚马逊30%的股份,但他坚持1.3亿。就因为这3000万,我错过了亚马逊。今天亚马逊市值8700亿,30%的股份就是2600亿。我因为3000万错过了2600亿美元。我犯了一个大错。但投资趋势,永远不会错。所以我准备了1000亿美元,去投资趋势。”


这是孙正义大帝的心性。他想要复制在马云身上创下的奇迹,他懊悔错失过亚马逊,害怕再次错失。他是贪婪和恐惧的合体。


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孙正义全力护持的WeWork荒谬的崩塌,愿景基金改变了投资行业,但没能避免自己失败。


当孙正义满怀饥渴的寻找第二个马云和第二个贝索斯,他很容易就把某个人当成了第二个马云和贝索斯。贪婪和恐惧的联手,留下了怎样的破绽?


比孙正义老33岁的芒格讲过另外一种故事。


“加州有一家非常大的投资咨询公司,它想到一个点子。我们手下个个是沃顿、哈佛的高材生,他们为了搞懂一切拼命工作。只要让这些才俊每人拿出他认为最好的一个投资机会,集中起来形成组合,必然遥遥领先指数。但他们一败涂地,连续三次。


伯克希尔哈撒韦一直比平均水平做得好,答案很简单,我们追求做得更少。我们从来没天真地以为,把一批青年才俊招进来,就能无所不知,无论是汤罐头还是航空航天,都能比别人懂得更多。我们始终清楚,只要特别用功,能找到少数几个机会,这就够了。有人雄心勃勃,但巴菲特知道克制自己。”


孙正义跟芒格的故事完全不同。孙正义说,我错过了亚马逊。芒格说,那再正常不过了,调整你的心态。如果对此耿耿于怀,那就是犯错的时候。


孙正义说,他因为3000万美金错过了亚马逊。这只是一个被美化了的假象。


如果孙正义坚信亚马逊将来值8700亿,他不会因为3000万放弃,他只是没有看清楚亚马逊而已。孙正义的解法是找来足够多的钱,宁可投错,不可错过。不过更多的钱反过来增加了投错的可能性。钱背后是贪婪和焦虑。


这是芒格说的,你不能妄想无所不知,你只能在真正看懂了的一两个机会上押注。不要因为投中了一个马云就想要投中所有的马云,不要为错过了亚马逊而耿耿于怀。


孙正义的哲学是,为了获得压倒性胜利,我必须做什么。芒格的哲学是,为了避免重大的失败,我不应该做什么。芒格说,你把自己必须要做的列一个清单,一直列20条。然后把后面15条删掉,忘掉,只看前面5条就行了。


孙正义的关键词是野心。芒格的关键词是敬畏心。孙正义挑战极限。芒格有自知之明。


赢家通吃,这是人之道。反过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是天之道。人之道,取不足以奉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孙正义想要成为神,才有通吃的野心。芒格知道自己是个人,他只取一瓢。


芒格善败,善败的背后,是敬畏。


善胜的人不一定赢得多,善败的人不一定输得多。孙正义所有投资收益里80%以上来自阿里一家,他的成功率是5%,巴菲特和芒格是20%以上。


孙正义面对公众讲的总是科技和商业,机会和挑战。让人豪情万丈,也神经紧绷。芒格面对公众总讲一些哲学和信仰。他和巴菲特的法则是:对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识孜孜以求。


孙正义本可以用自家的钱去做愿景基金,大概200亿美金,也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基金。不过他去找了中东两家,出了绝大部分钱。出资高度集中而不多元,出生时基因里就是风险。


愿景基金首创了高杠杆投资科技企业,相当于用最大风险的最短期的钱,去投资最大风险的需要长期成长的企业,赌性太大。


风险投资是工匠活儿,可孙正义把它做成工业化,这违背常识。


孙正义跟创业者打交道并不谦逊。当程维拒绝他时,他说我要砸大钱去支持你的对手。于是程维妥协了,Uber也是如此。


当孙正义砸大钱去支持WeWork这样的企业,用无效率的烧钱去扩展市场,类似的企业就以为,可以不再用花精力研究商业模式,忘掉商业的本质就是要赚钱,而是以拿愿景基金的钱为目标,这种腐坏和懒惰也是反常识。


芒格却在一直提醒,不要去做那些有危险的极限运动,很多年轻人因此丧命。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芒格说,那些丧命的人,智商高达150,但他们自己觉得有170,他们是自大狂。自大狂虽然偶尔也能成大事,但他们一旦成事,只可能更自大,最终在常识面前显出原型,化为灰烬。


看看周围,今天科技业最不缺的就是自大狂。那些要把脑袋跟芯片连起来的人,想给人体注入化学药物就能改变人的道德观,甚至长生不老、成为超人的人,不计风险拥抱人工智能的人。


你如果认不出谁是自大狂,可以用芒格的话,谁不具有“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识”。


曾经孙正义说未来太刺激,所以“睡觉都是浪费时间”。而芒格说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在睡前把脑袋清空,8小时都睡得很好。


人不睡觉会发疯,会死,这就是常识。


芒格的价值不在于投资,在于让人在现代社会不要疯狂。他在投资上的成功,让崇拜金钱的现代人能认真听他在说什么。

科比勇于敢,芒格勇于不敢。


老子倒骑青牛,出关避世,芒格与此相反,他积极入世。但芒格的思想却像极了老子。


有人问长寿的秘诀,芒格说,不要嫉妒,不要抱怨,不要浪费,开心的生活,这些都是老一套,并不新鲜。这几句话是老子的翻版,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科比在前几年死于直升机坠落。当时大雾,能见度差,警方说天气不符合飞行标准,空中支援部队已经停飞。但科比的私人直升机还是没等到大雾散去而强飞,然后坠毁。


