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最近有一类视频特别火,不知道你刷到过没有?就是抓着人问,生孩子有什么好处?然后想半天发现啥也没有。前几天朋友说,女儿问她这个问题,把她给问住了。
在很多评论区,也经常听到看似人间亲醒的指指点点,说着,这个不该生,那个应该打掉....
我想起以前写过一些这方面的感慨,分享出来,大家一起聊聊。
“你们为什么要生下我?”
正文共: 3452字 3图
预计阅读时间: 9分钟
“为什么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的人就是苦水里泡大的?”
“你们这样,为什么要生下我。”
——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这样想。
01
今年过年是在老家过的,年三十跟妈妈舅舅们一起去乡下给外公外婆扫墓。
十几年前墓前泥泞的乡间小道,已经变成了水泥路,道旁的小河水里,零星结着薄冰,偶尔有鸟儿从冬日里孤零零的树干上飞起。

长辈们,除草的除草,摆祭品的摆祭品,拿烛台的拿烛台,满满一大袋的金元宝也早已准备好。

烧纸的盆里,丢进去几叠厚厚的黄纸,打火机一点,火焰蹭蹭往上窜,熏得墓碑刻上的字,都染上一层黑烟。元宝融身入火焰,原本挺括的外形,瘫软成灰烬。

大人们簇拥着孩子一个个上前磕头, 一下、两下、三下,起身再鞠鞠躬,再下一个。

磕完头,这些平时也很少有机会碰面的兄弟姐妹们,便到一旁接着玩耍去了,拔拔小河边的芦苇,从墓旁萝摩藤上拽下棕色果壳,一打开,果壳里那有点儿像蒲公英的白色小絮,便随着冬季里带着寒意的风儿四散飘去.......

孩子们一边欢乐的撒着,一边追逐嬉闹,那画面像是慢动作一样的,在我脑海中定格。

临走的时候,亲戚们一起合照,老中青三代站在一起,正儿八经二三十人,整整三排,彼此招呼着靠拢点,把顽皮打闹的娃儿们拽着站站好。

西瓜甜不甜?甜!咔嚓一声,照片拍好。
聚在一起的大家,轰又散开…..
外公外婆在世的时候,这些孩子,大部分还没有出生。
我想如果他们还在,看见这一幕,心中必定是欢喜的吧。
02
又忆起二十多年前,外公过世那天,晚上下了自修,夜沉如墨,我站在灵堂外的窗边,从上到下一遍又一遍看着水泥墙上挂着的挽联,心中默念那句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过世前的外公,已经因为多年卧床,瘦得皮包骨头,无法动弹,或许离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但我又忍不住悲痛。
那时候的我,只是一个整日埋首于课业的高中生,我的世界很窄,我的生活很局促,日复一日只有屋檐下看出去的四角天空,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呢?我并无缘得见,人生的未来也只存在于模糊的想象之中。
外公的离去,是我第一次直面关系很近的亲人离去,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呢,人生到最后,为什么竟是这般的无法自主,这些问题,我想不到答案。
外公在世的时候,我们交流不多,那时候的我,也问不出诸如:“您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又过了几年,等我读研的时候,外婆也走了。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我在大学的讲堂里听讲座,突然手机开始震动,我捂着嘴弯下腰,偷偷接听,但却没想到,接到的是这样一个消息。接着便是匆匆往老家赶。哥哥姐姐们也都回去了,几百里的路,我们都奔向同一个地方。
还是熟悉的老宅,还是那个从小到大,每年过年都少不了要去的地方,这么多次,只有这一次最特别,是的,来这里,见外婆最后一面。自从上了大学,每年见到父母不过寒暑假,这次见到妈妈,她正坐在外婆遗体前,红着双眼,不停重复地说着:“我没有妈妈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伸出手给她擦眼泪,我想,有些感觉,我是懂得了的。
03
外婆的一生,早年丧母,还要照顾更年幼的弟弟,后来嫁给外公,生育了9个,活下来7个,日常忙农活,晚年帮着带孙辈,表哥表姐,还有我,都是她带大的。
生活没有给她太多温柔,但她却把温柔给了我们,隔了这么多年,我想到她的容颜依旧是清晰的,她总是坐在藤条椅上,拄着拐棍,那样淡淡的笑着。
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外婆已经八十多了,知道录取消息的时候,她激动得老泪纵横。外婆这一生太苦了,能够给让她高兴一下,对我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意义。 
是外婆对我来说意义更大,还是我对外婆意义更大呢?我倾向于认为,我们都因为彼此的存在,在来这个世界短短的一生中,多了一份温暖的记忆。
从我一个孙辈的角度来说,外婆无疑是完美的,但从妈妈的角度,说起自己的成长是有很多遗憾的,那个年代,温饱尚且是奢求,其它的,又能顾上多少。
作为妈妈人生的旁观者、亲历者,我常常会想,她是如何成为后来的她,要想清这一点,势必是要去看妈妈的成长环境,去看她的原生家庭,我有时候也会不无遗憾地想,如果妈妈有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是不是她就不会那么暴躁那么犟。
外婆是好外婆,但她所身处的时代和环境,并没有给她太多的条件和能力,去成为照顾每个孩子周全的母亲,这不能怪她,不同的阶段,人所拥有的,所能给予的爱,爱人的能力,是不同的。这是我养育了两个孩子,切身的体会。
我有时候也会想,外婆会后悔吗,会后悔自己生育太多,吃过太多苦吗,后悔这一生,都是在为别人付出..... 我再没有机会问她,也不会有机会,知道她的答案是什么。
作为一个无关的人,我自然可以云淡风轻说,或许不要生就没那么多事如果外婆不曾养育妈妈,有哪里来的我,哪里来我的孩子呢,我不无愧疚地发现,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充满矛盾。
04
如今,外婆外公已经离去很多年了。虽然我记忆里,外公外婆才是老人,妈妈不过是中年人的模样,但事实上,她驼背微胖,已经真真正正成为一个全然意义上的老人很多年了。
妈妈作为大家庭的老幺,因为家里没有米养不活,差点被放弃;
在自尊心最强烈的少女时代,因为是农村姑娘而被人看不起;
她性格冲动,扬起手就能拍桌子干架,说两句可能就杏眼圆蹬要发脾气……
岁月留给她的,早年吃不饱穿不暖,少年动荡没有机会好好读书,中年下岗艰难求生,都是我所能感同身受的痛,唯一幸运的是,它们悄无声息地成为了过去式。
是妈妈对我来说意义更大,还是我对妈妈意义更大呢?
我想,在人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定是她对我的意义大。
母亲是炎炎夏日头顶滋滋作响的微风吊扇,是泠泠寒冬里咕咚咕咚的暖水袋,是饥肠辘辘放学后的一碗汤,是奄奄一息生病时的一口水。
而在人生的后半程,这个意义是某种程度上翻转过来的,就像送我去大学,是她一生中无法仅靠自己实现的高光时刻,所有以前吃过的苦,受过的委屈,操过的心,都到了终于能翻篇的时候,她所无法去的地方,无法实现的愿望,有人替她实现,在那一刻,是可以昂首挺胸松口气的。
我有时候想,这子女与父母的缘分一场,未必是为子女承继无限风光而来,或许也是上天给这般普普通通父母们的一点念想,一点狭缝里的微光。
人生是很矛盾和复杂的,生于不断争吵的原生家庭,给我来带很多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很多时候,父母是这些伤害的直接来源。但我也清楚的知道,每个人的时代局限性,以及养育的艰辛,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为自己的遭际,找到一个公平的怪责对象。
我看妈妈的一生觉得苦,看外婆的,觉得更苦,有过很多的时候,觉得父母是不合格的,但当不止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会知道父母,也没有完美无瑕的童年,父母的父母更是没有,细想一想,是不忍心跳脱出那个时代来要求他们的。
外公去世后,外婆去南通的二姨家小住,我有好些天没有看见她,原本的屋子里住着两个人,这一下,屋子完全空了,青灰色的墙面,似乎都在加速斑驳。
不过正因为有这段日子,在外婆走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觉得她还在的,只不过临时去了远处,有一天回来,她还会用略带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我的头发。

05
人到中年,年岁的增长,走过更多的地方,见过更多的人,经历过更多的事情,如今,我也从当年那个对未来无比迷茫的年轻人,变成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些问题,始终在我脑海中思索和徘徊,每一次新的经历,深一点的思考,都给我更多层次的感受。
总有人含着金钥匙生在起点,让人忍不住羡慕,
也总有人在更苦的苦水里泡大,让人忍不住怜惜,
但每个人都要一天天的去走自己独一无二的这一生,
这一生有苦也有甜,有笑也有泪,有绝望也有希望,
看到世界的参差,我不再如青年时期那么愤懑。
我开始原谅这个世界,也原谅自己。
年少时父母照顾子女,年老时子女反哺父母,人们当然都希望一代总比一代强,但就算不强,只要健康平安的生活着、延续着,就是一种盼头。
“你们为什么要生下我?”
生儿育女,人难免有利己的考量和自私的念想,其实这无可厚非,更不代表在利己的动因下,没有过很多不求回报的无私时刻。
在当下逐渐极端化的观点中,或许我的父母也会被划为“没资格生”的那一类,外公外婆肯定也没有,但我真心实意感谢他们在自己那个物质不宽裕的年代,给了我们生命。
因为如果没有,我、表哥表姐、还有孩子们......浩浩荡荡站在那里比耶的二三十人都不会存在了,连同所有的际遇和记忆一起消失。
孩子来到世间,并非总是老天爷要折磨我们,乃是对我们凡人的怜悯,
孩子为保护我们陪伴我们延续我们而来,
一代一代的传承,是对未来的希冀,也是一场又一场的重生。
家有5年级和1年级两娃,之前的文章很多,大家有需要查找的可以点历史文章目录,关注我,养娃路上一起打怪升级。 
顺手点个赞,点个再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