有人问芒格,你有私人飞机,可为什么总是去商用机场,经历那么多麻烦。


芒格说,第一,一个人坐专机太浪费油。第二,坐商用飞机更安全。第三,我一辈子都想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是因为有了钱而失去跟世界的联系。


这三条加在一起,把科比送走了,让芒格活到99。最重要的是安全,2015年,美国直升机每二万飞行小时有一起事故,民航每二百五十万飞行小时才有一起,相差一百多倍。


科比在选择冒雾飞行时,脑袋里可能习惯性的闪过比赛的现场。他在自述里说,“听着观众席上山呼海啸,你成为埋葬对手的英雄。”


球场上,科比不可能等到百分之百可靠才出手。他需要在千钧一发时顶着全场压力,强势出手。他一次次成功了。冒险展示他的能力,带给他荣耀和信心。


在那天大雾的早晨,科比的肾上腺素飙升。他既然一次次的“埋葬对手”,自然也可以在此时此地无惧大雾。


科比崇尚曼巴精神。曼巴是非洲草原上毒性最烈的蛇,“永不言弃”是科比自己给的定义。不放弃、不逃遁、忍辱负重,在困难中创造奇迹。


坠机为曼巴精神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科比的自述里,“你要么猎杀,要么被猎杀。”好吧。既然他已经承认了有被猎杀的可能。


有人在泰森强奸入狱后说,你不能期望一个人在拳台上做一头野兽,而在平常里又是一个谦谦君子。这是不可能的,泰森为他的天性和荣耀付出代价。


科比当然也如此,没人能一直创造奇迹,没人可以只猎杀而不被猎杀。这是天道。


不过,对篮球巨星的期望应该比一个拳手多一点。篮球是集体运动,需要谋略,更冷静。更何况,科比后来成为教练,是坐在赛场旁边运筹帷幄的人。


更何况,坐在那架直升机上的还有科比的女儿,作为父亲,科比把女儿一起送上了赌桌。


赛场是一个有限游戏,生活是一场无限游戏。在球场上犯规没啥大不了,而在直升机上犯规会死掉。在球场上跟腱断裂而不再能打球。游戏彻底结束,科比和女儿确实死掉了。


人活得长真是有其道理的。如果科比在上飞机前,能听听老芒格的话。


芒格说,“对待大危险,我总是离得越远越好。别人却是只要不掉进去,贴得越近越好。我觉得太悬了。曾经有一群漂流者,他们要挑战亚伦急流,他们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高手。亚伦急流的漩涡特别大,他们挑战的欲望反而更强,结果全都死了。我觉得他们死了很正常。”


冒大雾强飞的直升机掉下来也很正常。


芒格谨守的常识,可以救很多人的命,但人,尤其是英雄,不可一世的万众瞩目的英雄,藐视这些常识。他们因藐视这些常识而成功,也因此送命。


被藐视的芒格。这是芒格在现代里的宿命。


如果在那架直升机上现场问科比,是冒险而亡还是谨慎而活,是“勇于敢则杀”还是“勇于不敢则活”。不知道他会怎么选。


但其实冒险而亡会是很多人的选择。有些人就是那样的天性,他们觉得谨慎的活着是一种平庸,他们接受死亡是冒险的代价。


不过他们只能在活着的时候回答这个问题。谁都不知道临死那一刻会如何回答。还没经历过死亡的人,其实无法真正明白死到底是什么。


但还有一个致命的追问,如果这架直升机上只有科比一个人,或者他那群同样热爱冒险的队友,他们当然有坚持冒险的权力。但那个十三岁的女儿,她呢。


由于有这个女儿的存在,科比表面上选择了冒险,其实他只是侥幸而已。


科比在选择冒雾强飞的当时,可能只是处于一种惯性的抗争模式里,他妄想能搞定一切对手,他把自然当成了球场。


天才巨星的“活”堪称伟大,但他的“死”不应该还是被妆扮成伟大,这个死是一场可怕的过失。那些把科比的死称为“天妒英才”的粉丝,多么麻木,这些粉丝跟科比有着一样的性格缺陷,如此,他们才相互满足。


正是粉丝变态的狂热,才滋养了天才巨星的不可一世。巨星之横死跟粉丝之迷恋,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因为长期的伤痛和焦虑,科比无法在车里呆上两小时,这是他选择直升机的原因之一。他说直升机就像涡轮浴缸一样能让自己舒服,他需要这些特别的东西。


而芒格说,只要手里有一本书,无论在哪里他都安之若素。书不像涡轮浴缸和直升机那样费钱,也不危险。


科比说,“我想要世界看到我的统治力,人类的天性是竞争。”而芒格说,最善的事是帮助别人懂得更多,人们懂得更多才会避免犯错。


科比是一种现代性。科比认为人类的天性竞争,而竞争是最具观赏性的。科比所有光环的源头都来自于他总能赢得对抗。粉丝们对他的狂热来自于享受到了赢的快感,荷尔蒙在球场的山呼海啸中,找到顺畅的发泄渠道。


竞争,对抗,征服,冒险,极致,荷尔蒙,这些都是现代性。


恰恰相反,与世无争和岁月静好不具有激动人心的观赏性。芒格平静的坐在那里看书和说话,你也需要处于平静,才能从他的话里得到领悟,再融入自己的生活。


不要以为科比的生存方式跟今天的大部分人有什么不同。都是对立,征服。而不是与世无争、岁月静好。


上医治未病,要好过挽狂澜于既倒。善战者无赫赫战功。


我们理解芒格了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